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最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最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及P波离散度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QT间期离散度 (QTd)及P波离散度 (Pd)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预后关系。方法  5 2例DCM患儿 (研究组 ) ,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3个月~ 18岁 ,平均 (5 79± 5 17)岁 ,死亡 5例。随机匹配健康儿童 5 2例为对照 (对照组 )。受检对象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选择波形清晰的 3个心动周期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心率 (HR)、QTd与Pd。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心率增快 (P <0 0 5 ) ,P -R间期 (P <0 0 5 )、QRS间期 (P <0 0 1)及QTc间期 (P <0 0 1)延长 ;QT max增加 (P >0 0 5 ) ,QTd、Pmax、Pmin及Pd延长 (P <0 0 1)。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QTd与Pd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QTd和Pd在DCM患儿明显增大 ,但其对估测DCM预后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张海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14-101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次)及30例慢性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改变呈多样性,尤以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QT间期延长发生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且这种变化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其他期间比较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或减少使用能使QT间期延长的药物,QT间期可以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QT间期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的变化,观察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与碳氧血红蛋白(COH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ACOP患者104例,另取98例本院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行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QT间期, 计算QTd 和QTcd,并测定CK、CK-MB、LDH、cTnI及Mb.分析QTcd与CK、CK-MB、LDH、cTnI和Mb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两组Q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两组QTd和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QT、QTd和QTcd出院时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入院时QTcd与COHb(r = -0.288,P=0.019)、cTnI(r = -0.297,P=0.007)、CK-MB(r=0.262,P=0.020)和Mb(r=0.248,P=0.012)相关,而与CK和LDH无相关性.结论 ACOP可以引起患者QT间期延长,当QTcd升高时与患者的心肌损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 ,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组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B组 )、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C组 ) ,15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D组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2、4周及对照组相应时间记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对其QT间期测量 ,计算出QTd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A、B、C 3组的QTd显著大于D组 (P <0 0 1~ 0 0 0 1) ,且A、C组大于B组(P <0 0 5 )。术后 2、4周各组QTd与术前相比均有缩短 (P <0 0 5~ 0 0 1)。A、B两组术后 4周QTd缩短值大于C组 (P <0 0 5 )。术后 4周LVEF恢复至 5 0 %以上者QTd缩短值显著大于LVEF仍低于 5 0 %者 (P <0 0 5 )。C组QTd≤ 70ms者术后QTd缩短值显著大于术前QTd >70ms者 (P <0 0 5 )。结论 QTd作为一种简单、可靠、廉价、无创的方法 ,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冠心病手术疗效、评价和预测血运重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主要观察溶栓灌注对QT间期及其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影响。 方法 :测定 37例心肌梗死 ,患者的QT >440ms及QTd >5 0ms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41%及 5 7%。用尿激酶 37例 ,剂量 10 0万~ 15 0万u ,溶栓后再通 17例 ,未通 2 0例。结果 :37例溶栓后 2周再通组QTmax(36 1± 2 8、417± 32 ,P <0 0 5 )显著较未通组小 ,QTd为 5 1± 18、72± 32 ,与未通组有较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主要是通过对复极的影响来缩短QT间期及降低QTd。提示QT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男 95例 ,女 47例 ,平均年龄 5 7± 12 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78例 ,对照组 64例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相似。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 6 2 5~ 5 0mg口服 ,2次 /d ;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同步记录体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每一导联连续测量 3个Q -T间期 ,取其均值。最大QT间期 (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为QTd。结果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美托洛尔后 ,QTd、QTcd显著缩小 (P <0 0 1) ,QTmax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QTmin显著延长 (P <0 0 5 ) ,心率显著减慢 (P <0 0 1)。而对照组QTd、QTcd、QTmax、QTmin、HR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AMI早期应用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 ,可显著延长正常心肌的复极过程 ,从而防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 ,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OT离散度改变及与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 (QTd)改变及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6 9例糖尿病患者的QTd、最大QT间期 (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 (QTc max) ,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6 1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 <0 0 1)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 5分钟正常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每 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SDANN)、SDNN -index存在明显相关性 (P <0 0 5 )。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和 30例健康人作 QTd测量 ,8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32例 )和常规治疗组 (48例 ) ,比较 2组治疗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CHF患者的 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 CHF患者的QTd明显缩短 (P<0 .0 1) ;CHF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与不伴有者相比 ,QTd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QTd在CHF患者明显延长 ,且能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维地洛能缩短 CHF患者 QT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用预测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学指标QT间期离散度 (QTd)和P波离散度 (Pd)来研究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方法 MCLS患儿 6 2例 (13例伴有冠脉扩张 ) ,随机匹配 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 - 10 0 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 (12ECG) ,选择波形清晰的 3个心动周期 ,在人工干预下自动测量窦性节律时心率 (HR)、QTmax、QTmin、Pmax、Pmin ,计算QTd及Pd ,连测 3次后取其平均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MCLS组急性期心率增快 (P <0 0 1) ,QTmax、QTmin缩短 ,QTd增大 ,Pmax增加 ,Pmin缩短 ,Pd增大 ;恢复期QTd、Pmax、Pd延长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伴有冠脉扩张与不伴有冠脉扩张的MCLS患儿之间QTmax、QTmin、QTd、Pmax、Pmin、P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CLS能引起QTd及Pd增加 ,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临床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12 h内行PCI者12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急诊PCI实现IRA再通者71例(再通组);未能实现血管再通治疗者56例(非再通组).另选取10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患者入院时及术后心电图的QT值、Tp-e值,计算Q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Lown分级,其中Lown分级=3级者为MVA.分析Tp-e/QT比值和QTd与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Tp-e/QT比值、QTd均高于正常组(P〈0.00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e/QT比值、QTd均延长,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r=0.3581,P〈0.001);Tp-e/QT比值降幅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Killip′s分级、LVEF、CK-MB、cTn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急性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621,P=0.0001).52例STEMI患者中MVA组24例,非MVA组28例,与QTd相比,只有Tp-e/QT比值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P〈0.05);再通组中,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Tp-e/QT比值、QTd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p-e/QT比值、QTd均延长,且Tp-e/QT比值更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徐强  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451-1452
目的:研究QT离菜度(QTd)及心室晚电位(VLP)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QTd,其中34例行VLP检测。结果:1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明显延长,V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QTd和VLP检测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24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和43例非心脏疾病患者,测定QTd,QTcd。结果: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QTd及QTcd可能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对成人心肌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血清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还辅以参松养心胶囊、丹红注射液治疗。于入组时及治疗15d后分别对心电图窦性心率震荡(HRT)、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进行测评,并比较治疗15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震荡初始(TO)值均显著降低,而震荡斜率(TS)值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研究组TO、TS值变化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TnT、hs—CRP、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TnT、hs.CRP、CK-MB水平治疗后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15d后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丹红注射液干预成人心肌炎的治疗,较单用常规西药者,能更有效地改善HRT指标,降低血清cTnT、hs—CRP、CK—MB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试验组(n=2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后患者12导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强化抗血小板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而缩短ACS患者Q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疗对改善高原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QT离散度(QTd)增大的作用。方法PSLE实验组28例,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等治疗基础上每日吸氧2次,每次60min,流量5L/min;对照组30例,不吸氧,余方法同实验组。对比观测治疗前与治疗0.5,1,2,3月的QTd变化,判定其统计学意义。结果(1)配合氧疗的实验组治疗0.5月时QTd减小极显著(P<0.01),以后各期减幅较小,仅治疗0.5月与3月间差异显著。未吸氧的对照组治疗0.5,1月时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2,3月与治疗前、治疗0.5月与3月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月与3月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2)实验组病情稳定与非稳定患者治疗0.5月时QTd减幅均较大,其后前者继续减小直至正常,后者始终波动在较高水平。结论氧疗改善PSLE增大的QTd参数值早期作用较明显,故其适用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与健康成人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及探讨选择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的影响。方法对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并与86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空白对照组46例,观察6周后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与健康成人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47.24±21.14msvs33.46±7.14ms,P<0.01),美托洛尔组与空白对照组QTd差异有极显著性(34.26±6.83vs46.18±18.04,P<0.01)。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显著增加;美托洛尔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