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风疹疫情的措施。方法2013年4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对罹患率最高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次暴发罹患率为2.10%,临床症状以皮疹为主,平均年龄16岁,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班级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三(4)班和初三(2)班未及时隔离,罹患率为68.75%和4/5,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接触风疹病人是危险因素(RR=3.24,95%CI—I.28~8.18);学生不良的洗手习惯与发病有关。结论本次疫情为风疹暴发,接触风疹病人和不良洗手习惯是疫情的危险因素。提示加强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预防疫情暴发的重要措施,同时建议校方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和感染来源。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与暴发之间的关联性;采集标本进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暴露人群罹患率为0.36%(111/31245),其中学生罹患率为0.80%(92/11526)。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不规则发热、畏寒、头痛、头晕和脾肿大。部分自来水标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超标,暴露于自来水与暴发存在很强的关联性(RR=28.00,95%CI:15.60-50.24,AR%=96.43,x^2=124.76,P〈0.01)。结论生活用水(自来水)受污染是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绍兴市某中学肺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发病情况,查明暴发流行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以减少类似暴发事件的发生.方法 按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步骤,采用统一的病例定义,通过访谈、标准精制结核菌素(PPD)试验筛查、影像学及痰结核菌检查及可疑症状筛查进行病例搜索,调查病例的可能暴露史及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查找发病和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从暴发年级194名学生中搜索到9例病例,其中八3班8例,八1班1例,年级罹患率为4.6%.八3班结核罹患率高于八年级其他班(RR =24,95% CI =3.0 ~184);八3班结核感染率高于八年级其他班(RR=1.8,95% CI=1.3 ~2.5);八3班住宿生的结核感染率高于走读生(RR =2.0,95% CI=1.3 ~3.2);八3班与首发病例相隔≤4个位置的学生罹患率显著高于>4个位置的学生(RR =6.2,95% CI=1.4 ~27).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首发病例探亲后感染患病,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引起的校内结核病暴发.与首发病例同班、同住宿、座位近(≤4个座位)是发病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朱宁 《药物与人》2014,(9):413-413
目的: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社区两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流行特征,探讨发病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社区2008年发生的两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两起水痘突发公卫事件累计报告病例112例,一起发生在学校,一起发生在幼儿园,罹患率分别为3.07%和8.10%,分别历时53天和47天。小学一、二年级(占小学总病例数72.31%)和幼儿园的中、大班(占幼儿园总病例数93.18%)发病比例较高,而且在小学里,随着年级的升高水痘发病率逐渐下降;112例病例中仅有8例有明确的水痘疫苗接种史,在疫情发生幼儿园中接种过水痘疫苗学生的罹患率为2.33%,未接种过水痘疫苗学生的罹患率为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疫情发生幼儿园中,搭乘校车上学的学生发生水痘的危险是不搭乘校车上学的3.298倍(RR=3.298,95%CI=1.228~8.862),而饭前洗手是一种保护因素(RR=0.171,95%CI=0.073~0.399)。结论:高度重视学校和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的苗头,搭乘校车上学是水痘暴发危险因素,勤洗手能预防水痘,建议将水痘疫苗列入国家的计划内免疫范畴,降低水痘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病例定义:2010年2月24日至3月18日,某幼儿园中儿童手或足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者或口腔黏膜出现疱疹者i病例搜索由调查者在幼儿园所有班级中进行,并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选取全部病例,对照组选自病例所在班级未发病者;采集病例的粪便或咽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核酸。结果共搜索到24例病例,罹患率为6.9%(24/346)。首例病例于2月26日发病,末例病例于3月9日发病,首例病例发病后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月2日和3月6日,每个发病高峰间隔4d,每个高峰间隔为1代病例,共有3代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开学前混班上课可能是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OR=2.8,95%CI为1.02~7.72)。采集6份病例粪便样本中检出6份EV核酸阳性,3份CoxA16核酸阳性;5份咽拭子中检出3份EV核酸阳性。结论开学前混班上课儿童密切接触是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危险因素;停课等措施对控制疫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描述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寻找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搜索该起疫情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原因和危险因素。结果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搜索到53例临床诊断病例,罹患率为12.56%;该起疫情存在隐性感染者;在校集中就餐是危险因素(OR=9.82,95%CI 3.37~28.70),洗手2次/d(OR=0.32,95%CI 0.650.16)和接种疫苗(OR=0.31,95%CI 0.10~0.97)为保护因素。结论隐性感染者可能是本次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相关疫苗接种率、疫情发生时减少学生相互接触机会是防止发生类似事件的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为今后的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5月12日发现首发病例,截至6月19日共发病43例。罹患率为6.23%(43/690)。流行曲线呈双峰型,病例出现班级聚集性。93.03%的病人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情迟报、病例未严格隔离、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麻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疫情上升原因。[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对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3月8日.温州市市辖区≤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513/10万)。病例中≤7岁流动儿童占60%,而人群中仅占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估计发病率为8.2/万(95%CI:6.0~10),常住人12估计发病率为1.2/万(95%CI:0.0~2.5)。医院暴露OR=9.5(95%CI:5.1~18);有接触史OR=7.9(95%CI:3.2~20);疫苗接种率病例组12%,对照组45%,疫苗效力85%(95%CI=69%~93%)。[结论]麻疹接种率低、院内感染的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是造成本次疫情传播主要因素。建议应急接种。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三水区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对疫情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点,疫情发生原因及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三水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情持续64d,累计4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38%,六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罹患率(χ~2=124.54,P0.05),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率为46.67%,疫情暴发期间,六年级学生应急接种率为29.59%,应急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调查发现共有6例流腮病例学校未及时隔离是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疫情期间学校组织班级交叉考试,可能是该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应急接种率低、是该起疫情持续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11月30日1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找出暴发原因,快速控制疫情,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学校晨午检记录和访谈校医、开展病例搜索了解暴发疫情,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对新发生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共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4例,罹患率为12.19%,教师无发病。共涉及全校7个班级,病例数在10例以上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和四年级5班,占总病例的56.82%,罹患率最高(30.43%)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发病人群以9~11岁组为主,占93.18%,男女性别比为1.2∶1。共采集9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RTPCR均为阳性,经培养分离到3株病毒,为G2基因型。发病班级疫苗接种率为59.56%。接种腮腺炎疫苗表现出保护效果(RR=0.47,95%CI=0.27~0.83),疫苗保护率为53.00%;接种疫苗时间在5年及以下与接种时间在5年以上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是1起由G2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一起水痘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及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预防水痘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某区一小学发生的水痘暴发疫情,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队列研究方法计算水平疫苗保护效率及不同接种时间对发病的影响.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罹患率为3.5%,接种水痘疫苗的患者病程比未接种者短(Z=-2.74,P=0.006).接触病例(OR=7.21)及和其他班级学生玩耍(OR=3.59)是水痘发病的危险因素.水痘疫苗保护效率(VE)为23%,水痘疫苗接种时间至本次发病时间间隔≤4 a罹患率为20%,VE=40%;5 a的为33.3%,VE=0;6 a及以上的为50%.结论 该起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接触类似病例及和其他班级学生玩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越长,保护效果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隆安县200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方法利用隆安县2000年以来的传染病疫情系统资料,对流腮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安县2000—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140例,涉及所有乡镇及1个华侨管理区,平均发病率119.68/10万;其间发生5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合计发病151例,占14年来全县发病总数的2.46%,5起暴发疫情涉及3个镇的5所幼儿园或村小学,平均罹患率7.24%,无死亡病例。流行腮腺炎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占83.66%(5137/6140);职业以幼托儿童及学生为主,占77.13%(4736/6140)。病例均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结论隆安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布广,以幼托儿童及学生发病为主,年度发病率波动比较大。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是当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常规接种及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规模和流行特征,了解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针对此次武隆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以该小学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并收集免疫接种信息,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应用回顾性的队列研究计算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共搜索到87例临床诊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学生罹患率为1.51%,其中男生42例,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442),发病年龄以8岁最多占58.62%。病例主要集中在A栋教学楼4楼的二年级1~4班,各班级罹患率分别为28.17%、39.44%、5.63%和12.12%,流行曲线提示有共同的时间暴露机会。二年级1~4班的含腮疫苗接种率为45.16%,是否接种疫苗的腮腺炎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43 5),含腮疫苗的整体保护效果为43.00%。末次含腮疫苗接种间隔5~6年的保护效果为56.00%,与未接种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0.02)。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学生之间共同的活动和学习,教室通风不足、学生数量多、腮腺炎流行期间仍举行集体活动和接种疫苗时间过长可能是导致疫情在班级播散的原因。含腮疫苗具有一定保护效果,建议在当地易感人群中开展含腮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一起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的流行强度、三间分布、流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病前三位的班级罹患率分别为10.53%、10.34%和5.26%,这三个班级的罹患率总体相同。首发病例是2015年12月1日,疫情持续28天并波及到10个班级,有二代病例出现。26例病例有疫苗接种史的占30.77%,且为1剂次。共采集病例发病初期血清标本198份,其中阳性血清24份,阳性率12.12%。结论疫苗接种率较低,且为1剂次;学校传染病报告意识差;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是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流腮最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的流腮防控是避免疫情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某大学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和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1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1月18日,历时11d,累计报告病例141例,罹患率为0.76%(141/18600);其中教职工罹患率为0.15%(3/2000),学生罹患率为0.83%(138/16600)。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进食A餐厅烧味套餐增加发病风险(OR=6.87,95%凹:3.11~15.19)。174份样本中共检出21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病例的阳性检出率为47.62%(10/21),厨工的阳性检出率为7.19%(11/153);经测序,检出毒株均为Gll.4-sydney2012株。结论该次事件为1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好发季节,应继续加强对集体单位、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其流行特征,寻找疫情暴发危险因素,评价其疫苗保护效果和探讨校外午托机构的监管模式,针对性采取防控建议,避免发生类似疫情。方法通过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特征和暴发危险因素。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47例病例,持续61d,病例报告主要集中疫情发生后的24~33d,占病例总数的55.00%,全校罹患率为5.58%(47/842),涉疫班级罹患率为8.32%(47/565),其中男性罹患率为6.17%(20/324),女性罹患率为11.20%(27/241)(P 0.05)。所有病例均有腮腺肿胀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头痛和发热,未见脑膜刺激征及睾丸肿胀症状;含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首针次接种率与二针次接种率分别为88.73%及12.67%,病例组和对照组疫苗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外午托机构托管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P 0.05,OR=7.86,95%CI=4.03~15.34)。结论学校相关人员不重视校园内的传染病防控落实和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无传染病报告意识、不熟悉传染病诊断标准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1起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含腮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方法 按流腮诊断标准搜索病例进行疫情描述;收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利用疫苗保护效率即疫苗效能(VE),公式VE(%)=(未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未接种组发病率×100%=(1-RR)×100%计算疫苗保护效力.结果 共搜索到126例病例,人群罹患率为11.42%(126/1 103).全校22个班级中16个班有病例,未接种儿童罹患率为27.47% (64/233),接种儿童罹患率为10.78%(56/519),VE为61%.接种1剂次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时间间隔延长呈降低趋势.结论 含腮疫苗接种是流腮的保护因素,疫苗保护效力随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建议在现有1剂次含腮疫苗接种的基础上,3年后再增加1剂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2018年无锡市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感染传播方式、波及范围及原因,了解水痘疫苗在暴发中的保护效果。方法按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搜索到病例45例,全校罹患率为1.47%;疫情波及全校5个年级14班级,病例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罹患率为6.24%(38/609),其中一(11)班病例最多,罹患率为46.81%(22/47)。流行曲线符合持续人传人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参加晚托班学生(罹患率为34.61%)发病危险是未参加学生(罹患率为1.26%)的27.52倍(RR=27.52,95%CI:14.81~51.18)。突破性水痘病例占所有病例的64.44%(29/4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种水痘疫苗是本次暴发疫情的保护因素(OR=0.13,95%CI:0.04~0.48),接种2剂次(OR=0.08,95%CI:0.02~0.29)和接种时间间隔较短(OR=0.03,95%CI:0.01~0.11)的保护效果更强。结论校内外人际接触均可能为本次疫情的传播方式,而参加晚托班是重要危险因素。水痘疫苗发挥了保护效果,接种2剂次和接种时间间隔较短,对减少发病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一起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的流行强度、三间分布、流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全园流行性腮腺炎总罹患率为7.48%(44/588),男女罹患率有差别(χ2=4.67,P=0.031),中位发病年龄为5岁,首发病例2014年2月27日发病,疫情持续3个月半,传播4代,波及6个班级。早期病例有33.33%(6/18)未及时隔离。出现病例的6个班级合计接种率为59.41%(120/202),与未出现病例班级合计接种率(81.61%,213/26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7.80,P<0.001),大班和大大班合计接种率为62.08%(167/269),与中班和小班合计接种率(85.57%,166/1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P<0.001),疫苗效果指数(VE)为59.81%。结论该起事件为儿童病例引入幼儿园后引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传播方式为人传人增殖模式。环境条件差和疫苗接种率不高是造成本次疫情传播的影响因素。落实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接种率,加强幼儿园软硬件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5月对广州市6所大学1~4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1593人,戒烟人数360,戒烟率33.77%;女性戒烟率(43.24%)高于男性(32.24%);家庭平均月收入、学生月生活费及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戒烟率越低;城职户籍学生戒烟率低于农村户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戒烟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0.362,959CI:0.240—0.547)、学校(OR医学类与理工类=5.275,95%CI:2.872~9.689)、月生活费(OR〈500与〉12000=7.115,95%CI:2.538~19.945)、户籍(OR本省外市与本市=1.597,95%CI:1.044~2.442)、吸烟知识(OR=1.407,95%CI:1.047~1.891)、压力(OR无与中、重=0.503,95%CI:0.278~0.912)。结论吸烟大学生戒烟与否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联合对大学生开展控烟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管理工作,促使吸烟学生尽早改变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