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泉县2004—2008年乙肝流行趋势,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平泉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平泉县共报告乙肝1463例,其中当年新发病例是1014例,占报告乙肝病例的69.31%,新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35/10万。发病率有下降趋势,最高年发病率是最低年的4.7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37:1。高发年龄在20~49岁组。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主,发病率分别为24.8/10万、6.11/10万。地区分布以平泉镇最多,发病率为9.92/10万。结论平泉县乙肝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还未稳定控制,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农民及学生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的城镇,还应加大预防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卢湾区近10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由本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对在1997年至2006年间接报的常住户籍人口急性乙肝病例开展流行因素调查。结果近10年间累计报告急性乙肝病例44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2.76/10万,占急肝发病总数的23.62%。1997至2001年间20~29岁年龄组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最高,为30.44/10万,后5年发病高峰退至30~39岁年龄组,平均发病率较前5年下降50.89%。其中,工人乙肝发病数占乙肝发病总数的26.70%。男女发病比为2.65:1。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乙肝、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的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实施免疫接种、提高肝炎病毒分型能力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钟澈  曾肖连  杨庆东  李淑玲  邓肖璋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2+3217-F0002,F0003
目的分析东莞市横沥镇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病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东莞市横沥镇报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镇报告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确诊病例共926例,年平均发病308.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70/10万;全年4季均有发病,秋冬季多发,10—12月份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0.41%;婴幼儿高发,0~2岁年龄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1.04%;散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7.73%;非本市户籍儿童的发病构成比达88.12%。结论该镇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防控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防控工作是重点和难点,保护易感者应作为加强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5—_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东莞市2005--2009年网络直报的肠道传染病资料。结果2005--2009年东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8种254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06/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2.31%;死亡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79.85%)、细菌性痢疾(12.02%)、甲肝(2.55%);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10-12月,构成比为40.54%(10336/25497);,不同片区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水乡片镇(街)发病率最高(573.49/10万);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总病例数的52.35%,其次为20~29岁组和30~39岁组,分别占13.35%和11.12%;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38:1;职业构成前3位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家务及待业。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起,工厂多发(5起),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5起),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春季3起、秋季2起)。结论东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汕头市濠江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濠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7.89/10万,各年发病率在39.31/10万~283.52/10万之间。4-9月份是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6.03%(1789/2353)。男性1628例,女性725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病例以0—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共2239例,占发病总数的95.1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1951例,占发病总数的82.92%。结论濠江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是高发人群,4—9月是高发季节,应在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会市2006--2010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制定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会市2006--2010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四会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3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4.27/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11.75/10万、137.76/10万、134.10/10万、96.52/10万、87.67/10万;男性1804例,女性548例,男女性别比为3.29:1;年龄分布以20~5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共1644例,占发病总数的69.90%;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民工发病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6.52%(859/2352)、18.49%(435/2352)、17.35%(408/2352);全市13个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东城街道163.78/10万(506例)、大沙镇149.31/10万(242例)、地豆镇147.90/10万(210例)、城中街道143.80/10万(607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2006—2010年四会市肺结核发病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人群为主,提示该市肺结核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邹城市近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制定防控对策。方法对邹城市2004-2007年间17个镇(街)的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结果年平均发病率8.58/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7月3.71/10万;全市17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北宿、大束、千泉街道、中心店四镇街,最低的是平阳寺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5.31/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3.7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2,P〈0.01)。散居儿童发病最高,占49.47%。结论今后应加大学龄前儿童的细菌性痢疾防控力度,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管理,降低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肝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2年乙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西报告乙肝病例307302例,年均发病率为81.54/10万,2005--2012年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分别为:64.12/10万(29637例)、73.64/10万(34317例)、73.12/10万(34507例)、78.31/10万(37337例)、85.21/10万(41035例)、85.29/10万(41418例)、95.81/10万(44099例)、96.77/1077(44952例);0~1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报告发病率(发病数)由2005年的17.52/10万(1752例)下降至2012年7.02/10万(713例),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占50.16%(154132/307302),男女比例为2.27:1(213321/939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9.21%(181946/307302)。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防城港市(137.63/10万)、北海(94.70/10万)和百色(91.37/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市为钦州市(45.42/10万),14个市中柳州市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北海市年报告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12个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明显的季节性。2005--2012年报告新生儿首针接种率为97.71%(686200/702300)-99.30%(738871/744080)。结论广西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成年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广西乙肝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1~2002年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1~2002年梅州市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2年乙肝平均总发病率为26.94/10万,年平均总发病率从1991年的20.98/10万上升到2002年的30.59/,10万,上升了45.81%。乙肝年平均总病死率为0.0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16~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40.49%;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干部职工发病为主。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做好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和其他年龄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东山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发生。方法 对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山区2002年5~11月共发生登革热4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8/10万,8、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最多的街道是农林街(2.12/10万)、大东街(1.25/10万)、黄花岗街(1.22/10万);20~50岁年龄组的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1.44%;干部职员发病数占总病例数18.07%、离退休人员占17.80%、学生占14.94%;外来流动人员发病占总病例数的23.86%。新发病例数与降雨量、平均气温变化有关。结论 广州市东山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继续采取以消灭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登革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德保县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指导加速麻疹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德保县共报告麻疹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4/10万。1990—1999年共报告5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75/10万;2000—2006年共报告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0/10万,较1990—1999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69.52%。发病季节高峰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71.52%(467/653),有明显的季节高峰。1994、1999、2000年分别发生麻疹暴发1起,共发病44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7.99%。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34%(603例)。报告病例中有32.47%的病例(212例)未接种麻疹疫苗,33.38%的病例(218例)免疫史不详。结论德保县1990—2006年麻疹发病由高发状态且以暴发为主转变为低发状态且以散发为主。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的儿童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洪泽县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洪泽县2005~2011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洪泽县累计报告乙型肝炎病例698例,年平均发病率26.58/10万,男性发病率为41.48/10万,女性发病率为11.82/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3.47∶1.以40~44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0.98/10万),其次为35~39岁年龄组(30.49/10万),0~1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1.10/10万).职业构成以农民为多,占62.75%,工人次之,占8.6%.结论 洪泽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应制定针对青壮年、农民等乙肝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率,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邓月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73-1074,1078
[目的]了解始兴县1995~2005年乙型肝炎的流行概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始兴县报告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县11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574例,年均发病率61.38/10万.1995年发病率最高为108.25/10万.之后渐降至2001年的33.80/10万,之后又渐升至2005年发病率为72.40/10万。报告死亡病例10例,年均死亡率为0.39/10万。15岁以上为高发年龄,15~44岁发病数1005例。占63.85%。45岁以后发病数有所下降。以农民为多,占52.67%,其次是学生占11.94%,第三是干部职员9.47%。全县各乡镇发病率在21.52/10万~91.11/10万之间。县城及近郊区高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结论]该县最近11年的乙肝发病比较平稳,应重视乙肝疫苗的加强工作,尤其是对15岁以上人群的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陆丰市2002--2012年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陆丰市2002--2012年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陆丰市2002--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116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6.9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68/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2.44/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89例,占76.72%。男性94例,女性22例,男女性别比为4.27:1。病例职业以农村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为主,共72例,占62.07%。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分别为甲子镇、碣石镇、内湖镇、南塘镇、甲西镇.该5个镇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0.34%(70/116)。感染途径以不洁性行为途径和吸毒途径为主,分别占47.41%(55/116)和33.62%(39/116)。结论陆丰市2002--2012年HIV/AIDS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691例,年发病率介于2.98/10万-11.88/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10月份发病人数较多。占总数的51.12%(1887/3691)。全市发病率最高的区:2006年为黄埔区(31.84/10万),2007-2010年均为花都区(各年分别为21.69/10万、16.99/10万、15.41/10万和8.68/10万)。男性2026例、女性1665例,男女性别比为1.2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5岁以下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1.95/10万),其次为20~29、30-39岁年龄组,分别为7.75/10万和6.88/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占22.16%(818/3691)。病例报告情况以临床诊断为主,占84.26%(3110/3691)。结论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花都区和黄埔区为高发地区,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林市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海林市乙型肝炎病例925例,年平均发病率42.23/10万,男女发病率比值为1.80。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8.56/10万),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54.80/10万),0~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5.28/10万)。职业构成以农民为多,占31.35%,家务及待业次之,占28.76%。结论海林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病发病以20~59岁为主,男性高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为多。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制定针对青壮年、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等乙肝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提高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2007-2012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1.58/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93.73/10万,女性为129.63/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48:1;实验室诊断156例中EV71病毒感染占27.56%;5~9月报告发病占87.59%,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4.50%和39.66%,职业高峰明显;0~6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3.44%,其中1~5岁年龄组占84.81%,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动态监测及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洛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乙肝疫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疫情网络数据和专题调查资料对2004-2010年洛阳市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73 078例,占洛阳市所有报告传染病的36.97%。年平均发病率为195.28/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15岁~55岁,占发病总数的84.58%;除20~和25~年龄组外,各年龄组发病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发病分布前3位的是农民(53.87%)、工人(11.65%)、学生(11.59%);高发县区主要为瀍河区(平均发病率415.59/10万)、吉利区(413.15/10万)和伊川县(220.41/10万)。病例分类中,急性乙肝6118例,占7.30%,慢性乙肝31326例,占37.43%,未分类乙肝46239例,占55.25%。结论2004-2010年洛阳市乙肝疫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2004-2007年持续上升,从2007年到2010年逐渐下降,下降幅度低于上升幅度。对乙肝疫情上升贡献最大的是慢性乙肝和未分类乙肝病例,急性乙肝在7年报告中持续在较低报告水平,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乙肝的诊断分类水平,提高乙肝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