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突聋的发病年龄、病程及伴随症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突聋患者150例,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3天内就治的患者有效率达97.13%;起病〉2周就治者有效率为58.33%。年龄〈45岁者有效率为91.91%;46-60岁者有效率为85.36%;〉60岁者有效率75.00%。伴有眩晕及耳闷塞感者有效率60.86%;不伴者有效率94.48%。结论:突聋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以中青年发病者治疗效果佳,无伴随症状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特发性突聋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其中44例为男性,56例为女性,年龄为8-76岁,平均年龄为(40.2±6.6);其中96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双耳发病,患耳总数为104耳;其中右耳54耳,左耳50耳。其中28耳为60dB以内,36耳为61-90dB,40耳为91dB以上;96例伴有耳鸣,46例伴有眩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04只患耳中,31耳痊愈,占比29.8%,16耳为显效,占比15.4%,34而为有效,占比为32.7%,23耳为无效,占比22.1%。总有效率为77.9%。男性的疗效明显高于女性(P0.05),年龄在50岁及以下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P0.05),病程在7d及以内的患者的疗效高于病程在7d以上的患者(P0.05),听力的受损程度和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未出现眩晕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出现过眩晕者(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特发性突聋时,不但应及时确诊,并根据诊断情况予以积极的治疗,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影响特发性突聋临床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5 0例 (5 2耳 )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损害程度及眩晕的有无 5个方面特发性突聋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 :性别的差异 ,年龄的大小 ,病程的长短对疗效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眩晕 (两者均是P <0 0 0 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眩晕是影响特发性突聋疗效的肯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儿童突聋几个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突聋预后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我科经治疗的15名(18耳)突聋儿童听力损失程度及伴随症状与预后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听力损失为消极预后因素,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眩晕、单一双侧、年龄为消极预后因素。结论眩晕、单一双侧、年龄、听力损失为消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比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22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双耳突聋)22例和观察组B(单耳突聋)198例,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听力水平均有提高,观察组B的听力增益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发病时间长、有并发症等是突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双耳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突聋近期和远期疗效影响因素的微机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耳聋近期和远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本文用微机对特发性突聋107例(112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研究其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用同一方法,随机对其中41例5年以后远期疗效(听力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发现发病至就诊时间和治疗过程中最早显效时间同特发性突聋的近期疗效密切相关。②远期疗效与之无关。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愈短,近期听力恢复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听力改善越早,近期听力预后越好;发现特发性突聋的远期疗效同发病至就诊时间和治疗过程中最早显效时间两个因素无关,且与出院时的近期听力恢复程度相比无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 15 0例突发性聋 (突聋 )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 0例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10 5例 ,女45例 ;发病年龄以 2 0~ 5 0岁最多 ,其中最小者 10岁 ,最大者71岁 ;单侧突聋 12 3例 ,双耳突聋 2 7例 ;伴耳鸣 81例 ,并发眩晕、呕吐 6 1例 ;住院时间最长 5 0 d,最短 10 d,平均 2 3d。测试时有专人在隔音室内用 AS- 72型听力计进行纯音听阈检查 ,并用 0 .5、1、2 KHz的平均损失分贝数 ,将耳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和极度五级。诊断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科采用葛根素配合神经营养剂静滴治疗特发性耳聋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舒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67.1%)(P<0.05).结论相对于舒血通注射液等其他药物,扩血容量药物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治疗特发性突聋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赵璟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5,(3):313-3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比,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突发性耳聋预后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大小、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焦虑情绪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治疗预后越差。听力图中,高频型和水平型比中频型和低频型预后差,全聋型最差。不伴眩晕、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无焦虑情绪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焦虑情绪患者。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突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突聋(ISSHL)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的测定,探讨ET在ISSHL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ISSHL患者治疗前后以及5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结果 ISSHL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并同耳聋程度呈线性关系(r=0.771,P〈0.01);伴有眩晕的ISSHL患者ET含量高于不伴有眩晕的ISSHL患者(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后的E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的ET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ET对ISSHL患者听力减退、眩晕发作以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血浆ET水平可间接反映ISSHL的病情和预后,及时检测ET对于预防和治疗ISSHL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SSNHL)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SNHL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SNHL伴BPPV组(9例)与SSNHL伴非BPPV组(26例)患者眩晕发病特点及听力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SSNHL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预后较差,听力损失治疗有效率为17.1%,显效率为11.4%,治愈率为5.7%。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确诊BPPV的患者占SSNHL伴眩晕患者的25.7%,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较SSNHL伴非BPPV组听力损失更重。SSNHL伴发的BPPV多于SSNHL发病1周内出现(平均4.1 d),常发生于全聋型患者(6例,占66.7%),其次为平坦下降型SSNHL患者(3例,占33.3%);所有患者的BPPV均发生于SSNHL受累的同侧耳,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6例,占66.7%),其次为后半规管(3例,占33.3%),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上半规管BPPV。SSNHL伴BPPV患者常需要多次复位治疗(平均2.3次),但复位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较快,后遗症状轻。结论:SSNHL伴BPPV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且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与全身应用治疗不同分型特发性突聋的疗效。方法: 选取单耳特发性突聋患者167例,低中频下降型47例,中高频下降型42例,平坦型15例,全聋型63例。各型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身给药组(84耳),鼓室给药组(83耳),对各型患者有效率及治愈率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鼓室内注射组低中频下降型治愈率比中高频下降型(P〈0.05)、全聋型(P〈0.05)高。鼓室内注射组低中频下降型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其余三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中频下降型ISSHL经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比全身性给药效果更佳,其它三型如患者无激素应用禁忌建议首选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1例(63耳)在校高中和大学生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4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66.7%.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2.4%、下降型占23.8%,平坦或上升型占23.8%.总体疗效为痊愈占4.8%,显效占14.3%,有效占33.3%,总有效率为52.4%.3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前列地尔,金纳多)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4 kHz听阈能否测出及纯音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青年突聋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叶酸降低突发性耳聋(SSHL)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作用及其使用的最适剂量。方法以10次随机抽样获得的210例S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患者每天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0.2、0.4、0.8、2.0、5.0、10.0、15.0 mg,A~G组)及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6、B12。采用荧光偏振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tHcy水平。另以210例有血浆tHcy检测资料的非SSHL者作为对照组。就SSHL组与对照组以及SSHL组中A~G组的t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HL组血浆tHcy水平为(18.07±1.5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3±1.33)μmol/L(P<0.001)。A~G组的tHcy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2%、19%、22%、23%、24%、29%和26%;A~G组在听力恢复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SHL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在降低SSHL患者tHcy水平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10 mg/d是值得推荐的口服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及增殖集落变化情况。方法:测定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听力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EPCs数量及培养7 d后增殖集落数量。结果:突发性耳聋组外周血中EPCs计数为(36.5±2.58)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听力正常健康人EPCs计数为(85.3±6.55)个/20万单个核细胞,EPCs增殖集落计数分别为(2.01±0.31)个和(3.80±1.05)个,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EPCs数量及增殖集落数量下降,在机体修复过程中不能满足要求而引起耳聋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常见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伴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疗程2~4周。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与耳鸣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30例,显效48例,痊愈率为24.19%,痊愈、显效率为62.90%。年龄<60岁各组与61~75岁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程<7d、7~14d、>14d的3组疗效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初诊听力损失轻、中度与重、极重度疗效差异显著(P<0.05)。初诊听力曲线上升型、平坦型与下降型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P<0.01)。结论:>60岁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显著下降;发病后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发病>14d就诊疗效明显不佳;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突发性耳聋(SSH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SSHL患者120例(SSHL组),另选1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及PCR分别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的表达;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pn抗体IgA、IgG和IgM.结果 DIF法与PCR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表急性感染的 Cpn-Ag和Cpn-Ig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代表慢性感染的 Cpn-IgA和Cpn-IgG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HL患者Cpn感染的检出率显著升高,Cpn可能是引起SSHL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突发性耳聋(SSH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SSHL患者120例(SSHL组),另选1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及PCR分别检测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Cpn-Ag)和Cpn-DNA的表达;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pn抗体IgA、IgG和IgM。结果 DIF法与PCR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表急性感染的Cpn-Ag和Cpn-Ig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代表慢性感染的Cpn-IgA和Cpn-IgG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HL患者Cpn感染的检出率显著升高,Cpn可能是引起SSHL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