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人类的性心理虽然有它的自然生理基础,但是它又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产生和变化的。性道德、性观念是人们性心理的固定化、系统化,人们的性行为总是受他们的性观念支配。从我军现状来看,青年官兵的种种困惑,与缺乏正确的性生理、心理知识有关。因此,要解除种种性困惑给青年官兵带来的心理上、躯体上的痛苦和沉重的精神负担,首先就要正确地认识人类的性行为,树立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及我军军纪的性道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基层部队男性生殖健康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男性生殖健康调查表,对基层部队官兵4686例进行病史询问,检查外生殖器、前列腺液、尿常规和精液。结果:男性生殖疾病发生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包皮过长(16.0%),前列腺炎(14.5%)和精索静脉曲张(9.9%)。农村组男性官兵生殖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组(P〈0.01)。结论:基层部队男性官兵生殖系统疾病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许长涛  李为民  郑方  戴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20-1421
目的:探讨桌常驻边远山区部队官兵身心健康的现状,为制定针对官兵的身心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康奈尔健康问卷(CMI)对388名山勤和后勤人员进行调查,用总分法与精神症状评分法两种方法计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CMI低得分(总分0~14分),后勤组(96.45%)高于山勤组(88.45%),P〈0.05;有躯体和精神障碍者(CMI总分≥30分,MR分≥10),后勤组5例(2.58%)低于山勤组18例(9.28%),P〈0.05;躯体症状阳性者(AL分≥15),后勤组6例(3.09%),山勤组5例(2.58%),P〉0.05,无显著差别。有精神障碍者(MR分≥10),后勤组10例(5.16%),明显低于山勤组28例(14.43%),P〈0.01。分析各项阳性因子显示,精神健康方面问题的阳性回答指数多于身体症状的阳性回答指数,其中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因子相关项目位于前三位。结论:山区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关注,需要科学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侠  郭华  于丽  杨连禄  齐颖  刘正  焦志刚  吴峰  辛益妹 《人民军医》2012,(12):1169-1171
目的:调查了解空军某部官兵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部随机抽取的224例官兵进行测评,并与中国男性常模、中国男性军人常模比较。结果:某部官兵内外向和掩饰性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中国男性常模(P〈0.01);神经质因子分值非常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常模(P〈O.01)。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值非常显著高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P〈O.01);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军人常模(P〈O.01)。在人格特征中,大专及以上组、高中及中专组神经质分值非常显著低于初中组(P〈O.01),工作岗位间差异不显著(P〉o.05);在应对方式中,大专及以上组解决问题分值非常显著高于高中及中专组、初中组(P〈o.01),勤务人员退避因子分值显著低于业务人员(P〈O.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O.01)。结论:某部官兵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为主;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对个别官兵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的影响,为防治爆震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部官兵258例分为炮兵组(A组),接受过炮兵训练和新兵射击训练;步枪组(B组),仅接受过新兵射击训练;均未参加上述训练者为对照组(C组)。由耳科医师分别对3组进行听力专科检查。结果:(1)语言频率损失均值: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2)耳聋发生率:A组(20.8%),B组(19.2%),与C组(4.39/6)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的听力可造成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6.
驻海南部队官兵口腔粘膜纤维性病变1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王建喜 《西南军医》2008,10(2):54-55
目的调查驻海南官兵咀嚼槟榔引起的口腔粘膜纤维性变的发病状况。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63例OS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OSF患者中男性官兵147例(90.2%);36~45岁之间患OSF最多,(2)患者均有咀嚼槟榔史,其发病与咀嚼槟榔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3)担任运输、警卫任务的官兵发病频率高(28.9%),南方籍官兵(97例)较北方官兵(66例)发病率高。(4)临床表现:以口腔粘膜刺痛、当作口腔溃疡前来就诊的病人占总人数的73.6%,口干病人占53.4%,溃疡病人占59.5%,另外还有粘膜苍白(45%),板状化(20、9%)等体征,常合并多种症状体征。结论(1)驻海南官兵口腔粘膜纤维性变多发生于男性;(2)与咀嚼槟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3)人员分布与籍贯、职务有关;(4)注意口腔宣教,杜绝咀嚼槟榔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边防部队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边防官兵主观健康教育需求、健康“知-信-行”现状,采集最近1年的边防官兵的住院疾病谱,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边防官兵认为应加强的健康教育知识排在前3位的是心理卫生(63.605%)、生活方式(53.829%)、军人职业防护知识(41.375%),最喜爱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光盘录像和集中授课,分别为69.368%和42.936%;边防官兵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4.156%、健康态度总持有率为80.765%、健康行为总持有率为49.113%;边防官兵住院疾病谱列位前3类的疾病是椎间盘疾患,关节炎和其他损伤(脱位、扭伤、劳损),均与军人职业防护有关。结论边防官兵对于健康教育突出的主观需求是心理卫生、生活方式、军人职业防护知识及其健康教育录像光盘、健康教育课;客观上更应该加强军人职业防护意识及知识教育,养成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唐郡  朱斌  刘卫  章福彬  征勤  施红林 《人民军医》2013,(11):1284-1285
目的:调查了解驻皖某部官兵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HP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驻皖某部官兵500例,采用自制HP感染问卷调查表,并采用血清HP尿素酶抗体检测体内HP感染,对不同性别、不同驻地(城市、乡镇、山区)HP感染率进行比较,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部人群HP总感染率为60.2%。其中,男性HP感染率为59.3%,女性为61.6%,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O.05);驻城市官兵HP感染率为58.O%,驻乡镇官兵为61.5%,驻山区官兵为62.O%,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O.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史、生食蔬菜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1.492、2.336),与文化程度、碗筷消毒、饮用水源达标率、便后洗手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一1.986、--0.664、--4.136、--0.942)。结论:驻皖某部官兵HP感染率较高,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温高湿气候中驻石某部官兵口腔健康状况,为高温高湿环境下官兵口腔卫勤保障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驻石某部官兵279例,于高温高湿的暑伏天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口腔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口腔黏膜情况、牙周情况、菌斑指数等。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行为现状、口腔保健服务要求等方面。结果(1)口腔健康检查结果:279例官兵口腔溃疡的患病率为6.46%,牙结石的患病率为87.45%,89.61%以上的官兵牙龈有炎症性改变。6颗受检牙的菌斑指数均较高,达到3级或以上的均占到了总人数的26.16%以上,最高达到了49.46%,需要按期和及早后送口腔医疗的比例为44.80%。(2)口腔调查问卷结果:17.92%的官兵每日刷牙次数不足2次,82.08%的官兵每次刷牙时间不足3分钟,21.50%的官兵半年以上才更换1次牙刷,39.78%的官兵每日吸烟5支以上。超过50.00%的官兵感到需要口腔卫生指导、口腔检查和治疗,但缺乏条件。结论驻石某部官兵口腔保健意识匮乏,高温高湿环境中官兵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提高,针对高温高湿特殊环境的口腔卫勤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航期间某舰艇男性军人性知识及性教育需求情况,为舰艇部队开展性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长航期间向某舰艇135名19~35岁男性军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性知识和性教育需求方面内容。结果超过80%调查对象对男女生殖系统了解有限,约15%的官兵对于手淫、遗精等正常生理反应存在理解偏差。85.6%的受调查对象认为进行专业的性教育是必要的。结论应该加强对远航军人性知识的教育以及性心理健康辅导,以保证远航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5000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及性教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5 000 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及性教育情况,为高原部队开展性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了喀喇昆仑山5 000 m以上高原86名17~29岁男性军人的性知识及性教育情况。结果 (1)分别有68.6%和58.1%的高原军人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及其构成稍有了解。在了解意愿方面,对自身的了解以非常想(51.2%)为主,而对异性的了解以无所谓为主(58.1%)。(2)获取性知识途径第一位的是学校(47.7%),认为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占84.9%,认可性接触可传播性病的占90.7%,误认为一起淋浴可传染性病的占19.8%,最愿意与朋友一同讨论性知识(74.4%)。(3)88.4%的军人认为目前生活环境对性功能会有影响,选择生育能力的占87.2%,82.6%的军人认为在部队有必要开展性知识讲座,最想了解的内容是性卫生知识(82.6%)。结论 5 000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比较缺乏,性教育较为薄弱,需要引起高原边防部队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关注,旨在加强军人的性知识普及和性教育工作,维护边防部队守防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驻西藏某部队官兵180名,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以PSQI总分≥8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 (1)西藏高原军人PSQI总分为7.06±3.04,睡眠质量差者占36.8%。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五个成分上。(2)男、女军人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兵种在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驻高原不同时间的军人在睡眠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军人睡眠质量总体较差,睡眠质量与兵种、性别、入驻高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完全习服高原环境后的左心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平原组(海拔1400m)和高原组(移居海拔3900~4700m高原1年以上),利用超声诊断仪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超声心脏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搏动指数(EF)、每分输出量(CO),比较移居高原习服人群左心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高原组LVEDD、LVESD、SV非常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而LVFS、EF值非常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结论移居高原可使左室容量轻微减小,每搏输出量减少,每分输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了解高湿环境下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同〈高湿环境下患病中医症候分布调查分析〉一文.结果 高湿环境下,部队官兵SCL-90量表9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人常模,女性官兵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5个维度得分高于男性官兵(P<0.05),患有任意中医症候的官兵SCL-90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中医症候的部队官兵(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下,男性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官兵;无中医症候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患有任意中医症候的官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驻守海拔2800 m官兵与海拔4820 m官兵的左心功能及右心参数变化差异,探讨海拔高度对高原驻守官兵心脏的影响。方法利用飞利浦便携CX50型超声诊断仪,对驻守海拔2800 m官兵33名( A组)和海拔4820 m官兵25名(B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左右径(LASd)、右房收缩末左右径(RASd)、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肺动脉内径(PAd)、二尖瓣口E峰与A峰血流速度(MVE、MV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肺动脉加速时间( PVAT)、肺动脉平均压力( PAMP)。结果 B组的MVE、MVA、E′、E′/A′均低于A组,LVDd小于A组,PAd及A′大于A组,PVAT明显小于A组,PAMP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RASd、RVDd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与低海拔高原驻守官兵比较,驻守超高海拔高原官兵左室舒张功能减低,PAd增宽,PVAT缩短,PAMP增加,表明超高海拔高原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应该制定相应的健康保障策略,以切实防止或减轻超高海拔高原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驻守官兵高原适应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人员高原适应情况,为高原部队的生理及心理卫生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104名不同海拔驻扎士兵高原适应程度及SCL-90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原上常发疾病为嘴唇干裂、视力减退、皮肤干裂、气喘、鼻出血、腹胀、便秘。被调查官兵中,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生率为3.1%和0。而慢性高原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的发生随着海拔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CL-90调查结果显示,高原官兵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军人常模,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等严重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做好紫外线防护、水质安全和健康体检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官兵的性格特点。方法:选择2013-06驻高原现役军人361名,海拔在1 500~5 390m之间,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不同海拔高度上,聪慧性、稳定性、怀疑性、幻想性,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因素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高原边防部队与后勤部队官兵则在有恒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得分要显著高于后者,其他因素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部队官兵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且高原边防部队比后勤部队表现出更加持之以恒、尽职尽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部基层官兵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FGIDs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对某部官兵1882人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按国际统一评判方法(SA for RomeⅢ-DQ)对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进行诊断。选择调查目前某部官兵存在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包括:①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②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 syndrome,IBS),以腹泻为主型IBS及便秘为主型IBS③功能性腹胀;④功能性便秘、胆系疼痛(胆囊及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结果①抽样调查官兵1882人FGIDs总发病人数501例,总发病率为26.63%。其中功能性腹胀发病率最高为8.66%;其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6.91%,IBS5.79%,慢性功能性便秘4.57%;而胆囊及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发病率较低,均不到1%。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上腹痛综合征发病率为3.35%;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病率为3.56%;IBS中的腹泻为主型IBS发病率为2.92%,便秘为主型IBS发病率为2.96%。②各类FGIDs发病率依次为功能性肠病19.02%,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6.91%,功能性胆囊及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0.70%。③在FGIDs发病人群中吸烟比率达89.42%,存在饮酒史的占74.05%,明显高于不吸烟、饮酒的人群。结论在官兵中占有相当比例的FGIDs,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官兵正常训练及执行作战任务,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海拔4523 m高原低氧环境下移居军人的睡眠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驻守在海拔4523 m的150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军人的睡眠质量较平原地区明显下降;年龄和入藏时间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军官的睡眠质量较士兵差(P<0.05或P<0.01).结论 4523 m高原低氧环境下,移居军人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与年龄、入藏时间及工作性质有密切关系,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