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女性冰毒依赖者戒断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探讨有氧健身操的"剂量效应",为相关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2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65名女性冰毒(MA)依赖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强度运动组接受每周3次中等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运动(65%~75%HR_(max));高强度运动组接受每周3次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运动(75%~85%HR_(max));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强制戒断生活。分别在基线、第8周和第12周对受试者的消极情绪、心率变异性和用药渴求相关指标进行测量,VO_(2max)仅在基线和第12周进行测量。结果:1)中、高强度组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在第8周和第12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高强度组在第12周时显著低于中等强度组;2)12周运动干预后两个运动组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第12周时高强度运动组的VO_(2max)显著高于中等强度运动组,而中、高强度运动组的RMSSD在第8周开始显著提高,一直延续到运动干预结束;3)中、高强度组的用药渴求从第8周开始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一直延续到运动干预结束,且在第12周时高强度运动组显著低于中等强度运动组。结论:12周中、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均能够显著改善女性冰毒依赖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降低用药渴求度。其中,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在提高女性冰毒依赖者的VO_(2max)、降低消极情绪及用药渴求度方面似乎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人静止站立时平衡机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静止站立时平衡机能的年龄和性别特征.方法:以南京市50岁以上男、女居民622人为对象,使用Tetrax平衡仪测试受试者睁眼双脚静止站立时的一般稳定性指数、姿势摆动的频谱分析、体重分布、同步性等指标.结果:(1)男性不同年龄组之间静止站立时的平衡机能测试值无明显差异(P>0.05),70岁以上老年女性在一般稳定性指数、姿势摆动强度以及同步性等指标上明显差于相同性别50~59岁及60~69岁年龄组(P<0.01).(2)女性70岁以上者站立时体重分布偏向右后方,相关指标与女性50~59岁及60~69岁年龄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3)70岁以上女性平衡机能测定值明显差于同龄男性(P<0.05或P<0.01),但是50~69岁同龄男、女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男性中老年群体中未见平衡机能随年龄下降现象,女性在70岁以后平衡机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下肢肌力及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右侧为优势侧的中老年女性75名,其中太极拳组、广场舞组和对照组各25人,对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分别进行16周的太极拳和广场舞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动、静态平衡测试仪和CYBEX-Norm型等速肌力测试仪分别对所有受试者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和下肢肌力进行测试。结果:运动干预后,60°/s角速度测试时太极拳组的膝伸、踝屈和踝伸峰力矩值大于对照组(P<0.05);180°/s角速度测试时,广场舞组膝屈、膝伸和踝屈的峰力矩值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干预后,60°/s角速度测试的太极拳组和180°/s角速度测试的广场舞组膝屈、膝伸和踝屈的峰力矩值大于干预前相应值(P<0.05)。在平衡能力方面,运动干预后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平衡得分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动、静态指标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平衡得分、摆动速度、摆动角度和外周面积指标值小于广场舞组(P<0.05),而平衡得分指标值大于广场舞组(P<0.05)。此外,除广场舞组摆动速度指标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机能的影响。方法:24周简化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锻炼(每周锻炼4次,每次60分钟)前后,55~65岁中老年人70名分别在双足睁眼、闭眼,单足睁眼、闭眼状态下,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测试重心动摇总轨迹长(TL)、外周面积(Area)、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动摇指数,其中,双足状态下测试时间为30s,单足状态下测试时间为10 s。结果:24周太极拳锻炼后,(1)双足测试状态下,男性受试者睁眼TL、Area、X轴动摇速度(X speed)、X轴平均摆幅(X dev.)、Y轴平均摆幅(Y dev.)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5);闭眼TL、Area、重心平均动摇速度(Avg.v)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女性睁眼Y轴动摇速度(Y speed)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2)单足测试条件下,男性受试者睁眼TL、Avg.v、X speed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P<0.01)。女性受试者睁眼Area、X dev.、Y dev.显著降低(P<0.05,P<0.01);闭眼单位面积轨迹长(L/A)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Y dev.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结论: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机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木兰拳对身体平衡的急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闭目单腿站立试验结果显示,整套(1~6套路)木兰拳运动后20min内,110名平均年龄55.4岁的健康女性闭目单腿站立时间较练拳前显著延长,练拳后10min、20lin时闭目右腿站立时间的增值大于左腿,提示整套木兰拳运动具有快速增强身体平衡能力的急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长期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老年女性骨骼肌含量、骨骼肌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影响和效果。方法:95名健康的老年女性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方式分成广场舞组、太极拳组和无规律锻炼组,首先对其进行四肢骨骼肌含量,上、下肢骨骼肌力量的测试,随后进行睁眼和闭眼保持稳定时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包括站立在三维测力台上或加上稳定性训练垫后其压力中心(COP)在前后(AP)、左右(ML)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和平均速度。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的四肢骨骼肌含量,上、下肢骨骼肌力量水平均高于无规律锻炼组,太极拳组的下蹲力与无规律锻炼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COP在AP和ML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和平均速度也均低于无规律锻炼组,太极拳组与之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加上稳定性训练垫后,太极拳、无规律锻炼两组在AP和ML方向上的COP最大位移有所增大,而广场舞组却出现减小。结论:长期太极拳锻炼在减缓下肢骨骼肌力量流失和改善静态平衡能力上作用明显,而在不稳定状况下广场舞组保持稳定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7.
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采用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技术,对6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和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6个月长跑训练(20~25km/周)前后的下体负压(LBNP)耐力,Valsalva动作的心率、血压反应,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SBPV)以及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以导致LBNP耐力降低,Valsalva动作Ⅱ期舒张压恢复幅度与最大心率值显著减小,平卧位HRV谱总功率(TP)、低频(LF)与高频(HF)成分功率呈减小变化,平卧位SBPV谱TP、LF成分功率与平均自发性BRS值减小,LBNP作用下HRV谱LF/HF值明显增大.说明有氧锻炼可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可考虑将上述有关指标变化用于监测有氧锻炼强度以及个体敏感性,更科学地对有氧锻炼进行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8.
有氧锻炼对弱智学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有氧锻炼对弱智学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根据智商和体质状态,将11名弱智学生分为悠闲组和跑步组进行有氧锻炼。以心率为主要指标制订运动方案。采取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检测锻炼初次和锻炼6个月的运动前(安静)和运动后即刻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结果悠闲组不论是锻炼初次或锻炼6个月的运动前后,及有氧锻炼的两个阶段之间的运动前或后比较,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均无显著变化,而跑步组经锻炼6个月的运动前或后均比锻炼初次的运动前或后有极显著升高。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使智商中度的弱智学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升高,达到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的效果,因此可作为弱智学生健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对血清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的影响及它们与有氧能力的关系,让14名青少年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运动至力竭,测定了他们的VO2max及运动前后的血清T-SOD、Mn-SOD和CuZn-SOD。结果发现:①急性运动可导致血清T-SOD、Mn-SOD活力发生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运动后血清CuZn-SOD活性也有明显增加(P<0.05)。急性运动时血清SOD活性增加可能是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及延缓疲劳出现的一个防御机制。②血清T-SOD、Mn-SOD与VO2max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l)。CuZn-SOD与VO2max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清SOD活性与有氧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有利于更好地清除线粒体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节训练课采用功率自行车骑行次数不变和骑行次数递减两种方案的阶段速度型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SIT)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对设计法将14名男性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分入骑行次数不变组(CG组)和骑行次数递减组(DG组),每组7名。两实验组完成6周相同内容的常规训练(NT)后开始6周SIT(共12节课),将NT中的场地速度耐力训练替换为SIT,其它训练不变。单节SIT课方案为20次20 s高强度骑行分4组完成,次间10 s低强度放松骑行,组间完全休息30 min,CG组4组骑行次数为5-5-5-5次,DG组为8-6-4-2次,强度设定为SIT前个人VO2peak强度的150%。两阶段训练前后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实验,breath by breath法测试气体代谢参数。每级负荷结束前10 s、测试终止后即刻和3 min测试血乳酸(BLa)。阶段训练前后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实验组各参数的两阶段训练前后差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α=0.05。结果:与NT前相比,6周SIT后DG组O2pulsepeak增加了15.5%(P<0.05),且SIT后DG组增幅较CG组高41.4%(P<0.05);6周SIT后CG和DG组R-VO2peak较NT前分别提高了8.1%和7.9%(P<0.05),组间并无显著差异;6周SIT后两实验组VT1和VT2均出现了显著性的提高,其中DG组VT2值较CG组高3.7%(P<0.05),增加趋势更加显著;6周SIT后DG组的BLaEND和BLa-R3min与训练前相比分别降低和提高了10.3%和20.5%(P<0.05),且与CG组相比差异显著。两实验组6周SIT后GXT中第2~7级的乳酸-负荷曲线明显右移,DG组较CG组右移程度更大;两实验组在GXT测试中的Pmax-GXT和Tmax仅在SIT训练后出现了显著性提高(P<0.05),但两实验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节大负荷功率车速度型间歇训练可有效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和功率车递增负荷骑行能力,骑行次数递减速度型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强度和量更高,可能导致有氧代谢能力更加显著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戈舞蹈锻炼对有近期跌倒史老年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舞蹈组为35例有近期跌倒史老年患者,志愿参加探戈舞蹈锻炼,每天活动时间大约80~100min,每周至少坚持5天,4个月为1个学期(疗程)。对照组为37例同龄、同性别参与散步活动者,活动形式为匀速平路步行,活动时间相同,速度在50~70m/min,每周活动频度和疗程与实验组相同。两组对象实验前后分别接受Berg平衡量表(BBS)、单腿支撑时间(OLS)、步速、步长、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平衡功能测试仪评估。结果:(1)两组对象实验前BBS、OLS、步速、步长和TUGT等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两组实验后BBS、OLS、步速和步长等指标明显上升,而TUGT则明显下降;与实验后对照组比较,舞蹈组BBS、OLS、步长均显著增加,TUGT显著减少(P均<0.01~0.05)。(2)两组实验后睁眼和闭眼左右摆幅指数和单位面积轨迹长等指标明显上升,而外周面积、矩形面积、总轨迹长、单位轨迹长则明显下降;与实验后对照组比较,舞蹈组睁眼和闭眼左右摆幅指数和闭眼单位面积轨迹长显著增加,而睁眼和闭眼总轨迹长、外周面积以及闭眼单位轨迹长则显著减少(P均<0.01~0.05)。结论:与散步活动比较,探戈舞蹈锻炼改善有近期跌倒史老年患者各项平衡能力指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试分析有潜力的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方法:清华大学跳水队优秀跳水运动员9名,年龄13~15岁,采用递增负荷试验,运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运动员有氧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过程中监测心率和心电图。结果:男运动员VO2max和VO2max/kg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男运动员无氧阈时的VO2和VO2/kg、%VO2max、HR、氧脉搏也显著高于女运动员(P<0.01)。结果提示: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显著优于女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与潜能大于女子,表明在13~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优秀学生跳水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整体水平还较弱,故训练中应给予重视,以保证长时间、大强度高难度动作的重复训练和比赛中技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人体有氧能力与立位耐力、G耐力关系研究的进展及现状,指出目前对有氧代谢在保持飞行员高G耐力中的重要意义仍不甚了解。高强度有氧锻炼,由于引起心脏迷走紧张度过份增强,还可能使高G耐力降低。并介绍了美国空军对战术飞行员有氧锻炼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行员身体质量指数与有氧代谢能力的相关性,以扩大前者的应用范围。方法 以现役男性飞行员20人为受试对象,精确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采用平板递增负荷的方式,检测其最大耗氧量。分析身体质量指数与最大耗氧量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为22.9±2.9,最大耗氧量为(42.6±5.9)ml·kg~(-1)·min~(-1);身体质量指数与最大耗氧量呈负相关,r=-0.467(P<0.05)。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与最大耗氧量呈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飞行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认知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1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别在服药前(0 h)和服药后1、2、4、8、12 h和24 h进行生命体征检查、静态平衡能力测试、认知能力测评(包括视警觉性测试、连续加法测试、数字译码、目标追踪、空间注意广度),有效评估阿托伐他汀钙对人体认知能力和平衡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动作锻炼对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公办幼儿园中班2个班级68人,分别进行9周前滚翻和拍球运动干预实验。干预前、后,采用Footscan平衡仪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单脚睁眼和闭眼站立测试,测试指标为单位时间重心移动轨迹、包络面积、最大位移差值。结果:前滚翻和拍球动作锻炼后,儿童无视觉参与下平衡能力的提高分别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结论:前滚翻和拍球锻炼均能有效提高儿童静态平衡能力;二者相比较,前滚翻比拍球对学前儿童静态平衡能力提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男生30名,分为对照组和健美操干预组、太极拳干预组,每组10人,后两组分别进行12周健美操和太极拳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三个组分别进行站立平衡测试、稳定极限测试、关节力矩测试、本体感觉测试和肌电测试.结果:12周健美操或太极拳练习后,(1)在站立平衡和本体感觉测试中,健美操组和太极拳组的前庭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健美操组在15度、30度和45度的本体感觉上显著提高(P<0.05),太极拳组在15度和30度上显著提高(P<0.05);(2)在稳定极限测试中,太极拳组前向活动度显著提高(P<0.05),健美操组左、右方向活动度显著提高(P<0.05);(3)在踝关节力矩测试中,健美操组跖屈力矩非常显著提高(P<0.01),太极拳组跖屈和背屈力矩均显著提高(P<0.05);(4)在反应时间和肌电测试中,健美操组和太极拳组反应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健美操组腓肠肌内外侧RMS值均显著升高(P<0.05).太极拳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RMS值均显著升高(P<0.05),腓肠肌外侧RMS值非常显著升高(P< 0.01).结论:太极拳和健美操练习均能提高人体静态平衡能力.健美操提高本体感觉的效果更好,而太极拳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用平板运动时间评价飞行员有氧能力的可行性。 方法  5 0名受试者 ,其中战士 30人 ,飞行员 2 0人 ;采用平板递增负荷的方式 ,检测其最大耗氧量 (V O2 max)、呼吸商 (RQ)和心率 (HR) ,记录平板运动时间 (TRT)。 结果 受试者的 V O2 max为 48.6± 7.7m l· kg- 1· m in- 1 ,TRT为 488± 12 2 .6 s;V O2 max与 TRT相关 (r=0 .845 ,P<0 .0 1)。按 TRT预测的 V O2 max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别。 结论 用平板运动时间评价飞行员的有氧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视觉和支撑面顺应性对人体站立平衡过程中大脑β波脑电与下肢肌肉肌电相干性(cortical-muscular coherence,CMC)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成年受试者(8男、7女,年龄22.8±1.7岁)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软硬支撑面(2水平:软支撑面和硬支撑面)×视觉(2水平:睁眼和闭眼)×肌肉(2水平:左右胫骨前肌)共8种组合条件下,其脑电-肌电相干性的变化。实验中,每种动作组合重复做3次,每次持续30 s。结果:15人在6种组合条件下均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13人在其余的2种组合中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睁眼与闭眼状态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睁眼状态下,硬支撑面与软支撑面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条件下CMC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静态站立平衡过程中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β波脑电信号与胫骨前肌肌电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干性,同时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的β波CMC受视觉和支撑平面力学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