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50侧中国成年人侧胸筋膜瓣血管的来源、外径、体表投影及各皮动脉在筋膜瓣内的吻合等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侧胸筋膜瓣的应用和筋膜瓣的形成,并提出了切取侧胸筋膜瓣的切口部位等。  相似文献   

2.
1993年11月至1995年8月,我们共施行保留左房室瓣结构的左房室瓣置换术17例。其中保留全部左房室瓣结构1例。保证后瓣、部分前瓣及瓣下结构2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14例。全组病例存活,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文中对该手术三种术式、意义、适应证及人工瓣的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C-L短柱瓣体外流体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C-L短柱瓣体外流体动力学性能。方法:以C-L标准瓣、Medtronic-Hall瓣作对照,对C-L短柱瓣进行了静态泄漏、定常流及脉动流测试。结果:C-L短柱瓣静态泄漏率为(298±66)ml/min符合临床应用要求。C-L短柱瓣定常流跨瓣压差明显低于C-L标准瓣(P〈0.01),流场模型显示其瓣后流场涡流明显小于C-L标准瓣,且大瓣口层流肖晰,小瓣口基本保持层流。脉动流测试表明C-L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研究了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肌皮瓣、肌瓣、比目鱼肌瓣、肌骨膜瓣、跗外侧血管蒂骰骨趾短伸肌复合瓣、胫前或胫后血管节段性骨膜支骨膜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 37例。结果 :组织瓣全部存活 ,骨愈合时间 4~ 6个月 ,无炎症复发、窦道及溃疡。结论 :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 ,疗程短、疗效好 ,手术简便易行 ,不仅可修复软组织缺损 ,而且同时一期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脉动模拟装置对猪腹膜心瓣膜在体外的流体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牛心包瓣、猪瓣及Bj(?)k-Shiley机械瓣(BS瓣)进行对比,以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EOA)和回流百分比三个重要指标来评价猪腹膜瓣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猪腹膜瓣的跨瓣压差较猪瓣低,与牛心包瓣及BS瓣相似,压差均在0.53~0.67kPa之间,差别无显著性。小瓣孔组猪腹膜瓣的EOA明显大于猪瓣(P<0.005)。大瓣孔组猪腹膜瓣的EOA也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HP-1000型彩色多普勒心动图仪于术后第10天至2年对9例施行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患者自体心包瓣的厚度、活动度、开瓣幅度、瓣口面积、瓣口返流量、跨瓣压差及左心室 功能进行动态测量和分析。结果:术后第10天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人已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年随访,自体心包瓣的厚度、活动度、开瓣幅度、瓣口面积、瓣口返流量、跨瓣压差与术后第10天相比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戊二醛处理猪主动脉瓣(猪瓣)的交联反应,希有助于改进生物瓣膜的化学处理。将猪瓣浸泡在pH7.4、0.65%戊二醛溶液中12h,瓣叶胶原固相氨基含量、瓣叶胶原氨基酸组成、浸泡液中戊二醛浓度和瓣叶收缩温度等变化趋于平稳,表明交联反应已经完成,并且交联比较稳定。并平行观察4%甲醛处理猪瓣的交联反应,浸泡1h,瓣叶胶原固相氨基含量和瓣叶胶原氨基酸组成已趋平稳,表明交联反应已经完成,但是瓣叶收缩温度变化不稳定,提示这种交联不稳定。对实验结果及其实用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勇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7):709-710
先天性主动脉瓣口狭窄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3%~5%;多系胚胎期瓣膜发育障碍所致,可出现瓣叶数量异常、瓣叶增厚、交界粘连、瓣环发育不良等病变;根据主动脉瓣瓣叶数量可分为单瓣化、二瓣化、三瓣或三瓣以上畸形等不同类型,其中以二瓣化畸形最多  相似文献   

9.
自从发现置入心脏内的牛心包瓣破坏的病例后,我们希望能找到瓣破坏的原因以改进工作。本文通过对瓣膜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探讨了我院自制牛心包瓣(仿B-N-2型瓣制作)运用时的受力特征和破裂时的力学原因。为了提高生物瓣强度、延长瓣膜使用寿命,需要改进牛心包瓣结构型式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0.
廖树峰  李如兟 《广西医学》2010,32(6):700-7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瓣的保存方法,以及后期回植修补的疗效。方法 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取出带筋膜及骨膜的骨瓣并及时埋植于腹壁皮下脂肪与腹外斜肌间;术后符合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条件,即行植回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术。结果术后39例病人复查头颅X线:颅骨瓣无坏死、溶解,部分病人已有骨痂形成,骨缝变细及密度升高,达骨性愈合。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带筋膜颅骨瓣早期回植,可较大限度保持颅骨瓣的活性,避免了颅骨瓣因异位保存时间过长而明显吸收,回植修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前锯肌肌瓣具有较多优良特性,为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适用于对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造成的骨和肌腱外露的修复重建以及慢性骨髓炎的处理,其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国内的应用鲜有报道.文章对前锯肌的解剖特点、游离前锯肌肌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5例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治疗手部小面积皮肤缺损,均获得成功,介绍了应用解剖、皮瓣设计及手术方法。该皮瓣解剖容易,血供可靠,皮肤质量好,是修复手部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13.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以来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和头下型股骨颈骨折8例.全组病例骨折均愈合,无明显缺血性坏死征象.优6例,可2例.本文对带血管髂骨瓣的解剖特点、内固定方式和手术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程杰 《医学综述》2014,20(20):3751-3753
穿支皮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既满足了患者的美观要求,也有利于受区进行功能锻炼,穿支皮瓣符合当代组织移植发展的需要。根据对小腿穿支血管的解剖研究获得了该部位穿支血管的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小腿带蒂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使小腿带蒂穿支皮瓣对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收到满意的效果。该文就常见小腿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四肢较大创面缺损,采用带知名血管的皮瓣修复可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对供区破坏较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切取面积范围广、不牺牲知名血管等优点,对供区破坏小,逐渐成为修复创面缺损的首选。由于对其临床解剖认识的局限,临床应用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全面深入了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其应用,对于临床开展该类型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四种类型的跖内侧皮瓣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手术方法修复23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类型包括:①近侧带蒂岛状皮瓣(15例);②逆行带蒂岛状皮瓣(2例);③吻合血管神经皮瓣(4例);④交足皮瓣(2例);皮瓣宽度为3.5cm~5.5cm,长度为4.5cm~9cm。结果:2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顺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结论:该皮瓣以跖内侧血管和神经为蒂,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能恢复保护性感觉等优点,适宜修复手掌和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足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了6例采用带血管蒂的足背岛状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慢性溃疡,获得成功,随访无复发。本手术具有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血运可靠、操作技术简易、一期完成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既往常用的双腿交叉皮瓣或远处皮管修复手术费时和住院时间长、游离植皮易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及转移特点。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指骨骨折患者,修复创面4 cm×3 cm~1.5 cm×2.0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下脂及液化。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是治疗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修复足底前部缺损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根据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创面,供瓣区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16例,临床结果满意,皮瓣成活良好,较好地恢复了足的行走和负重功能。结论 利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缺损是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的显微解剖观察,设计了以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神经蒂的食、中指近节背侧及手背部“Y”型岛状皮瓣转位加植骨一期再造拇指。自1992年8月以来,临床应用5例,均获得成功。本文着重讨论了该术式的解剖学基础、皮瓣设计、手术要点等问题。该术式不受第一、二掌背血管类型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