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茶型氟中毒大鼠骨组织及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从亚细胞水平观察砖茶氟对骨组织及肾脏的损害。方法 以100mg/LF-砖茶水喂养Wistar大鼠3个月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砖茶型氟中毒大鼠骨组织的损害以骨硬化为主,表现为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过早骨化,同时可见,软骨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扩张。(2)肾脏损害表现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之线粒体普遍肿胀、扩张,空泡变性,线粒体峪减少或消失。结论 砖茶氟可致骨组织和肾脏损伤,尤其是可损伤其亚细胞膜性结构。  相似文献   

2.
阿坝藏族自治州饮茶型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13个县,以乡为单位调查8~15岁儿童23332人,氟斑牙率在30%以上的乡有66个。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24.75%。氟斑牙分型以白垩型为主占76.06%。X线诊断氟骨症患者以早期轻度为主占80.39%。病区均分布在藏族聚居的有饮砖茶、边茶习惯的乡。检测外环境饮水、粮、蔬菜、土壤等含氟量不高,而藏民从饮茶中摄取的氟量较高,每人每日摄氟量达9.07毫克,茶氟就占7.64毫克。调查结果表明:阿坝州是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国是世界上受地方性氟中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了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外,1984年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首次发现饮茶型氟中毒的报道,此后又陆续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等地发现饮茶型氟中毒,因此,饮茶型氟中毒已成为我国新的地氟病流行类型。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积土壤中可溶性氟的富含氟植物,茶科植物叶越老含氟量越高。据报道,新鲜的茶树嫩芽可测不出氟,二叶茶含氟18~84mg/kg,成熟的茶树叶含氟395~618mg/kg,而茶树老叶含氟量高达1324~1826mg/kg。中国市售商品砖  相似文献   

4.
低氟砖茶预防大鼠砖茶型氟中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氟砖茶预防砖茶型氟中毒的效果。方法 用低氟砖茶(含氟量210.0mg/kg)和普通砖茶(含氟量503.5mg/kg)制备的茶水喂饲Wistar大鼠,在4,8,12个月时观察动物的日总摄氟量,茶氟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和氟中毒情况。结果 普通砖茶组动物在0.3mg左右的日总摄氟量时,8个月开始出现以棕、白横纹为主的氟斑牙,12个月后发展为以白垩为主的氟斑牙,患病率达75.0%。低氟砖茶组动物日总摄氟量0.19mg,实验期间未出现氟中毒症状。氟代谢观察表明,半量茶氟通过尿、粪便排出体外,体内吸收的氟绝大部分进入骨骼。结论 低氟砖茶能有效预防砖茶型氟中毒。  相似文献   

5.
典型饮茶型地区地方性氟中毒致病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致病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风险评价,预测病情分布,分析致病因素,可以为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归纳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各种致病因素,描述环境中氟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制定风险因子的评分标准和设置风险因子的指标权重,建立了风险评价体系。结果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典型地区-四川道孚县(藏族)和新疆乌鲁木齐县(哈萨克族)的综合风险评价指数K分别为3.23、3.18,均属较高风险区。结论在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高风险地区,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可以采取茶叶降氟、提高茶叶质量、改变饮茶习惯、改善营养结构等措施进行疾病预防,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6.
饮茶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复制饮茶型氟中毒动态病理模型,方法:通过生化学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观察。结果:(1)实验组大鼠血,尿,骨氟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且100%出现氟斑牙。(2)光镜下可见,饮砖茶水组大鼠胫骨干骺端骨小梁增多,变密相互连接成网,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萎缩,形态不规则,肝细胞浊肿变性;心肌纤维间隙增大。结论:长期大量饮用砖茶水确实可以引起氟中毒,砖茶氟不仅损害骨组织,造成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时也影响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尤以肾脏受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饮茶型地氟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等方法调查甘南州8个县(市)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病区村分布情况以及儿童和成人的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并采集水样、茶样和尿样检测氟含量.结果 甘南州5个县(市)22个乡(镇)60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人量大于3.5 mg,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0.42 kg;检测生活饮用水1 072份,水氟含量0.05 ~ 0.83 mg/L;检测茶样1 164份,茶氟均值308.76 mg/L,超标茶样607份、超标率52.15%;检查8~12岁儿童1 374人,未发现氟斑牙患病儿童;检测8~12岁儿童尿样1 248份,尿氟值0.08~1.38 mg/L,尿氟均值0.46 mg/L;调查25岁以上常住人群2 221人,未检出氟骨症患者;检测成人尿样257份,尿氟值0.03~ 1.42 mg/L,尿氟均值0.67 mg/L.结论 目前甘南州未发现饮茶型地氟病流行,但农牧区供应的边销茶50%以上超标,部分人群仍饮用方包茶和砖茶;今后应继续加强饮茶型地氟病监测,加大市场监管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氟中毒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氟对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0、50、100和150mg/L)喂词大鼠3个月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染氟各组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内质网呈片层状;染色质边集于核膜下;胞质内多见白色脂滴。结论 氟损伤亚细胞膜性结构和DNA,造成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其氟的摄入途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饮水型、煤烟污染型、食物型和混合型四型[1],其中以饮水型最为多见。能引起氟中毒的含氟食物有啤酒、海产品、食盐、豆腐、砖茶等。关于饮茶引起的氟中毒,国外报道的资料比较少[2],1963年,креп...  相似文献   

10.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的氟骨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的氟骨症调查白学信,方世良,吴金生,杨晓静,甲马(四川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道孚县卫生防疫站)为了掌握饮茶型氟中毒病区的氟骨症患病情况,反映其危害程度,我们于1992年6月在甘孜州道孚县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与结果随...  相似文献   

11.
陈巴尔虎旗饮茶型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实陈巴尔虎旗是单纯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方法 病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用氟离子电极检测氟化物。结果 水氟含量为0.35-0.63mg/L;奶茶氟含量在0.6-4.87mg/L之间;儿童尿氟含量0.63-6.65mg/L,成人尿氟含量0.64-12.78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不超过30%,平均为21.6%;成人氟骨症X线阳性率最高为57.63%,最低检出率16.67%。结论 陈巴尔虎旗为单纯性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共和县环湖民族中学(来自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及石乃亥乡)的6~19岁青少年及塔尔寺10~18岁的青少年僧侣进行了氟斑牙调查。对共和县28~64岁的7名藏族群众和塔尔寺55~76岁的18名僧侣进行了体格检查,还对体征典型的65~75岁的4名僧侣进行了X线摄片。1调查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共和县环湖民族中学的藏族青少年和塔尔寺僧侣。用Horowitz氏TSIF分类系统和标准进行氟斑牙检查诊断。1.2体格检查:对28~76岁藏族群众和僧侣进行腰、四肢关节痛,全身麻痛,上肢屈曲,屈肘搭肩难,摸对侧耳难,摸对侧肩胛下角难,举臂受限,下蹲…  相似文献   

13.
阿坝县和陈巴尔虎旗儿童饮茶型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 调查藏族、藏古族儿童饮茶型氟中毒的病情严重程度、流行特征,为研制砖茶氟含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在四川阿坝县、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简称陈旗)各选当地典型氟病区,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对象为8~12岁儿童,氟斑牙按Dean氏法诊断。饮水氟、尿氟、茶水氟、奶茶氟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 阿坝县和陈旗的水氟含量均低于1.0mg/L。阿坝的藏族牧区病情最重,氟斑牙检出率为62.32%。其余是阿坝的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查明饮茶型氟中毒重点病区主要食物中的氟含量,旨在了解我国南、北方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从食物中摄入氟的水平。方法 加热酸浸-氟离子自动控制有法和扩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内蒙古饮茶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主要食物氟含量比较显著差异无显著意(P〉0.05),内蒙古、四川两病区的主食和蔬菜氟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这些食物氟含量均值都低于国家制订的食物氟允许量1~5mg/kg。结论 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疆8~12岁儿童饮茶型氟中毒的病情严重程度及36~45岁成人氟骨症情况,为制定砖茶氟含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选取新疆6个县作为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调查该地区人群饮用砖茶情况;用Dean氏法诊断儿童氟斑牙;X线拍片检查成人氟骨症。结果300份砖茶样本中氟含量合格率28.70%,儿童氟斑牙检出率4.63%,氟斑牙指数0.16;居民日均通过砖茶摄入的氟含量5.94mg,氟骨症检出率9.33%。结论新疆部分县砖茶氟含量超标,高于全国均值,建议商务部门严加监管茶叶市场,限制某些高氟砖茶流通,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的氟含量及饮茶型氟中毒预防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饮茶可摄取机体所需的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的作用。但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长期饮用氟含量高的砖茶,已引起了饮茶型氟中毒的流行。我们对茶氟要用其利,去其弊,都需要了解各种茶叶的氟含量及其影响的因素。作者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初步形成了饮茶型氟中毒预防措施的某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饮茶型氟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9月在我国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随机调查饮茶型氟中毒患者57例.病区内有饮茶习惯但临床检查无任何异常者29例为对照人群.以年龄、性别、居住年限、饮奶茶的量为自变量,氟中毒发病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饮茶型氟中毒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每日饮奶茶量和居住年限是饮茶型氟中毒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年龄和性别与饮茶型氟中毒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在饮茶型氟中毒地区的居住年限,能更好的代表当地居民饮砖茶的实际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吉木萨尔县不同地区(农区、牧区、山区、平原)、不同年龄人群中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方法采用Dean氏法诊断标准检查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生活饮用水、茶水、尿中氟离子浓度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曲线延长)。结果吉木萨尔县水氟含量平均值为0.16 mg/L;茶水氟浓度平均值6.20 mg/L;成人尿氟平均值为3.98 mg/L,山区成人尿氟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学生尿氟平均值为0.42 mg/L,山区学生尿氟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成人尿氟超标率高于学生;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56.75%,山区学生氟斑牙患病率高于平原地区;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64.00%。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县饮茶型氟中毒的病区主要是山区,应重点加强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教育,减少饮茶浓度和饮茶量,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尽早实现饮用低氟砖茶。  相似文献   

19.
氟中毒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氟中毒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高氟水(100.0mg/L)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高氟对大鼠不同系统损害程度。结果大鼠饮用高氟水以后,多个脏器和组织超微结构受损,牙齿、骨骼、尺神经、肾脏损害重,血管、肌肉轻微。结论高氟可导致大鼠多个系统损害,并严重影响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新疆哈萨克族居民饮茶习惯与氟中毒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新疆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膳食中肉、乳较多,形成了大量饮砖茶的习惯。本次调查了饮用水含氟量均在0.5mg/L以下的哈萨克族牧民,8~15岁儿童氟斑牙率在30%左右,而使用同样含氟浓度饮水的汉族儿童氟斑牙率则在15%以下,哈萨克族儿童氟斑牙积分及氟斑牙指数均高于汉族。在一水氟为0.15mg/L的牧场,随机拍摄16岁以上人群骨X线片,氟骨症检出率为16.67%。居民食商品粮,蔬菜甚少,饮砖茶制作的奶茶,人均日消耗砖茶量为20.44克,由砖茶所摄入氟量为9.81毫克;汉族居民人均日耗茶量为3.65克,由茶摄入氟仅1.74毫克。群体尿氟也表明哈萨克族明显高于汉族(2.01±1.46mg/L和 0.82±0.41mg/L)。浸茶实验表明,砖茶浸出氟为480.0mg/kg。除哈萨克族外,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等也都有饮茶习惯,在多民族居住的新疆地区,应对饮茶氟中毒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