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9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21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对于3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6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手术治疗,优46例,占68.66%;良19例,占28.36%;差2例,占2.99%.住院时间27~60d,平均37d,卧床时间60~343d,平均108d.随访最长7年最短1年半,2例复发.结论:脊柱结核的治疗全身支持、常规化疗,手术时充分清除病灶,尽可能恢复脊柱生理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34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3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3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33例均获得随访。21例前路植骨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1个月,8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结核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又是骨关节结核的常见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正规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脊柱结核的治疗趋势[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娇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体骨植骨联合抗结核药物局部缓释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及对脊髓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展开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行脊柱结核治疗的92例患者展开研究,结合治疗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脊髓神经损伤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脊髓神经损伤改善情况同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将自体骨植骨联合抗结核药物局部缓释应用至脊柱结核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对于脊髓神经损伤也可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30例非手术治疗和20例手术治疗,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脊柱结核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其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20例非手术治疗的优良率。结论: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左右,10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其次是青年人,这个群体结构的人通过手术治疗后,通过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定期休养病情会有较大好转。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1969年至1987年9月,老中医杭济生和西医合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19例,通过随访感到有较好的效果,笔者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术,其中4例经胸入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低切迹钉棒系统内固定,12例经胸腰段前侧胸膜、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Z-plate钢板内固定8例。VentroFix固定4例。6例经倒“八”字腹膜外切口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材料均为自体髂骨或肋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6--2年,平均1.5年,除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愈合。其余均无特殊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14例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10,随访平均丢失2.30,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54.0%,术后半年达81%,术后7~24个月脊柱融合率达97.1%,没有发生植骨块移位、沉陷。15例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术后均有明显改善,FrankelC级恢复至E级6例;B级恢复至D级3例,B级恢复至E级2例;D级恢复至E级4例。结论胸腰椎结核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术后合理的抗痨治疗,根据术前的MRI、CT、X线片检查,明确病灶范围、破坏程度、后凸角度、脊髓压迫及合并脓肿情况行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及坚强内阎定。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发病率较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属中医学“骨痨”、“流痰”范畴。脊柱结核常累及2个节段以上,病灶清除后易发生脊柱不稳,自然愈合时间长。且伴有不同程度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可导致脊髓迟发性截瘫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且由于应用抗结核药不规范,结核菌对多种抗结核药产生耐药,结核病发病率有扩大的趋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翠娴  叶祖明  宁华英  余铭  田咏  田露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26-1429
[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患者医嘱遵从率及满意度,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营养方案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平均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G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营养状况评分,对减少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螺旋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手术病理证实脊柱结核296例患者的CT征象回顾性研究,并分析手术前、后CT影像表现。结果:296例显示椎体破坏,单纯性病灶清除术86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0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以评估术前骨质破坏程度、评估术后椎体结构、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周围软组织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术后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结核最新进展。对近10年内的国内外的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结核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比较不同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结核的差异,找到适合小儿肺结核治疗的方剂。目前各地医家,以小儿肺结核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长期临床经验,创立各具特色方剂,使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结核病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中医药可以抑菌、杀菌及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病灶组织的修复,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西药连用可降低或消除抗痨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结核不典型临床表现与病理.方法:120例均拍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31例做增强扫描,30例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摄胸部正位72例,侧位58例,定期复查胸片.结果:68例位于下叶基底段,32例位于舌叶,20例变位于结核好发部位.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片状较淡薄病灶有33例,孤立肺段或肺叶阴影39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因而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34例行椎管后壁切除术,侧前方人路行腰椎间盘或腰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灶切除12例,后路环椎管减压术4例。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50例术后随访5个月~37个月(平均16±3.2个月),结果:优27例,良14例,改善9例,差0例,优良率为82%。结论: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4例脊柱“十”字型劈裂骨折,通过X线平片分析,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对其分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成该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受伤时躯体处于极度腰屈曲位,此时外力和自身重力分解为挤压分力和脱位分力。挤压分力造成脊柱纵裂骨折,而脱位分力造成了脊柱水平劈裂骨折。根据损伤机制可将该骨折分为四型,且均属不稳定型骨折。  相似文献   

17.
我院96例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病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较为常见。结论: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肝功能损害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创伤类疾病,脊髓损伤后会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二便障碍等后遗症,一直是医学界治疗难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轴突再生等,各病理过程相互影响、错综复杂。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多角度、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遗症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发现针刺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度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疗法治疗的预后转归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1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随机选择同期41例进行腰椎管狭窄症行减压融合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采用VAS、JOA评分对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随访期间...  相似文献   

20.
田玉  张志禹  张兴  李铁 《吉林中医药》2021,41(3):408-410
脊髓损伤是多种外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针灸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部分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但尚不明确.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文献,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促进轴突细胞延伸及神经纤维再生等作用机制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