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查阅CRF急剧加重各期患者住院病历392份,分析CRF急剧加重患者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急剧加重正虚证中最多为脾肾气虚,其次是肝肾阴虚。邪实证中最多为湿热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CRF急剧加重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结论CRF急剧加重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与邪实的兼夹是CRF急剧加重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03,23(3):68-70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下候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加强对其辨证分型和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候因素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峰  王晓光 《中医药学刊》2005,23(5):857-86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治疗及时得当则能使肾功能保持长期稳定甚至出现逆转,因此应重视本病的早期预防和既病防变。目前,西医多主张一体化治疗,其中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是西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CRF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也可以从中医角度阐明并论证促使本病进展的可逆因素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预防性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来达到消除其可逆因素、延缓甚至阻止CRF证候恶化的目的。而目前的中医预防工作仍是空白,既病防变也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治疗及时得当则能使肾功能保持长期稳定甚至出现逆转,因此应重视本病的早期预防和既病防变.目前,西医多主张一体化治疗[1],其中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是西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CRF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也可以从中医角度阐明并论证促使本病进展的可逆因素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预防性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来达到消除其可逆因素、延缓甚至阻止CRF证候恶化的目的.而目前的中医预防工作仍是空白,既病防变也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特征,明确各证候的症状构成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间连续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在全部接受调查的肾衰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为90~95%,其次较常出现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舌苔多色白稍厚,脉象多以沉脉为主.[结论]"乏力"几乎在每个慢性肾衰患者都可见到,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全身伴随症状,在确定中医证候主次症时,应考虑将其作为各类证候的主症之一.同时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要分清标本虚实并着重从脾肾论治.  相似文献   

6.
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60例CRF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型特征、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不同阶段、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CRF前5位症状依次为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酸膝软、食少纳呆、气短懒言.CRF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水气证、湿热证,风动证最少;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不均衡(P<0.05),而瘀血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标实证型中,瘀血证及风动证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湿热证及水气证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导致CRF的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均衡(P>0.05);标实证中,瘀血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及湿热证分布均衡(P>0.05).结论 CRF的中医病机主要以脾肾气虚为本、瘀血证及湿浊证为标.  相似文献   

7.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03,23(3):68-70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候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加强对其辨证分型和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加活性炭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前后的中医证候学变化,为更好地应用结肠透析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加活性炭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总证候积分有显著下降,其中以痰湿证积分下降最为明显,阴虚证积分下降也有显著差异。而对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怕冷诸项气虚阳虚的症状,唇舌紫暗或瘀斑、肌肤甲错诸项血瘀症状基本无改善作用。结论本疗法以治痰湿实证为主,易伤正气;为防久用下法伤阳,中药方剂中应加强扶正药物的使用;并且,活血之法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镁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痰病本质。  相似文献   

11.
介绍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体会:指出研究探索最佳组合方案,使各种治法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是今后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症状产生的根源是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症状有其基本的病机,然而引起这些基本病机的原因则因不同疾病:不同证而别。中医学整体审查的目的是辨证论治,在辨证过程中特别强调一些代表该证主要矛盾的主要症状。中医学症状对疾病的诊断意义比较有限,其广度有待扩展。中医学症状依然欠客观、标准、量化,尚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亦须在较高层次上阐明中医学症状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疗法,其中每组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并将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率,分析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疗效情况。方法:收集慢性肾衰竭病例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灌肠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灌肠纽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灌肠,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肌酐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肌酐较入院时总体上有所升高,而灌肠组治疗较入院时有所下降;慢性肾衰越旱期使用中药灌肠疗效越好;慢性肾衰不同证型中药灌肠疗效不同。结论:中药灌肠能通过降低血肌酐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应尽早期辨证使用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15.
刘文兰  张炎等 《北京中医》2002,21(6):365-367
中医学症状产生的根源是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症状有其基本的病机,然而,引起这些基本病机的原因则因不同疾病,不同证而别。中医学整体审查的目的是辨证论治,在辨证过程中特别强调一些代表文集下主要矛盾的主要症状。中医学症状对疾病的诊断意义比较有限,其广度有待扩展。中医学症状依然欠客观,标准,量化,尚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亦须在较高层次上阐明中医学症状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3种不同疾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单项症状痊愈率,确定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在总体疗效评价中的地位。方法:分别选取符合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临床资料,其中医证候赋分数据应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数据库,通过计算入组时症状评分不为"0"而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病例数,统计出单项症状痊愈率,用以评价各疾病中医主症、次症单项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胃溃疡、中风、慢性盆腔炎中药临床试验的中医症状的次症痊愈率优于主症痊愈率,其中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55%78%,而主症痊愈率为39%78%,而主症痊愈率为39%41%;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37.2%41%;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37.2%48.0%,而主症痊愈率在0.5%48.0%,而主症痊愈率在0.5%33.6%;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80%33.6%;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的次症痊愈率为80%88%,而主症痊愈率为74%88%,而主症痊愈率为74%80%。结论:中药临床试验中特定疾病中医证侯的主症多与该疾病的西医主要症状、体征一致,对于难以彻底根治的疾病,药物对于这些主症的改善就显得有限。而临床试验中中医证侯的次症出现了较高的痊愈率则反映了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补充作用。临床试验当中除了关注中医证侯的主症改善情况,更应该注意观察药物治疗次症的疗效,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体现中药新药治疗特色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1760例高血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以门诊为基础的非随机、大样本病例现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符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症状分布情况。结果: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上者有38项,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下者有81项。结论:症状出现率大于20%的症状近似认为是高血压病的经典临床表现,其以头面部及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的方法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不谋而合,能够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应用蛋白质组学来研究中医肾病证候的实质,可能发掘出对于中医肾病证候有诊断价值的标志物,为中医肾病证候研究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选择不同治疗途径,分成中药口服组、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组、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组各30例,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35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化验检查血糖趋于正常,总有效率为94.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