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预后。方法 对我院7年5个月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胸痛症状、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证据、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确诊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于出院后以不同的方式(门诊、电话询问、通信)进行追踪观察其临床预后,并特别注意询问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前3小时内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其中第二次梗死者42例,第三次梗死者7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8例、高侧壁3例、下壁并正后壁7例、下壁并右心室4例、前间壁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无Q波性8例、原部位25例、不同部位ll例、梗死延展5例。本组有典型症状者2l例,症状较轻或不典型者8例,以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来医院就诊而确诊者分别为9例、6例、5例。有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有2例死于心脏骤停。有或无诱发因素者分别为26例和23例。结论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原梗死部位,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猝死,病死率高于同期收洽的急性心肌梗死总病死率,临床预后较首次差。  相似文献   

2.
2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的常见部位及其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按照不同发病部位分组,了解不同发病部位的构成比以及发病部位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符合条件病例共253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占总发病的58.6%,其次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占29.3%,急性前壁合并下壁组心肌梗死病例病死率与其他部位梗死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前壁或下壁为主,急性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平均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3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3 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患者 (观察组 )的诱发因素 ,对比该组患者与 5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对照组 )患者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溶栓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精神因素、便秘是其发生的主要诱因。梗死后心绞痛和糖尿病及 AMI后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发生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发生 ,与 AMI后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低灌注、高凝状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侧枝循环未能及时建立有关 ,并影响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合并右心室梗死对病情和转归的影响,并探讨早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其中单纯下壁心肌梗死232例,合并右心室梗死72例,记录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右心室梗死组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持续性室速和再梗死均明显增高.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病死率为8.6%,右心室梗死组病死率为34.7%.右心室梗死组进行再灌注治疗者病死率为27.8%,保守治疗者病死率为55.6%.结论 右心室梗死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亚组,其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通过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右心室梗死的住院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梗死和梗死延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后早期心肌再梗死(ERMI)和梗死延展(MIEXT)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与分析15年老年患AMI后ERMI和MIEXT的资料。结果:AMI前有高血压病7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1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AMI后并发急性左衰5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10例,肺炎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伴随病、并发症多,是ERMI和MIEXT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老年AMI患的治疗,有效地控制伴随病、并发症,可防止或减少ERMI和MIEX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对45例农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诱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心肌梗死部位、并发症及予后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动脉硬化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等危险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8.9%、11.1%、4.4%、8.9%、91.1%;有酗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诱因者占95.6%。梗死部位:前间壁、广泛前壁、下壁(包括后壁及右室)分别为44.4%、6.7%、48.9%、病死率2.2%。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与大量吸烟有密切关系,与酗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多无前驱症状,严重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再梗死是指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再次发生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998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再梗死3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997年AM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38~69岁,其中第二次梗死29例,第三次梗死4例。再梗死部位前壁11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6例,高侧壁2例,下壁并正后壁4例,下壁并右室2例,前间壁1例。第一次为无Q波心肌梗死4例,原部位再梗死19例,不同部位再梗死7例,梗死延展3例。距前次梗死时间2天~1个月7例,1个月~1年17例,1~8年9例。并发高血压病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动态心电图(DCG)研究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早期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高危室性早搏(PVS)(Lown分级≥Ⅲ级,A1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有关,早期前壁梗死的HRV明显低于非常壁梗死的HRV(P<0.05)。AMI早期A1组SDNN、VLF、LF和TF低于低危PVS组(A2组)(P<0.05)。24h内死亡均发生在A1组。结论:在AMI极早期测定HRV,为采取药物干预改善AMI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是决定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研究了179例急性前壁和下壁心梗(包括非Q波性心梗)梗死部位与危险因素的差别及对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本文结果提示前壁心梗患者中,不吸烟者较下壁心梗患者中多,且前壁心梗患者中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者多,机械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非Q波心梗并发症少于有Q波心梗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是决定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研究了179例急性前壁和下壁心梗(包括非Q波性心梗)梗死部位与危险因素的差别及对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本文结果提示前壁心梗患者中,不吸烟者较下壁心梗患者中多,且前壁心梗患者中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者多,机械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非Q波心梗并发症少于有Q波心梗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把110例患者分为低血钾组、正常血钾组,对比两组的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36例(占32.7%),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7.1%)与下壁(23.9%)相比更易合并低血钾(P<0.01)。低血钾组的梗死相关血管更多为前降支(55.6%)和近段病变(55.6%),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3)。低血钾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均为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段病变,多为前降支,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2例AMI患按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溶栓再通率为60%,对照组为31.25%,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3.3%,对照组为75%,两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作为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Q波性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 Q波心肌梗死 12 5例 ,4年内发生再梗死 14例 (11.2 % ) ,而 1年内发生率占 8%。再梗死发生在原梗死部位的占 78.6% ,非原部位的占 2 1.4 %。再梗死患者都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原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的时间越早 ,并发症越重 ,病死率越高 ,其总病死率明显高于急性 Q波心肌梗死患者 (3 5 .7%vs6.6% ,P <0 .0 1)。因此 ,应加强 Q波性心肌梗死以后的Ⅱ级预防。对再梗死患者应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积极处理 ,尤其要加强对泵衰竭的处理 ,及时的再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存活率和改善预后 ,如有条件可行PTCA或旁路手术。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心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宣 《内科》2011,6(4):314-31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AMI患者按照入院时RHR高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和预后,探讨RHR与梗死部位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HR≥85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RHR〈85次/min的患者;广泛前壁梗死和同时两部位梗死患者RHR明显高于单一部位梗死患者;死亡患者平均RHR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HR升高,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有关,在基层医院可利用RHR指导临床治疗,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发病率约为1.88%;好发因素有:高龄(61~70岁),未行再灌注治疗,无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史,伴随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易于发生室间隔破裂的最常见梗死部位为同时累及前壁和下壁的大面积梗死;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片肺水肿者约30%,约半数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累及前壁梗死者其破裂部位多为前间隔远段,下壁+后壁/右心室梗死者破裂部位多为后间隔基底段。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室间隔破裂者多为前降支单支或三支病变,侧支循环少见。罪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前降支中段居多。保守治疗的住院死亡率高达65%,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仅3.85%。结论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心脏超声是敏感且简便易行的确诊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外科手术(梗死后1个月左右)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情况,评价TIMI血流及ST段回落与梗死区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209例行急诊PCI和56例未行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将PCI患者分为3组,A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150%者;B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C组为PCI后TIMI血流1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明显改善(P〈0.01),B组梗死后1周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无明显改善,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无改善(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ST段迅速回落对于判断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远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TIMI血流对于判断梗死区远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早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右室梗死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右室梗死病人住期康复运动方案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23例急性右室梗死病人,均合并下壁、后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其中18例经血管造影发现右冠脉梗死。待病情稳定后均参加3阶段康复运动治疗,根据完成康复运动的天数将病人分为运动11天(n=15)以上和运动10天(n=8)以下两组,对比运动后两组心功能容量,冠脉组梗死程度。数量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运动后心功能容量与康复运动次数呈正相关r=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无痛性梗死多(27%),合并心力衰竭多(30%),合并意识障碍多(10%),再梗死多(21%),病死率高(17%)。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60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A组,8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B组,比较两组发病时主要症状、并发症和病死率等因素分布情况。结果A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为58.4%.明显高于B组的18.6%,A组病死率为23.3%明显高于B组的12.8%,且A组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高于B组。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痛型较多且病情较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早期心肌再梗死(EMRI)和心肌梗死延展(MIEXT)是AMI的一种特殊重要的类型。EMRI和MIEXT可使病情恶化,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例老年AMI病例,探讨老年人EMRI和MIEXT的发生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