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S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兔VX2软组织肿瘤TAE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兔VX2软组织肿瘤TAE治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单侧 大腿近段种有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于TAE前、后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并分析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 和表面通透性(PS),观察TAE治疗前后其血流灌注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PS 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和TAE治疗后。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方便且相对安全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血 流灌注状态和监测TAE治疗疗效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兔VX2肿瘤CT灌注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兔VX2软组织肿瘤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在双侧兔大腿接种VX2肿瘤,接种2周后CT灌注检查,然后单侧(右侧)局部大剂量放疗,左侧作为对照组.放疗后7~8 d做第二次CT灌注检查,随后取出肿瘤,用Weidner技术计算肿瘤标本的MVD.结果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的相应值.VX2肿瘤放疗后,肿瘤MVD下降,BF、BV和PS值也随之下降,肿瘤的BF、PS、BV均与肿瘤MVD呈正相关.结论兔VX2肿瘤的BF、BV和PS均与肿瘤微血管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兔VX2乳腺癌模型功能MSCT(fMSCT)灌注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检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特点.方法 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于兔乳晕周围注入VX2组织块悬液1 ml.瘤组织生长2周后对荷瘤兔进行CT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灌注参数均值,16只荷瘤兔取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对获得的肿瘤与肌肉灌注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灌注参数与VEGF值间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兔VX2乳腺癌肿瘤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228.21±13.13)ml·min-1·100 mg-1、(13.45±1.01)ml·100 mg-1、(3.50±0.20)s、(7.85±1.18)ml·min-1·100 mg-1;兔肌肉组织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66.10±22.11)ml·min-1·100 mg-1、(1.88±1. 80)ml·100 mg-1、(23.87±0.63)s、(1.55±0.38)ml·min-1·100 mg-1,肿瘤CT灌注参数BF、BV和PS均值明显高于肌肉组织,MTT低于肌肉组织,2组间的BF、BV、MTT及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83、13.63、27.72、20.54,P值均<0.01).兔VX2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均值为7.33±0.27,分别与BF(r=0.712,P<0.01)、BV(r=0.647,P<0.01)和PS(r=0.627,P<0.01)存在正相关,与MTT(r=-0.564,P<0.05)存在负相关.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R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恶性软组织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R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21天行MR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曲线图和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rBF、rBV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而MTT值则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5).结论:MR灌注成像是一种较准确且安全、简便的半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15只日本长耳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接种VX2肝移植瘤,对照组5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肝MSCT灌注扫描后牺牲,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实验组10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MSCT灌注扫描后行开腹肿瘤内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再于介入治疗后3及30 d行CT灌注扫描,牺牲后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比肿瘤边缘组织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和肝动脉灌流量(HAP)的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实验组兔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MVD结果,对照组灌注参数与MVD结果比较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周边区治疗前、治疗后3及30 d BF分别为(280.62±59.87)、(322.03±86.94)、(177.05±75.%)ml·min-1;HAF分别为0.59±0.08、0.89±0.12、0.23±0.07;HAP分别为(189.26±25.46)、(251.57±31.78)、(40.90±5.17)ml·min-1·m-1.治疗后3 d H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3 d BF、HAF、HAP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BF、HAF、HAP均降低(P均<0.05).对照组移植瘤种植后14 d BF、PS、HAF、HA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726、0.870、0.889,P<0.05).实验组介入治疗后30 d MVD(21.8±3.5)条/高倍视野(HP)较对照组MVD(43.9±4.0)条/HP减低(t=12.271,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评价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代替MVD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获取肾癌和肾盂癌的灌注图像,并与其分子病理学特征相对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癌和肾盂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疑有肾肿瘤的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获得伪彩色的血流灌注参数图,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瘤体及瘤旁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并记录相应的各项参数值。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53例中肾癌47例,肾盂癌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肾细胞癌的BF、BV和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且Ⅲ级肾癌与Ⅰ、Ⅱ级相比,其BF、BV和PS值明显增高。肾盂癌的各项灌注参数值明显低于肾癌。肾癌的BF、BV、PS值与其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P<0.05),MTT值与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负相关(P<0.05)。肾癌的MVD值与VEGF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并在肾癌和肾盂癌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MR灌注加权成像在兔VX2软组织肿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MR灌注加权成像方法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其一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21天行MR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分析灌注曲线图。随后将荷瘤兔处死并取出肿瘤,用10%福尔马林固定,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结构特点。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rBF、rBV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而MTT值则低于正常肌肉组织。结论:MR灌注加权成像是一种安全、简便且较准确的半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它可以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兔鼻咽部VX2肿瘤(RNVX2T)和人类鼻咽癌(HNPC)的CT灌注特征及放疗前、后兔鼻咽部VX2肿瘤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未经治疗的15例HNPC初发患者与放疗前、后8具RNVX2T模型进行肿瘤CT灌注成像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1)RNVX2T放疗后其CT灌注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值和MVD均下降;RNVX2T放疗前、后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2)放疗前RNVX2T与HNPC之 BF、BV和P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可作为反映鼻咽肿瘤放疗前后血管生成活性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0.
周胜利  袁刚  白玲  黄连庆  王宗盛   《放射学实践》2012,27(8):856-859
目的:分析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绘制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切取同层肿瘤组织切片,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的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9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07±54.31)ml/(min.100g)、(6.35±1.77)ml/100g、(9.17±7.07)s、(12.71±7.79)ml/(min.100g);MVD计数为(24.69±8.61)条/高倍视野。BF、BV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45、0.341),不同侵及深度的肿瘤组织的B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X2肿瘤生长过程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MSCT灌注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8只荷瘤大白兔分别于肿瘤生长第7、14、21、28天行MS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肿瘤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于第7、14、21、28天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不同时间段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SNK均数比较,各项MSCT各灌注指标与MVD计数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肿瘤生长大小分别为(14.1±2.9)mm、(27.7±4.5)mm、(39.5±8.3)mm和(52.5±7.8)mm,第7天MSCT灌注值BF为(135.10±13.08)ml/100g/min,其余灌注参数分别为PEI(73.11±5.25)HU,TTP 18.57±1.38,BV(45.0±2.53)ml/100g,至第28天,相应灌注值为BF(46.05±7.55)ml/100g/min、PEI(70.25±6.25)HU、TTP(35.90±1.90)s、BV(51.63±4.77)ml/100g,第7、14天的CT灌注值与第21、28天灌注值中的BF和TTP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4次灌注中的BV和PE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T灌注值中的BV与MVD存在相关性,PEI与MVD存在弱相关,BF、TTP与MVD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兔VX2肿瘤灌注值BF在生长早期较高,随肿瘤生长灌注值BF下降。肿瘤BV值和PEI值与VX2肿瘤血管生成存在相关关系,MS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VX2肿瘤微血管生成特征以及肿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微血管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对于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和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肾上腺病变的多层CT灌注成像,GE ADW4.2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其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嗜铬细胞瘤BF和PS明显大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瘤。恶性嗜铬细胞瘤PS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增生、功能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功能性肾上腺病变的BF、BV和PS高于肾上腺淋巴瘤、结核和转移瘤等功能下降的肾上腺病变。富脂类腺瘤和乏脂类腺瘤的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肾上腺病变的灌注参数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有关。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反映了肾上腺微血管状况,灌注参数的差异可作为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PS值的差异可能有助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COPD患者和20例志愿者行8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扫描(cine)方式,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层,注射对比剂后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测量感兴趣区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24.77±11.49)ml·min-1·100 g-1]、血容量[(2.48±1.02)ml/100 g]及表面通透性[(2.75±1.13)ml·min-1·100 g-1]明显低于志愿者[血流量(290.14±107.59)ml·min-1·100 g-1、血容量(16.51±5.98)ml/100 g、表面通透性(8.80±3.03)ml·min-1·100 g-1];平均通过时间[(10.58±4.85)s]高于志愿者[(4.50±1.71)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MSCT灌注成像对肺内肿块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并与肿瘤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53例确诊的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进行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27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和VEGF表达值,并与CT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结节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炎性>良性;恶性结节的BF、BV和PS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与炎性结节间、炎性与良性结节间P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结节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VD及VEGF与BF、BV及PS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与MTT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及评价肺癌血管生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39例,肾错构瘤2例,肾囊肿11例,肾周感染性病变2例,双肾正常者32例,均行MSCT肾脏灌注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所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正常人两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的BF、BV、MTT、PS无显著性差异。肾癌与正常肾皮质BF、BV、MTT、PS均有显著性意义。而肾癌的BF、BV、PS值低于正常肾皮质,MTT高于正常肾皮质。并且BF值显著高于肾错构瘤、肾囊肿及肾周感染性病变等的BF值。结论:MSCT肾脏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对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