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9年Millis报告骨盆截骨延长术以来,国内屡有报告,普遍认为骨盆截骨延长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愈快等优点。现将我们所做的3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西安红会医院从1983年11月开展此手术,88年7月与琼山县医院联合创办骨伤科,共做骨盆截骨延长术3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5岁,平均年龄20.8岁。下肢短缩程度均在3~5cm之间,平均短缩3.77cm。最少延长3cm,最多延长4.7cm,平均延长3.88cm,术后髋臼角平均递减9.2~0,平均骨愈合时间3.8月。37例骨盆截骨延长术,其中有2例延长间隙采用缝匠肌肌蒂髂骨瓣移植,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严重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对26例四肢高能量损伤后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病灶彻底切除+干骺端截骨搬移术。术后7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同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56(20~92)个月。骨延长2~14 cm,平均5.5 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23例骨缺损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其中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部位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延长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的延长量及其测算方法报道不一。根据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和肢体延长的机理,认为肢体的延长量是由患肢绝对延长和相对延长两部分组成的,它与髂骨截骨间距密切相关,经数学推算,其方法为测量X线片髂骨截骨撑开的梯形中心间距(cm),减去X线片的放大值(cm)再除以0.7;手术时髂骨需要撑开的宽度(cm)为肢体短缩数(cm)乘以0.7。经临床103例手术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肢体不等长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与髓内骨延长术治疗儿童双下肢不等长36例,下肢短缩长度为3~27 cm,平均11 cm.结果36 例患儿骨延长4~30 cm,平均延长11 cm,合并成骨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经随访13~47个月,平均19个月,骨延长端及骨缺损端均全部骨性愈合.双下肢等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延长术对双下肢不等长进行一次性均衡术是可行的,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少、不需植骨、固定可靠、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严重肢体短缩50例延长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做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5~68岁,平均(38.2±6.1)岁.清创术后胫骨缺损5~18 cm,平均(8.9±1.6)cm;术前骨外露12例,术前窦道形成无明显骨外露8例.所有患者行Ⅰ期胫骨截骨延长术,术后第8天开始行骨搬运,3次/d,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0.5 mm,待骨痂形成满意后每天延长1 mm;年龄<60岁者每天延长1 mm,如术后4周发现骨痂形成不满意者,改为每天延长0.5 mm.所有患者在创口内植入硫酸钙10 g加万古霉素1 g.结果 33例患者均获6~57个月随访,平均(38.2±11.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髓炎无复发,肢体无短缩.骨外固定时间8~18个月,平均(10.22±2.4)个月.其中14例会师后经过"手风琴法"处理,会师后6周无明显骨痂形成,予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结论 骨延长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难治的骨折,尚无理想的方法能完全克服股骨颈骨折的特殊剪力。年龄较大者可行人工关节置换,但对于年龄较小者仍需进行保留自身股骨头的手术。自1990年9月~1997年10月,本文作者采用骨折端植骨,2枚空芯钉内固定,粗隆间外展截骨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4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29~44岁,平均35.5岁;骨不连时间5~28个月,平均10个月。曾接受一次手术者18例。入院时病人X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端吸收、股骨颈短缩及髋内翻。 1.2 手术方法 采用Watson-Jones切口,在切口上部显露股骨颈骨折处,如果骨折对位不佳,则将骨折间隙处纤维组织除尽,尽可能将骨折解剖复位。如果骨折对位尚好,则不必显露骨折处。于股骨大粗隆向股骨颈穿入2枚φ6.5 mm空芯加压螺钉,使其分别位于股骨颈上1/3和下1/3处将骨折端固定。再于股骨粗隆间截骨,截除一底在外侧,尖端在小粗隆上方,角度约30度的楔形骨块,骨折端用钢板固定。植骨方法:①在骨折处直接开槽植骨(4例);②于截骨处的截骨面近端向股骨颈方向钻孔(或利用原固定物孔道)将骨植人孔道中(20例)。植入保留两侧皮质的髂骨并修成直径约1.0 cm长约6 cm骨条共18例,植入腓骨者有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 (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 (250.0±59.6) 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 (2.4±0.5) cm,髂骨植骨量为3~23 (7.8±1.3) cm3.随访时间为12~48 (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 (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orthofix支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采用大段病灶骨切除,局部旷置,干骺端截骨骨延长术,术后10天开始行骨延长处理,每次延长0.25mm,6小时1次。经8~26周,骨缺损端会师,持续于缺损端加压并维持固定,直至骨性愈合。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骨延长长度5~17(10.3±3.6)cm,31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1例复发骨性感染。结论: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髓炎,术后感染控制好,骨性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小儿麻痹症(下称儿麻)后遗下肢瘫痪常造成肢体短缩,其中以短缩2~6 cm为常见(占74%)。为解决下肢短缩问题,我院自1978年4月以来,先后施行股骨一次延长术42例、胫骨截骨延长术13例、髂骨截骨延长术35例,胫骨骨骺牵引延长术5例、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4例、双下肢均衡术10例、健侧肢体短缩术3例,共计112例,并作了随访。现分析如下: 4.小腿延长术 17例,其中胫骨截骨延长术13例,用胫骨中段钻孔折骨术或胫骨“Z”型截骨,年龄16~26岁,平均21.5岁。延长3~6 cm,平均3.7cm。胫骨干骺  相似文献   

11.
许杏清 《河北医学》1996,2(3):223-223
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的临床应用(315300)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骨科许杏清我院自1989年9月~1994年9月采用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并患下肢短缩16例,本文介绍了对诸手术方式、分析本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止进行讨论,术后均获得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装置治疗小儿大段胫骨缺失。方法 对1例5岁左胫骨中段缺失8.0cm患儿用改良的Ilizarov装置实施保留骨膜的截骨延长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患儿施行保留骨膜的截骨延长治疗胫骨缺损首例获得成功,每天可延长0.2cm。结论 可以在5岁小儿实施截骨延长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大于1.5cm患者采用骨植骨与肩峰骨膜瓣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25例锁骨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大于1.5 cm患者分为髂骨植骨组12例和肩峰骨膜瓣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肩锁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肩峰骨膜瓣组平均愈合时间少于髂骨植骨组(P 〈0.01);术后采用Kalsson评分标准评价肩锁功能恢复情况,肩峰骨膜瓣组优良率高于髂骨植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髂骨块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肩峰骨膜瓣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能有效促进锁骨骨折不愈合并骨缺损患者的骨折愈合,对于骨缺损长度不足3cm患者可行髂骨块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超过3cm患者存在较大骨不愈合风险时,可行肩峰骨膜瓣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缝匠肌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缝匠肌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骨不连手术效果与手术指征选择的关系。方法 游离缝匠肌长约 15cm ,骨凿凿取髂骨瓣约 5cm× 4cm大小。将髂骨瓣及缝匠肌呈游离状后向下翻转 ,于股外侧肌肌腹下打一隧道 ,将缝匠肌肌蒂髂骨瓣从股外侧肌肌腹下隧道穿出 ,髂骨修整碎骨块嵌入骨折间隙或内后侧 ,带肌蒂骨瓣植于骨折断端前外侧。结果  11例均作随访 ,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骨折断端骨性愈合 ,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 缝匠肌蒂骨瓣主要是改善了股骨骨折断端血液循环 ,扩大骨折断端接触面 ,同时又起到了常规植骨的作用 ,诱发成骨生长 ,促进骨折愈合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采用单侧双臂外固定架加压固定骨断端,同期行截骨延长术,在骨断端加压固定的同时重建肢体长度.结果 24例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缺损长度延长3~5 cm,平均3.8 cm;骨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8.5个月.结论 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支架同期行延长与加压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 ,能有效促进感染与骨缺损的愈合,同期行小切口截骨延长不仅有效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肢体长度的均衡,并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大大地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10月应用干骺端截骨下肢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26例,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5例,术前,肢体短缩2.5~11.0cm,平均4.5cm。术后延长2.8~11.5cm,平均4.5cm。功能恢复满意.这是一种新的下肢延长术,适于矫治骨骺已融合的下肢短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尺、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2例尺、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患者术中取带皮质骨髂骨块嵌至骨缺损处,行钢板内固定,取髂骨松质骨填塞缝隙.术后石膏管型固定4~8周.结果术后32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骨缺损带皮质骨髂骨块植骨全部愈合.结论尺、桡骨开放粉碎性骨折骨缺损髂骨块植骨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延长方法修复下肢创伤性长段胫腓骨缺损经验。方法应用"针锯"潜行截骨Ilizarov技术延长方法修复下肢创伤性长段胫腓骨缺损15例,骨缺损长度6~11cm。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5cm×8cm~13cm×21cm。在骨折端穿入骨圆针,在截骨处与骨平纵轴垂直穿入圆形针锯,安装双轨外固定延长器。术后7天始以1.0~1.25mm速度每天延长截骨端至骨缺损长度后停止。修复创面。延长骨段骨性愈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4个月,骨缺损修复良好,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结论"针锯"潜行截骨Ilizarov延长方法修复胫腓骨外伤性长段骨缺损,安全有效,是治疗胫腓骨创伤性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严重畸形与骨不连的各种发生因素,提高再手术治愈率,减少病废。方法:严重畸形,截骨矫正,植骨。缺损在3cm以内采用髂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缺损在3cm以上的缺损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果:随访1~5年,平均3年,经3~6个月1次的临床与X线检查,前臂骨折严重畸形与骨不连再手术54例中,48例(88.9%)获得骨性愈合。再次受伤致骨折4例因多次固定,肘关节活动范围在125°~80°;骨折延迟愈合2例,再手术骨膜下植骨固定后愈合但功能受限。结论:骨不连者应及早再手术,缺损处植骨,缺损大者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严重畸形者截骨矫正后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自1982年3月以来,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块转位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10例,其中儿麻后遗症9例,膝关节结核后遗症1例,随访时间均在半年以上,效果满意。最少延长2cm,最多延长3.5cm,平均延长2.6cm。步态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合并症。本法的优点是简单、安全、骨块血运丰富、愈合快、抗感染力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