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183;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6个运动方向上,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gt;0.05,t前屈=-1.932,t后屈=-1.447,t右弯=-2.768,t左旋=-1.743,t右旋=-1.753),差异无显著性。②运动范围的总和,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lt;0.01,F=17.448)结论: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对某一方向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及颈椎脱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术。这种手术方法不能直接去除致病因素,而颈椎前路减压术能够直接去除使脊髓前方受压的间盘组织、增生骨赘、骨折片等,因此疗效明显。前路开窗减压可以起到扩大椎管的作用,同时,椎间植骨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我院近期施行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减压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累及其周围组织所导致的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综合征。中、老年人易患此病,大多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但对于症状重,有严重椎间盘突出或外伤骨折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很难奏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探讨镜下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研究其适应证和技术规范.方法:对63例需行1~2个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29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术,B组34例采用标准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97±21)min,平均出血量(110±35)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评估显示减压效果明确,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术前8.5±2.2,术后14.5±2.1.B组平均手术时间(85±17)min,平均出血量(95±28)mL,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中2例影像学评估显示有残留骨赘压迫,再行前路减压,JOA评分术前7.5±2.9,术后11.8±3.0.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常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应用手术用显微镜辅助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减压效果确实、操作精细、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国内脊柱外科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行颈椎前路减压术解除脊髓压迫,减轻症状,有效率达94%,但因术中牵拉气管、术后颈部刀口疼痛或出血,易致喉头水肿、痰液堆积、血肿压迫气管等,使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障碍,故观察术后患者的呼吸甚为重要,以避免痰液阻塞呼吸道、血肿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熟睡时发生呼吸抑制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方法对56例颈椎前路减压术患者实行完善的术前训练准备和术后呼吸道严密观察与护理。结果56例患者中无一例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148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现将近三年来对20例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前路颈椎手术的疗效及减少创伤,达到充分减压,又兼顾稳定性及动力学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改良显微前入路开窗摘除椎间盘,刮除增生骨赘,利用术中自体骨碎屑加EC生物胶粘合回植治疗54例累及多节段颈椎病致脊髓压迫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外科干预措施之一,前路手术能有效解除脊髓腹侧致压物[1].目前经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已得到公认[2].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多椎间孔间隙单侧钩突切除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按正常组,手术组,在2N·m纯力偶作用下分别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运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6个运动方向上,手术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0.05,t前屈=-1.932,t后伸=-1.447,t左弯=-1.772,t右弯=-2.768,t左旋=-1.743,t右旋=-1.753),差异无显著性。②运动范围的总和,手术组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F=17.448)。结论: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颈椎运动范围总和的增加,对某一方向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手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外科干预措施之一,前路手术能有效解除脊髓腹侧致压物。目前经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已得到公认。2008年5月--2009年5月,本科共进行了22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将标本分为5种状态,A:单节段完整状态,B:多节段完整状态,C:单间隙钩突切除,D:三间隙钩突切除,E:单间隙钩突切除联合椎体部分切除。应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仪测试在上述5种状态下标本在6个方向上三维运动范围(ROM)的改变,将5种状态分为单节段和多节段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单节段组两种手术状态在前屈轴向与完整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后伸轴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侧屈和轴向旋转方向无差异,两种手术状态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多节段组任一运动方向上手术状态与完整状态ROM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运动范围总和上,两种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前路椎间孔显微减压术将导致颈椎静态稳定性的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2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行显微镜辅助下与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治疗OPLL患者。将2016年1月—2018年8月行传统的开放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为常规组,2018年9月—2020年8月行显微镜辅助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为显微镜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手术并发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共纳入患者46例。其中,常规组24例,显微镜组22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组间VSA评分、JOA评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加重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颈椎前路减压并发脊髓损伤加重11例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颈椎椎管、椎体矢径比值均<0.7,椎管横断面狭窄率在C4~5、C5~6间隙>40%.结论一旦脊髓损伤加重,早期后路扩大半椎板减压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吕莉  张敏 《现代护理》2007,13(15):1465-1466
颈椎前路减压并植骨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但术后并发椎动脉血栓少见报道,2006年7月20日我科出现1例颈椎前路减压并植骨术术后并发椎动脉血栓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因颈部酸痛伴手足麻木5年、加重3个月诊断为“颈维病”,入院行手术治疗。入科时测体温36.5℃,脉搏70次/min,血压120/80mm Hg,体重85kg,无重大疾病史。于7月25日8∶30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并植骨术,术毕,于13∶00安返病房,全麻已清醒,测体温36.9℃,心率12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60/104mm Hg,术后手足麻木感明显消失,能与家属有效交流。于14∶15…  相似文献   

18.
吕莉  张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5):1465-1466
颈椎前路减压并植骨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但术后并发椎动脉血栓少见报道,2006年7月20日我科出现1例颈椎前路减压并植骨术术后并发椎动脉血栓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疾病125例行前路与稳定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2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21±1.08、术后为14.43±2.64,改善率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例双上肢瘫痪完全无恢复;9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困难,经治疗后恢复.结论: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手术风险高,术前完善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术后监测、呼吸道管理、术后引量的观察,以及术后康复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颈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静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例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择C4~7为实验节段。将标本分为5种状态,A:单节段完整状态,B:多节段完整状态,C:单间隙钩突切除,D:三间隙钩突切除,E:单间隙钩突切除联合椎体部分切除。应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仪测试在上述5种状态下标本在6个方向上三维运动范围(ROM)的改变,将5种状态分为单节段和多节段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单节段组两种手术状态在前屈轴向与完整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在后伸轴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侧屈和轴向旋转方向无差异,两种手术状态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多节段组任一运动方向上手术状态与完整状态ROM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在运动范围总和上,两种状态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颈前路椎间孔显微减压术将导致颈椎静态稳定性的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