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百分比(f/tPSA)和PSA密度(PSAD)在PSA灰区(PSA介于4~10 ng/ml)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于PSA灰区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BH组),比较两组f/tPSA和PSAD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评价f/tPSA和PSAD在预测前列腺癌中的价值。结果 258例中,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70例,占27.13%。两组的f/tPSA和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vsBPH组:0.11±0.06 vs 0.16±0.07,(0.27±0.11)ng.ml-1.cm-3vs(0.20±0.09)ng.ml-1.cm-3,P<0.01]。ROC分析提示f/t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和0.708,优于tPSA的AUC 0.566。结论 f/tPSA和PSAD是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理想的辅助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μg/L前列腺癌(PCA)诊断的临床价值,借以探讨提高PSA<4μg/L的PCA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59例PSA<4μg/L怀疑PCA的患者进行TRUS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分析其TRUS声像图特点尤其对前列腺内结节声像特点进行总结,并比较PCA与非PCA组患者间的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游离抗原与总前列腺抗原比值(F/T)、前列腺体积(PV),进一步分析PSAD、F/T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59例受检者中经病理证实PCA 16例,检出率为27%,12例PCA患者声像图检查显示前列腺结节性病变,均分布于外腺,且血流增加较良性病变及癌前病变高.PCA组与非PCA组间的PSA、PSAD、F/T、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PSAD阈值设为0.09μg/L2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F/T值设为0.20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不及PSAD有优势.结论 TRUS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PSA<4 μg/L PCA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结合TRUS声像图特点及PSA修正方法可进一步提高PC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怀疑前列腺癌(PCA)的患者进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86例中,经病理证实PCA 2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7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17例,前列腺炎症4例,前列腺肥大伴前列腺炎11例,前列腺结核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6针法与经直肠五区13针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阳性率、穿刺并发症、探讨两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其中经会阴60例,经直肠60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前列腺癌阳性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优缺点。结果超声引导下经会阴6针法前列腺癌阳性率20.0%,发热(6.7%)、疼痛(8.3%)、血尿(10.0%)、尿潴留(5.0%);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五区13针法前列腺癌阳性率36.7%、并发症发热(10.0%)、疼痛(5.0%)、血尿(8.3%)、尿潴留(3.3%)、血便(5.0%)。两种方法比较,后者前列腺癌阳性率明显增加(χ2=4.10,P<0.05),穿刺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五区13针法前列腺穿刺操作简单、前列腺癌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经 TRUS发现前列腺异常的患者105例进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采用经直肠6点穿刺法取组织条送病检。【结果】105例患者中前列腺炎3例、前列腺增生38例,前列腺癌64例,取材成功率100%,无血精、前列腺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法,其安全简便、准确性和成功率高,能有效的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及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1—01-2006—02对临床拟诊前列腺癌(PCA)的患63例进行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效果较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西方国家中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第1位,死亡率占男性肿瘤第2位,过去在我国的发病率仅为2.41/10万.但随着寿命的延长和老年化地区的日渐增多.发病率已明显上升[1].因此探索PCa诊断阳性率的最佳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临床检查,可疑有占位性病变的62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前列腺癌27例,前列腺增生24例,前列腺炎1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是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结节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对前列腺癌(PCA)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首次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的63例PCA高危人群中开展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活检。平均年龄73(53~89)岁;34例直肠指检异常,27例TRUS异常;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范围0.5~90.0ng/ml,平均16.0ng/ml。【结果】在63例前列腺重复穿刺的患者中。54例穿刺2次,8例穿刺3次.1例穿刺4次;确诊PCA17例(27.0%),良性前列腺增生35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7例,慢性前列腺炎症4例。【结论】在PCA高危人群中开展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可以提高PC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标准6点系统穿刺结合靶向引导穿刺活检方案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直肠指诊阳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mg/L、超声检查前列腺声像图异常159例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标准6点系统穿刺结合靶向引导穿刺活检。【结果】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2.1%(51/159),其中1例前列腺癌合并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增生70例,占44.0%;非典型增生32例,占20.1%;膀胱癌3例,占0.19%;前列腺肉芽肿、膀胱血管肉瘤及直肠癌各1例,占0.1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PSA〉10.0ng/mL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标准6点系统穿刺结合靶向引导穿刺活检法是一种合理有效穿刺活检方案,操作简单、安全且准确性高、并发症极少,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个体化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列腺直肠径路穿刺活检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首次穿刺的临床资料。采用系统12针组合穿刺方案,对可疑病变处补充1~2针,根据穿刺结果,分析穿刺阳性率与针数、体积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6、8、10针最大阳性率分别与12针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体积组比较,体积〈40ml组8针与10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0.1~60ml组8针与10针,〉60ml组10针与12针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前列腺体积和超声表现制定个体化穿刺方案是可行的,体积〈40ml前列腺采用8针,40.1~60ml采用10针和〉60ml采用12针穿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重复穿刺术确诊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方法 54例患者TRUS引导下首次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后因患者为PCA高危人群进行了TRUS引导下重复穿刺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范围0.5~90.0μg/L,平均16.3μg/L。29例直肠指检异常,21例TRUS异常。结果 在54例前列腺重复穿刺的患者中,47例穿刺2次,6例穿刺3次,1例穿刺4次;确诊PCA 14例(25.9%),良性前列腺增生31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5例,慢性前列腺炎症4例。结论 对于既往穿刺诊断为良性病变的PCA高危人群开展重复穿刺可以提高PC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直肠B超(TRUS)引导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和筛选,对64例有排尿症状,血清PSA≥4ng/ml男性患者行TRUS定位前列腺10针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8例(43.75%),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56.25%)。与术后病检结果对比,有3例术前穿刺活检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32%(28/31),漏诊患者血清PSA4.5~9.2ng/ml。穿刺后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血尿2例、肛门或会阴部痛5例,均自行缓解消失。结论TRUS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并发症少,简单易行,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穿刺中除重视可疑区外,等回声区亦不能忽视,多点多部位的穿刺能降低漏诊。同时结合血清PSA测定,不但能提高早期诊断率,而且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7例疑前列腺疾病患者经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PIN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PIN于前列腺周围区见低回声结节,其中PIN并前列腺癌和非癌PIN各占34.21%(13/38);另12例PIN超声未见明确病灶,占31.58%(12/38)。PIN并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7例疑似前列腺占位病变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并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77例患者中,检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者占27.3%、前列腺不典型增生占10.4%、前列腺癌占62.3%。将患者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分为4组,4-10 ng/mL组、10-20 ng/mL组、20-50 ng/mL组、〉50 ng/mL组,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0.0%(3/15)、43.8%(7/16)、71.4%(15/21)和92.0%(23/25)。与4-10 ng/mL组比较,其他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05,P〈0.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1.7%(9/77)。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直肠指检异常或TRUS检查发现异常回声的患者行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活检术,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为前列腺癌42例,阳性率40.0%;前列腺增生50例,占51.4%;不典型增生9例,占8.6%。结论 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而轻,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FI)与常规超声在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4.00μg/L)的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活检前患者接受经直肠灰阶超声、能量多普勒(CDE)及MFI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每位患者行底、中、尖三切面12点穿刺,如穿刺切面有可疑病灶,则直接对病灶进行活检.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三项超声技术检出的前列腺癌病例数及穿刺点数.结果 65例患者共穿刺780针,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36例(55.4%)共230针(29.5%).MFI检出前列腺癌34例,比灰阶超声(26例)及CDE(28例)能检出更多的病例数(P=0.021,P=0.031),有6例(16.7%)患者被MFI单独检出.MFI穿刺点阳性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80.0%、83.1%)高于灰阶超声(47.0%、76.8%)及CDE(37.4%、74.6%)(P<0.001,P<0.001;P=0.001,P<0.001);其穿刺点阳性检出的特异性(84.4%)则低于灰阶超声(89.3%)及CDE(90.2%)(P=0.009,P<0.001).结论 超声造影MFI技术较常规超声能检出更多的前列腺癌病例数,提高穿刺点阳性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对其他检查方法不能作出定性诊断的中心型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实变肺行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线路。采用21G日产八光手动负压穿刺针摄取组织,3.0cm以上的肿瘤同时加用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及21G细针活检,针腔内残留液均做细胞学检查,结果:52例接受穿刺者组织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1.2%(37例),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69.2%(36例),二种方法互补诊断正确率达84.6%(44例),组织定性诊断率达80.8%(42例),并发症7例(13.5%),其中气胸2例,咳血痰5例(1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肺中心型肿瘤的定性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中心型小肿瘤的超声显示和确认仍为穿刺活检的首要条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