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于2007年3月自觉易疲劳、乏力、食欲下降,行肝脏MRI示:肝右叶肝癌,于2007-03-19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右叶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性肝癌,癌组织侵犯神经,周围肝未见硬化。  相似文献   

2.
微波刀的应用,使肝癌外科切除术更普遍,大大减少转移机会。但若术后肝内复发;则再次手术机会甚少。本文报道三例术后肝内复发病人,通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例一,男,43岁。因右上腹隐痛,CT诊断为肝右后叶肝癌。于92年12月2日入院,三天后行手术切除。病理示右肝细胞癌3级。七个月后CT复查示肝右叶肝癌复发及肝内转移。先后五次LP-TAE治疗。于95年3月6日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存活50个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乙肝病毒携带(+);2005年6月外院查体发现肝左叶内侧区与肝右叶前区交界处肿瘤,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原发性肝癌.2012年1月在我院超声检查示:肝左叶内侧区与肝右叶前区交界处肝脏轮廓外见一2.2 cm×1.8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CDFI显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腹腔余部未见明显结节及腹水.超声造影显示:注射造影剂13s后肝轮廓外结节开始显影,18s达高峰.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5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3月余到我院就诊。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见6.0 cm×4.0 cm肿块,考虑原发性肝癌(PLC)。查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甲胎蛋白(AFP)正常。行腹部CT扫描示:肝右叶下段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内缘凹陷不平,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腹主动脉旁未见增大淋巴结。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考虑PLC)。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肝右叶肝细胞癌。患者恢复良好,术后8 d出院。因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对于TACE术后残留及复发的癌灶的治疗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的TACE术后残  相似文献   

6.
纪小琴  谭敏 《华西医学》2012,(6):831-832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2008年3月于外院行左侧筛窦鳞癌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CT示有病灶残留,于2008年5月20日于我院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术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个疗程,并定期复查。2010年8月,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且直径〈3.0 cm的肝脏小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肝内转移性病灶复查影像学证实)。结果 43例均一次性取材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32例,毛细胆管癌2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2例,影像学复查示转移性肝癌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把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误诊为肝硬化结节,正确诊断率为97.67%(42/43)。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2006年10月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大小约3.0 cm×3.0cm,穿刺活检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癌.术前行胸部CT提示左上肺结节.2006年11月27日同时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及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乳头及基底未见癌累及,腋窝淋巴结(1/6)见癌转移;左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支气管断端未见癌累及,另送主动脉窗淋巴结(1/6)见癌转移,肺门淋巴结(3/5)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术后诊断为:(1)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2N1M0ⅡB期;(2)左肺细支气管肺泡癌PT1N2M0ⅢA期.术后先后行PTX+DDP方案4个疗程及CAF方案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及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2007年10月复查CT示两肺多发结节,患者此时放弃化疗并中止内分泌治疗,行中药治疗1年余.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5岁,2个月前因肝血管瘤于当地医院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术后患者间断右上腹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9℃。并且间断出现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于外院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未见明显下降。遂于2010年8月来我院急诊就诊:腹部CT示:右肝内低密度灶增大,边界不清;腹部B超示:右肝内低回声。介入科会诊:阅读CT片考虑为肝脓肿可能性大。血管瘤栓塞病灶减压后有大出血风险,暂不考虑穿刺引流。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病房。人科后给予患者对症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50岁。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2天,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30年。腹部CT示:肝包膜光整,肝Ⅴ段及Ⅵ段交界下区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大小为36 cm×32 cm,增强后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腹腔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CT考虑肝癌可能。在全麻下行右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呈小结节状改变,右肝Ⅵ段间有一直经3.5 cm肿块,未侵及肝被膜。  相似文献   

11.
男性,51岁,外科医师,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月余于2004年12月10日CT发现肝右叶弥漫性结节性占位性病变,右侧门脉显示不清,脾大。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查体:肋缘及剑突下可触及肝脏2 cm,质地较硬,脾肋缘未触及,右上腹轻度压痛。血清甲胎蛋白365μg/L。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2004年12月24日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术后恢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男,34岁。无任何症状,于2003—07外院X线体检发现右肺中叶占位,2003-11-13外院CT示右肺中叶占位,左肺上叶2枚结节灶(性质未定),遂至我院行右肺中叶切除术,病检为鳞癌,术后化疗,于2004-04—06CT复查,右肺中叶残端未见癌肿复发,左肺上叶结节灶明显变小。2004-06—28、2004—09—27及2004—10-12连续复查,见左肺上叶2枚结节灶再次增大,于2005—07行左肺上叶切除,病检示2枚结节灶均为低分化腺癌,2005—11-12CT复查,双肺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8岁,因肝癌术后1年余,发热、嗜睡2 d于2008年12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07年7月出现肝区隐痛、牙龈出血.血化验检查提示:HbsAg(+)、HbeAb(+)、抗HBc(+).甲胎蛋白1 413 mg/mL.腹部CT示:肝硬化,肝右叶前段见一5.5 cm×4.5 cm低密度影,考虑肝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2004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在外院就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查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558.4ug/L(正常0~20ug/L)。于2004年12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巨块型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2006年4月在我院复查AFP为26.5ug/L,2006年10月在我院复查AFP为101ug/L;肺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灶,在我院行化疗后患者恢复良好。2007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无疼痛及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及发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与一般肝切除术加术后TACE的疗效。方法:应用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治疗21例肝癌患者(A组),应用一般肝切除术治疗26例肝癌患者(B组),应用一般肝切除术+术后TACE治疗17例肝癌患者(C组),术后定期复查周围静脉血AFP,CT及MRI变化,并随访2年,结果:A组较C组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A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21个月,B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11个月,C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19个月,A组术后2年内有4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B组术后2年内有16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C组术后2年内有4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优于一般肝切除术,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优于一般肝切除术,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与一般肝切除术加术后TACE相当,但前者对肝功能的损害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7岁.因"右季肋部不适2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4月入我院消化科.2008年出现右季肋部隐痛不适,外院超声提示肝囊肿,建议定期复查.2009年复查CT考虑血管瘤,2010年初因右季肋部疼痛加重,遂来我院.肺CT提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与一般肝切除术加术后TACE的疗效。方法 :应用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治疗 2 1例肝癌患者 (A组 ) ,应用一般肝切除术治疗 2 6例肝癌患者 (B组 ) ,应用一般肝切除术 术后TACE治疗 17例肝癌患者 (C组 ) ,术后定期复查周围静脉血AFP ,CT及MRI变化 ,并随访 2年。结果 :A组较C组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A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 2 1个月 ,B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 11个月 ,C组的术后平均无癌生存时间为 19个月。A组术后 2年内有 4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 ,B组术后 2年内有 16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 ,C组术后 2年内有 4例患者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优于一般肝切除术 ,B型超声引导下肝段染色指导肝切除术结合术中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的中期疗效与一般肝切除术加术后TACE相当 ,但前者对肝功能的损害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46岁,以"肝癌第4次介入术后6月余"为主诉人院.患者丙型肝炎病史10年余,3年前发现肝硬化及肝癌,前后4次行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查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隆,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入院实验室检查示:AFP 3.42 ng/mL.入院CT检查平扫示肝S6-7段交界处见大小约43 mm×52 mm的肿块影,肿块靠外侧见新月形碘油缺损区(图1a),增强后碘油缺损区动脉期较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图1b~1d).术前行常规肝固有动脉造影,肝脏内未见确切肿瘤染色(图2a).考虑存在肝外肿瘤供血,行左肾动脉造影示右膈下动脉发自左肾动脉(图2b),采用微导管超选至右膈下动脉行右膈下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显示清晰,并肝内见片状肿瘤染色(图2c).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43岁,患者因肝炎后肝硬化、肝右叶后下段小肝癌于2004年8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及肝癌切除术,2005年2月行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平均半年来我院复查。2007年5月22日因纳差、乏力,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2周入院,大便呈白陶土色。ALT:184U/L、AST:108U/L、TBIL:32.7umol/L、GGT:91U/L、GLU:8.58mmol/L。血常规正  相似文献   

20.
双侧肾透明细胞癌先后10年发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75岁。 1993年 6月因反复右肾绞痛 ,B超及CT检查示右肾实性占位性病变 ,1993年 7月 9日行右肾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被膜下一 4cm×4cm× 2cm肿瘤。病理诊断 :右肾上极被膜下透明细胞癌 ,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 ,输尿管切缘未见癌 ,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查见淋巴结。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治疗。术后多次复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均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2 0 0 3年 4月复查腹部CT示左侧肾影轻度增大 ,外形不规则 ,其内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软组织影 ,最大者约 1 8cm× 1 7cm ,无腹水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左肾恶性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