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C预防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维生素C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入选132例血清肌酐≥11 mg/L(97.2μmol/L)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70)在水化基础上于造影前经静脉予维生素C 3 g及造影后口服维生素C 0.5 g一天两次,连服2 d;对照组(n=62)仅生理盐水水化;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接受常规水化,观察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结果维生素C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主要终点指标即术后48 h内血清肌酐峰值变化上,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2±1.7 mg/L vs 0.3±2.2 mg/L,P=0.625);在次要终点即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上,维生素C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5.6%vs 8.1%,P=0.594)。两组患者在院内临床预后及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短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有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性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不同的水化方式在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及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水化治疗的方式、水化液的选择、水化治疗的时间和速度以及观察要点、护理进展等,认为规范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水化治疗是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造影后急性肾损伤(PC-AKI)是注射含碘对比剂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生化指标联合功能磁共振技术可用于监测PC-AKI,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研究PC-AKI的发病机制,寻找可预防PC-AKI的新靶点,同时联合代谢组学等对PC-AKI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碘PC-AK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比剂诱发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使用对比剂48 h内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性疾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07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并采取水化疗法预防CIN,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中男58例,女49例;年龄35~80岁,平均(68.3±10.2)岁.合并高血压51例,糖尿病60例,对比剂用量( 126.89+18.38)mL. 相似文献
5.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也称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是指在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使用对比剂后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急性肾损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与之相关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因接受动脉造影和经皮动脉腔内介入治疗而使用对比剂的患者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水化方案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术中属CIN中高危风险患者160例,采用Richard Doll随机分配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改进组,各80例.术前8h行简化盐负荷试验,术后对照组持续24h按1.5ml·kg-1·h-1速度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改进组持续24 h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期间根据患者尿量、隐性失水量、血压、心率和外周静脉压反馈调整补液量和速度,维持患者血容量动态平衡.比较两种水化方法预防CIN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术后24 h饮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输液量及尿量对照组分别为(2 314.21±295.03),(1 918.25±297.58) ml,改进组分别为(2 781.69±254.72),(2245.50±278.3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27,7.184;P<0.01);对照组术前NT-ProBNP与改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NT-ProBNP(2 882.16±2 724.24) ng/ml明显高于改进组(1 507.16±1 473.8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5,P<0.05);改进组CIN发生率2.5%,对照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6,P=0.016);CIN患者术后24,48,72 h的血肌酐(Scr)浓度高于非CIN患者;CIN患者尿NGAL浓度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术前,并在24~48 h达到峰值,较血Scr升高提前24h;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水肿、尿潴留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液透析及死亡病例.结论 量出为入的改进水化方案能在减少CIN发生的同时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不同的饮水方法联合使用等渗性对比剂预防高龄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将222例接受PCI的高龄(≥70岁)患者随机分为自由饮水组(111例)和强化饮水组(111例),自由饮水组术后6h内嘱患者尽量饮水,24 h总饮水量大于2000 mL,但对术后6h的饮水量无明确要求;强化饮水组术后6h内饮水量1000 mL以上,24 h总饮水量大于2000 mL.观察术后72 h肌酐最高值、术后72 h肌酐升高值及CIN发生率.结果:强化饮水组术后6h入量较自由饮水组明显增多,两组24 h总饮水量无明显差异.自由饮水组较强化饮水组术后72 h血清Cr最高值和升高值明显增加,CIN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等渗对比剂联合术后6h内指导患者强化饮水可减少高龄PCI患者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水化疗法预防对心力衰竭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性。方法:将42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水化方式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对比剂肾病的效果相当,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和评估,术后加强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医学和放射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日益广泛和增多.由于对比剂使用引起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逐渐成为医源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疗CIN这一医源性并发症,降低CIN发生率,已成为临床医师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相关文献资料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干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1月在医院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未干预组和静脉水化组,未干预组在造影增强扫描前空腹,静脉水化组在造影增强扫描前2h到术后4h以2 ml/kg/h速度给予0.9%生理盐水维持静滴;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术后48-72h再次检测Scr,若发现Scr相对值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则诊断为对比剂肾病,比较两组之间对CIN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CIN发病率不同,静脉水化组患者CIN发病率较未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增强扫描前后静脉水化治疗较未干预组降低了患者CI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化方式对肾功能正常人群预防对比剂肾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水化方式对肾功能正常人群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的240例患者分为A、B、C、D四个组,实施不同水化方式。A组采用常规口服方式,B组采用标准化口服方式,C组采用静脉水化方式,D组采用静脉加口服方式。将患者水化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与基础血清肌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水化方式对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结果 (1)四组患者基础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化后第3天各组间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化后第3天血清肌酐均值较基础血清肌酐均值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8.3%(11/60),B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C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D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3.3%(2/60)。水化后四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标准化口服方式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标准化口服方式、静脉水化方式、静脉加口服方式都可以有效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口服和静脉两种不同方式的水化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8月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水化组和静脉水化组,口服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饮水l,500mL,静脉水化组术前6hN术后6h以lmL/kg/h速度给予0.9%生理盐水维持静滴;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测定基线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水平,术后48-72h再次采血测定Scr,若发现Scr相对值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mg/dL,则诊断为对比剂肾病,比较两组之间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不同,静脉水化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较口服水化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脉造影或PCI术前和术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的水化治疗较口服水化降低了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使用对比剂48 h内新发生的、未发现其他原因的肾功能障碍或者原有的肾功能障碍加重,通常以血肌酐(Scr)增高>25%或者44 μmol/L(5 mg/L)作为诊断标准[1-2].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含碘对比剂使用,同时随着介入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治疗中的开展,大量的对比剂应用于临床,由此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已成为院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病因[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对比剂后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评价CysC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监测介入术前、术后1天、2天、3天SCr和CysC水平,采用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主要终点事件是CIN的发生。结果共纳入384例患者,以SCr作为诊断标准,16例(4.17%)患者发生CIN。介入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CysC浓度较术前升高(均P<0.05)。CysC与SCr呈正相关(r=0.313,P<0.01),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325,P<0.01)。术后第2天CysC诊断CI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44~0.992,P<0.01),优于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最佳分界点为1.115 mg/L。对术后第2天CysC水平不同升高程度做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802~0.822,P<0.01),最佳分界点为12.5%。结论CysC能够较早的评估肾功能状态,是一个能够反应CIN的敏感指标;术后第2天CysC水平诊断CIN的准确性优于术后第1天和第3天,其升高≥12.5%可以作为诊断CIN的切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或减轻对比剂肾病(CIN)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住院应用优维显370对比剂行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2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肌酐、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发生CIN情况等临床指标.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80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强化治疗组又分为标准水化治疗组(65例)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55例).分析各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3组患者血浆肌酐浓度造影后第3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 (74.6±14.5)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83.4±16.2)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4)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73.3±14.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 (79.5 ±14.3)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87.4±14.5)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2)造影后第3天血浆p2-微球蛋白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5±0.1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 ±0.10)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77±0.12) 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4±0.09)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0.12)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65±0.10)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3)常规治疗组的CIN发病率(12.5%)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3.1%)、强化阿托伐他汀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标准水化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均能预防PCI术后CIN的发生,而标准水化治疗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肾脏功能.(2)强化阿托伐他汀在保护PCI术后肾脏损伤的疗效与标准水化治疗相似,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是临床预防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未确诊糖尿病的慢性肾病(CKD)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糖水平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331例行PCI术的未确诊糖尿病(指无糖尿病或入院前已存在糖尿病但未经诊断和治疗)肌酐清除率在15 ~ 60 ml/min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根据PCI术前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6.1 mmol/L,6.1~ 7.8 mmol/L,7.9 ~ 11.0 mmol/L和≥11.1 mmol/L四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CI术前血糖水平与其他重要危险因素.CIN定义为对比剂接触后48 ~ 72 h内血清肌酐较基础值升高≥0.5 mg/dl.结果 CIN发生率随PCI术前血糖水平的增高而增加,四个从低到高血糖组的CIN发生率分别为:5.0%,9.0%,11.6%和30.0% (P=0.004).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高血糖明显增加患者CIN的发生风险[与<6.1 mmol/L组相比,三个从低到高血糖组的OR(95%CI)分别为1.91(0.65 ~5.64),2.42(0.72 ~8.12),11.31(2.13 ~60.03)]和6个月死亡率[与<6.1 mmol/L组相比,三个从低到高血糖组的OR(95% CI)分别为2.23(2.29 ~17.22),9.52(1.53 ~59.21),40.13(4.71 ~342.29)].结论 未确诊糖尿病并CKD的ACS患者PCI术前血糖水平与CIN及6个月死亡率密切相关,控制术前血糖水平可能会降低CIN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在早期预测和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60例接受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用酶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12 、24 及48 h血清肌酐(Scr)值;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12及24 h血清CYSC值;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后2及24 h血清NAGL值;对比剂肾病以传统方法定义.将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病例与未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发生CIN的患者12例(发生率为3.33%).CIN组与非CIN组的血NGAL水平在术后2 h 及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组内,术后2 h血NGAL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血NGAL水平较术后2 h也有明显升高(P<0.05).CIN组中,术后24 h CYSC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IN组术后24 h CYSC值与非C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内,血NGAL值及CYSC值均与Scr值呈正相关.血CYSC与血NGAL正相关.ROC分析证实,血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以102.29 ng/mL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75.0%及82.4%.血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以1.925 mg/L为诊断截点时,其在CIN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91.7%及91.4%.结论 血清NAGL、CYSC均是较好的CIN早期预测指标,其中血NGAL是能最早发现肾功能受损的指标,血清CYSC是预测CIN准确率最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置入适应证的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63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52例,剂量20 mg/d;B组51例,剂量10 mg/d;C组46例,剂量5 mg/d。入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睡前顿服,术后1周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或者改变瑞舒伐他汀剂量。术前、术后24 h、72 h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同时留取尿液,测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结果入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检测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C:A组、B组术后24 h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72 h A组明显低于C组(P<0.05);hs-CRP:术后24 h A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与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MG:术后72 h 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ALB:术后24 h 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手术前后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小管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医源性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血管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尽管对比剂不断改良,但因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却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