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良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也可恶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多见于乳腺大导管,即从乳管开口部起,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一段乳管内;多发见于中、小乳管内,亦称乳头状瘤病。1.1临床表现病人在无意中挤压乳头,发现乳头滴血,或发现内衣上有血迹来诊。一般乳房不痛不痒,偶可自己触及乳房内有肿块。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多见于35~50岁之间的女性,男性极罕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偶有局部疼痛。1.2局部所见乳房外观正常,无皮肤破损或湿疹样病变。触诊乳房时,可在乳晕处触及…  相似文献   

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9~60岁,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平均病程19个月,除1例有乳腺包块外,其余均未触及肿块。乳管造影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 <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 <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诊断符合率67.9%.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状状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的17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的3例,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暗区的2例。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20例,占91%。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型:Ⅰ型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乳头状实性回声或实性回声充填(46.9%);Ⅱ型为囊实混合型团块(18.8%);Ⅲ型为局限性导管扩张,远端导管壁不规则或中断(18.8%);Ⅳ型为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或团块回声(9.4%);Ⅴ型为腺体内低回声结节,无导管扩张(6.3%).32例中有23例的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相符,诊断符合率71.9%.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及瘤体情况,对Ⅰ、Ⅱ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最高,Ⅳ型次之.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0例,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体征、病史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为55.6%,通过导管内视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86.7%,定位准确率100%(60/60)。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学验证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伴乳腺增生16例、非典型增生3例,管内癌1例。随访中未见有病情复发者。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采用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方法:采用10MHz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观察。结果: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乳腺导管不规则扩张呈局限性内有中强回声团,迭加CDFI,仅2例有点状血流信号,1例有条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可以显示扩张的导管及导管内瘤体的特征,CDFI检测肿块内多数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女,50岁。左乳包块切除术后3a,再次发现包块2a余。3a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乳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乳腺良性瘤,2a前再次发现左乳包块,不伴其他不适。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双乳皮肤无红肿,乳头无变形及溢液,左乳房外上象限见一长约2cm手术瘢痕,可触及大小1.5cm×2cm的肿物;右乳房未见异常。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B超示:左乳外上象限探及2cm×1.9c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针刺细胞学检查:不能排除乳腺肉瘤。术前诊断:乳腺肉瘤。手术所见:见肿块乳腺后方,约2cm×3cm大小,包膜不完整,侵及胸大肌。病理诊断:(左侧乳腺)韧带样瘤。术后伤口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卢声像图特征.结果 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I型:21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5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Ⅱ型:10例导管轻度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Ⅲ型:7例囊实性混合结节型,6例在实性回声内显示点线状血流信号.Ⅳ型:6例单纯导管扩张型,其中1例在远端导管中断处见点状血流信号.Ⅴ型:7例实性肿块型,无导管扩张,4例可见点状、线状血流信号.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多种类型,应结合临床表现,根据病灶出现的部位及导管扩张等情况综合判断作出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进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该科共收治拟诊为单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79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进行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在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找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切除,手术时间为(52.3±5.1 )min,手术切口长度为(2.6±0.3)cm,手术切除标本重量(10.2±1.4)g,病理检出率高达9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较短,手术切除标本量较少,病理检出率较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0.05).结论 乳管镜定位及引导下进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小,术后美容效果好,病理检出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分型及声像图表现。结果手术证实45例53个病灶,26例为囊实结节型,17例为实性结节型,2例为单纯囊肿型。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技术不仅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状态,而且可提供肿块与导管的间隔关系及病灶的硬度信息,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小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过去主要依靠X线乳导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目前 ,国内已有乳腺导管镜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报道 ,因设备昂贵 ,尚未普及。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 ,我们借鉴X线诊断的成功经验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技术诊断乳腺导管内小乳头状瘤 3 3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3 3例均为女性乳头溢液患者 ,年龄 2 6~ 49岁 ,平均3 6.8岁。主要临床表现是患侧乳头溢液 ,病史 5d~ 10个月 ,溢液颜色为淡黄色和红色。超声检查使用ATLHDI 3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1…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对其误诊病例的声像图特征、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1例超声提示无异常发现,其余111例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状瘤X线平片、导管造影的X线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乳房X线平片,导管造影表现及病理改变;并根据病变大小、形态,病变处导管形态及二者的关系,在导管造影片上进行X线分型且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 40例均有单个乳孔溢液,血性26例,乳晕区触及肿块6例。乳房X线平片示乳晕下区肿块5例。导管造影:40例均示导管内充盈缺损,其中9例并导管扩张。管内型28例,囊内型9例,实体型3例。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一致。结论 乳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单个乳孔溢液,乳腺X线平片征象少;导管造影特点是管内充盈缺损,对乳头状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双侧乳腺导管内癌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双侧乳腺导管内癌合并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行彩超检查,3例行乳管镜检查,2例行乳腺钼靶检查;其中1例彩超检查发现双侧肿块;1例彩超发现双侧肿块同时乳管镜发现双侧乳头状瘤样改变;1例彩超发现左侧肿块、钼靶提示双侧钙化,而乳管镜发现左侧乳头状瘤样改变;1例彩超未见肿块,钼靶提示右侧钙化,乳管镜发现双侧乳头状瘤样改变.结论 在超声基础上加行钼靶、乳管镜检查有助于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双侧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9.
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0.27%(26/37).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乳头溢液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局限性所在.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乳腺导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113名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体察结果、B超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瘤(78.8%),乳腺腺病5例(4.4%),纤维囊性乳腺病9例(8.0%),导管扩张和(或)合并炎症9例(8.0%),导管内癌1例(0.8%).结论 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有78.8%的正确率,虽然通过结合术前乳腺导管定位针,以及体查和B超结果,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