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80例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24 h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应用效果,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庆云县胃肠外科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胃肠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干预组患者术后即在胃肠外科营养护理小组指导下给予促进肠功能恢复治疗流程。入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前及发病后第3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腹胀发生率(次)、平均血糖值(mmol/L)、胃潴留发生率(次)、住院时间(d)。比较2组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g/L)、前白蛋白(mg/L)、转铁蛋白(g/L)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DAO[(2.43±0.94)U/m L比(1.58±0.57)U/m L,t=2.905]明显升高,L/M[(1.26±0.25)比(1.93±0.18),t=1.984]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营养指标较术前下降,但干预组患者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干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在护理指导下干预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肠动力、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性,最大限度保障肠内营养目标达成,进一步提高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肠胃外科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肠胃外科手术患者220例,对其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2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未出现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或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9d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胃外科手术患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医护人员应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与营养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机体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施以肠内营养,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改善。方法 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神经内科重症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身体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机体康复提供必需营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32-134
目的探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CU病房接收的重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营养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结束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及营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7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营养状态,加快速疾病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胃癌术后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肠内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胃癌术后7天体重、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ICU重症胰腺炎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营养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总蛋白、体质量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更快康复,让患者预后有效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12例,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56例。肠外营养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并进行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结合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免疫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肠内营养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肠外营养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肠内营养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护理前、护理30 d后营养生化指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营养生化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62-863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外科老年患者胃肠部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老年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早期予以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治疗(术后48 h内),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人血白蛋白水平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予以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的营养指标与消化道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肌酐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 0.05),但血糖、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突出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胃肠手术后肠营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普通护理干预,试验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疾病知识干预、行为干预。观察两种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转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术后肠营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肠营养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方法连续选2012年01月~2013年06月在阜新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胃癌术后患者79例,他们随机被分为早期营养干预组(48 h内行营养护理干预,3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48 h行营养护理干预,40例,对照组),营养护理干预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护理(PN)两部分,干预前后检测各类营养状态评估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两组干预前各类营养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后多数营养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在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110例神经外科患者在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选择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导、培训,通过分析经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管理与护理的患者情况与应用指标反映实践效果。结果经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管理后的患者营养筛查表评分(NRS2002)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家庭肠内营养治疗中,对患者配备护士主导的营养管理团队可显著改善的患者的营养指标,满足患者的病情恢复能量与营养需要,提高患者护理、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8例,按照营养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观察组43例(术后早期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1 d和营养干预1周后分别检测淋巴细胞计数(TL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体重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营养干预1周后,观察组TLC及血清ALB、PRE、TR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重、TSF及GS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S、TSF经营养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效果优于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整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48例,并给予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1周、2周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结果我组收治的全部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指标与术前监测的数据相当,且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合并有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EN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PN组于术后使用目前认为对肝硬化患者合理的肠外营养溶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较PN组轻.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 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加快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临床营养费用,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实施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顺利完成营养计划,24例创口愈合情况良好,1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实验组38例患者完成营养计划,43例创口愈合情况良好,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后辅以科学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营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热量摄取情况、干预后两组血清蛋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出现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热量摄入量、蛋白摄入和尿素氮生存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如腹胀腹痛、肺部感染、恶心呕吐、血糖水平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