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莹  谢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5):566-566,F0003
纤维蛋白原(Fg)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血浆浓度2000~4000mg/ml,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主要由脊椎动物的肝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分泌的,半衰期4~5天,是急性期蛋白之一。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等,主要是指血液在活体血管内或心脏内发生的凝固过程。40年多前,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能够使急性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增加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者栓子脱落栓塞到某处血管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栓性疾病与栓塞性疾病两大类。根据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包括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上肢、下肢、门静脉、盆腔等和浅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微血管血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导致血栓栓塞的根本原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血管内形成血栓。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逐年增高,为在血管事件发生前及早发现,提出了血栓前状态的定义及概念和血栓前诊断的问题。1 血栓前状态的定义血栓前状态(pr…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高凝状态,改变血流变学以及促使血小板激活等多种途径引起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合并血栓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诊断是在已经诊断糖尿病的基础上通过血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首先强调血栓预防的重要性,动脉血栓的预防以抗血小板为主,静脉血栓的预防以抗凝为主,而血栓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溶栓以及手术取栓治疗等。本文就糖尿病合并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深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特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据美国统计,每年有30万至60万人发病,病死率高达30%,死亡人数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1]。PTE的病因复杂多样,以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手术、骨折外伤等常见,本文就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诊治疗和预防(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急诊诊断与救治 2.3.1 DVT的症状与体征 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但约半数或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自觉临床症状和明显体征。下肢DVT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重要危险因素,对PT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化疗等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黏附分子增多,使血细胞相互黏附并释放促凝物质,形成高凝状态进而形成血栓性疾病。癌症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4.1倍,接受化疗的患者风险增加6.5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并且常成为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文现主要就近几年恶性肿瘤治疗相关性血栓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MT)的常见并发症,如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PTE是由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而引发肺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MT合并PE使疾病复杂化,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还增加了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中的异常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血栓形成指的是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有形成分附着在血管壁上,激活体内凝血以及抗凝系统,最终造成凝血、抗凝两大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越来越多有形成分附着在暴露的内皮细胞下胶原处,造成血管壁狭窄或完全堵塞,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血栓形成~([2])。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包承鑫作者单位: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不同部位所形成的血栓存在着不同的生化过程。通过血液检测来预告血栓形成或即将形成是临床医师一直期望的目标。鉴于血栓形成的精确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MT)的常见并发症,如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 是由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而引发肺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2.
<正>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导致妊娠妇女发病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发生率为0.05%~0.18%,为非妊娠期的6倍,产后发生率为产前的2倍[1],其中以左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栓塞(DVT)及肺栓塞(PTE)多见。DVT是造成急性重症肺栓塞(ASPE)的主要原因,60%~70%的DVT并发ASPE,同时90%~95%的肺动脉栓子来源于  相似文献   

13.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研究报道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以往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发病率低,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的普及致深静脉血栓增加以及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使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增加,UEDVT的诊断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
吴海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78-1079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 5 1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血栓栓塞发生率 ,并予溶栓治疗和随访。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在近期 ( 6个月内 )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7.3 6% ,左房血栓患者、无左房血栓患者的近期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 2 8.40 %、3 .45 % ( P<0 .0 1)。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高。华法林治疗后 92 .11%的患者左房血栓溶解 ,随访 6~ 9个月血栓栓塞发生率为 1.3 2 %。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 ;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治疗能溶解血栓和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皮受损后暴露的胶原激活人体的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引发凝血过程。血小板在活化的同时释放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具有促凝功能。目前,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血小板微粒在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柏蔷 《新医学》2002,33(7):392-394
1引言临床上常见的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为血栓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引起的,可并发于内、外、妇产科的许多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资料表明,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各种心脏病、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较高。充分认识肺栓塞的基础病因和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并可为预防提供临床依据。2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血栓性栓子主要来自深静脉系统。DVT为肺栓塞最主要的基础病因,肺栓塞与发生在下肢周围静脉、包括股静脉、癛静脉和腓肠肌深静脉中的血栓密切相关,故DVT…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常用的治疗动脉内血栓栓塞的方法包括溶栓药物、球囊介入血管成型术或外科手术。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如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相对狭窄、治疗时间窗较短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而手术则伴有血管内膜损伤、再狭窄以及相对昂贵的费用要求等。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寻找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超声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就是一种不断发展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体外超声联合溶栓药物治疗;二是利用导管的介入手术,用低频高能超声直接在动脉血管内消融血栓病变。我们从这两个研究领域综述超声波在治疗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起源于19世纪初的现代凝血概念将从血细胞和血清中分出的“纤维凝块”命名为纤维蛋白,并从血浆中分离出了其前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Fg的认识又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尤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在恶性肿瘤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VTE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1],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其中恶性肿瘤使PTE发病率增加4倍[2]。在西方和美国,VTE位列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第三位,每年约有30万人因此而失去生命,据估计死亡患者中约20%合并肿瘤,并且合并VTE的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是不合并VTE肿瘤患者的3倍以上[3-5]。  相似文献   

20.
4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4.1流行病学外周动脉闭塞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前者多由心血管疾病或异物引起,后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引起。临床上以慢性外周动脉闭塞症常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美国每年发病率为0.2/10万,我国尚无有关外周动脉闭塞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