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对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并且血浆BNP水平与患者的LVEDD、LVESD呈正相关(r=0.76、0.71,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6,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于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醛固酮拮抗剂对老年人(≥65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常规心衰治疗病情稳定的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普利酮组30例,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服依普利酮50mg,1次/d,持续1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加量至100mg,1次/d,观察16个月。常规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分别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后壁(left thickness ventficular posterior,LVP)、室间隔(inter ventricular septum,IVS)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普利酮组患者的LVEF增加,LVP厚度、IVS厚度减少,LVDD减少。结论依普利酮治疗组老年CHF16个月后,具有逆转左室重钩和改善心功能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ACEI和ARB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及其合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治疗半年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血管紧张Ⅱ(AngⅡ)、醛固酮(ALD)、脑钠钛(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影响。方法9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组及两者合用组,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血浆AngⅡ、ALD及BNP的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苯那普利及缬沙坦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AngⅡ、ALD水平改变不大;苯那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后血浆ALD、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LVEF明显增高。而血浆AngⅡ水平改变不大:组间对比发现,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血中AngⅡ、BNP水平,以及提高左室射血分数(P〉0.05)。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进一步增加。结论苯那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均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对AngⅡ和ALD水平影响不大;单药治疗或联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LVEF,改善心功能;联合用药组在降低BNP、AngⅡ水平并不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缬沙坦组,而能显著降低血浆ALD水平(P〈0.05),减轻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光荣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88-169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左心功能.[结果] 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BNP水平降低(P〈0.01).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 在患者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内酯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30例)和螺内酯组(32例)。常规组:接受ACEI、洋地黄、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的血清BNP水平、LVEF、VE/VA,观察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螺内酯组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组(70%);螺内酯组治疗后LVEF、VE/VA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螺内酯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水平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升高LVEF、降低血浆BNP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升高LVEF,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及评价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83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分级,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浓度;分析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及与近期再住院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NYHA级别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升高与LVDD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血浆BNP水平浓度越高其近期住院率也明显增高,且病情重,死亡率高(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而且对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和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心先安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疗程7d,治疗前后两组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浆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BNP)水平.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同级比较,LVE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BNP均值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在治疗组BNP浓度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值(137.3±1 17.6和53.7±94.9,P<0.01),在治疗组LVEF差值也同样大于对照组(4.830±4.083和4.704±5.217.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增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郑运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4-230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螺内酯组51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射血分数(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②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高凝状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纳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4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0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LVEF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VEF的各亚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VEF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对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诊断心力衰竭尤其是早期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观察BNP 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68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6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心衰组中各心功能分级组间的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BNP呈显著负相关(r=-0.708,P〈0.01).BNP诊断心衰的灵敏度为56.1%.按心衰分级的灵敏度,分别为Ⅰ级9.5%、Ⅱ级38.9%、Ⅲ级55.6%、Ⅳ级83.3%.结论 BNP测定是辅助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心力衰竭早期,BNP水平还可以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并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一个较好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CHF患者18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常规组给予口服依卡托普利;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普利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LVEF、E/A、LVESD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LVEF、E/A、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LVEF、E/A高于常规组,LVESD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依普利酮治疗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HF)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月我科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并收治人院的124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科收治入院的5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观察组内超声心动图参数关系及不同病因所致同级心衰BNP水平。结果:(1)观察组BNP及LVEF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心功能NYHAI、Ⅱ、Ⅲ和Ⅳ分级之间BNP及LVE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O.05);(2)LVEF≤40%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40%者(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的血浆BNP明显低于LVEDD〉55mm者(P〈0.01);(3)观察组BN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P〈O.01)。结论:检测血浆BNP水平对老年HF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BNP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在治疗后明显低于HF在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6例]和3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清晨平卧抽血(患者于入院24h内及出院时)3mL,测定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比较2组及心功能衰竭各亚组间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LVEF值低于对照组、LVEDD及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O.01)。心力衰竭发作时,观察组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均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可以作为评定心力衰竭进程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作用机制。方法: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组38例(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静脉输注。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测定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功能参数(LVEDd、LVEF、SV)、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更明显(P〈0.05),而且BNP水平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5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美托洛尔治疗组43例.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关托洛尔起始量12.5~25mg/d,缓慢递增至目标量25~100mg/d。疗程9个月。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CHF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改善,BNP浓度下降,但美托洛尔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如限盐、休息,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必要时根据病情应用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抗生素。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餐时服用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1);治疗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