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因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疾病,其基本的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一切心肌氧供不应求的情况。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者:梅毒性主动脉炎或无脉症引起的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炎,  相似文献   

2.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王兴炬(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昌330006)通过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医生认识到,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非粥样硬化的损害也可以引起心肌缺血。且可以来源于不同结构的冠状动脉,现叙述如下。1主动脉疾病包括主...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CABG相比,OPCAB因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坏死,是由于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血流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有广泛弥漫的粥样硬化病变,以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发生管腔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血管痉挛、应激、严重心律失常。过重的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云  葛秀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3-234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些工业化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第1位的致死原因。该病经内科治疗,心绞痛仍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主干和主要分支明显狭窄、而远端通畅者以及心肌梗死后某些严重并发症,均应考虑手术治疗,该病的手术数量约占心脏手术的2/3。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更是一种蓬勃兴起的新术式,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停跳搭桥术要求术者有良好的心脏外科基础和丰富的体外循环下搭桥经验。近年来,我院施行了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生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跟很多生理因素有关,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来关于脂,脉压,血尿酸、血清胆红素,血糖、血红蛋白等多种生理因素环境与冠心病发作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1)隐匿型冠心病,亦称无症状型冠心病,病人无症状,但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生活习惯对阿克塞哈萨克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心内科就诊的阿克塞哈萨克族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心内科就诊的100例汉族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质量指数、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分析阿克塞哈萨克族个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组平均BMI、高脂高糖饮食占比、吸烟占比、糖尿病占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冠脉介入术占比、心肌梗死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中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平均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吸烟占比、高脂高糖饮食占比、糖尿病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病患者(P<0.05);3)高脂高糖饮食、吸烟和糖尿病是导致阿克塞哈萨克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吸烟以及糖尿病是导致阿克塞哈萨克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可考虑从调节生活方式出发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重建心肌血运可以治疗.20世纪中叶以来,CHD血运重建技术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1],我院于2002年10月成功完成2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现将首例手术配合的要点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窦性心律失常预测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冠状动脉(RCA)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窦房结供血不足甚至中断的最主要因素,窦房结供血不足或中断后可发生窦性心律失常,及时正确地分析心律失常发病原因,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旨在探讨不同程度的RCA狭窄时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PCI介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比较经左胸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与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相似文献   

13.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心电图演变以及心肌血清酶和心肌结构蛋白变化。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继发的血栓形成,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分离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先天畸形等引起心肌梗死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左右。其往往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从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而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对保守治疗后仍活动耐量不足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常用治疗方法[1]。血小板聚集是PCI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PCI术后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2]。阿司匹林是PCI术后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予以心血管支架置入后的效果.方法:收集1990/2008发表的老年心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对照实验和临床应用的中文文献10篇,从实验分组、实验材料、观察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加以整理,同时对临床应用中的对象基本资料加以分析,并结合其随访和功能评价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从10篇有关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支架置入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支架置入是介入心脏病学中发展最快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目前,包括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疗效及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用支架置入手段治疗解剖形态更复杂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高慢性闭塞病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桥血管病变的支架置入和征服再狭窄仍然是未来几年内的工作重点.探索和研制新的药物、新的器械和新的支架置入方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正日益增多,血运重建治疗也还存在诸多有待回答的问题,必须在充分反映当代心血管支架置入和搭桥进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临床与病变特征设计更多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苏瑞瑛  肖文良  申艳霞  田帅 《临床荟萃》2008,23(13):980-98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是指以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重建血管,恢复心肌灌注,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者结合的杂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影响了心脏功能和引起心脏病变,轻者可无症状,重的病情危害,甚至引起心肌梗塞及猝死。  相似文献   

20.
心肌桥一般被认为是先天性解剖变异,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引起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查设备的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广泛开展,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及与粥样斑块的关系得到重视[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本院CT冠状动脉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的特点。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