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PCI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 d监测血清肌酐(Scr)、血浆胱抑素(Cys C),并根据Cockcroft-Gault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11±3.15)d 明显短于对照组(11.26±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患者在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减轻肾损伤,但在CIN的预防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旦  王磊  关玉庆  胡鸿雁  薛江华  苏国海 《新医学》2010,41(8):498-500,50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首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降低hs-CRP水平.方法 7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2组患者PCI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咯雷600 mg.观察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在PCI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术前、术后12 h hs-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8.1%vs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10.29±9.15)vs(13.77±10.41 )mg/L,P<0.01].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介入术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炎症反应,能否确实降低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肝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研究组术前顿...  相似文献   

6.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 住院诊断为STEMI 的患者162 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 例)和对照组(82 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 术前给予80 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 h ST 段回落(STR);校正TIMI 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 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7例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强化组78例和常规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2h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常规组术前未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观察主要终点即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情况;安全终点即出院前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强化组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5.1% (4/78)较常规组17.0% (10/59)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2);而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病变累及重要分支及后扩张等因素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仍是避免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21,95% CI为0.07 ~0.91,P=0.04).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择期行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一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0mg/d),而后即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mg/d),而后即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主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主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源性猝死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TnI水平(O.12±0.13vs.0.21±0.56,P=0.381〉0.05)及术后一月主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vs12.5%,P=0.723〉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择期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他汀预处理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福华  郭靖涛  周江  代燕燕 《临床荟萃》2014,29(11):1217-1221
目的:联合检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旨在探讨急诊 PCI 术前后血清 VEGF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诊 PCI 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血清中 VEGF、hs-CRP水平,根据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急诊 PCI 术后3天和术后7天血清 VEGF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高于术后3天和7天水平(P <0.01);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RP 水平低于术后3天水平,而高于术后7天水平(P <0.01)。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RP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 <0.05)。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与急诊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呈负相关(r s =-0.411,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与急诊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呈正相关(r s =0.414,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的幅度及术后3天血清 hs-CRP 升高的幅度,或可成为预测急诊PCI 术后再狭窄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 术中出现NRP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行直接PCI术前均采用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2组术中出现NRP时,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5 min注射完毕。观察2组患者PCI术中出现NRP前(D0)、PCI术结束前末次(D1)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1-2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0级、1-2级和3级),校正TIMI 帧数(cTFC)、ST 段回落幅度(STR)及术前,术后12、24和48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的情况。结果2组D0、D1时TIMI 0级,D0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3级,D1时TMPG 1-2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D1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0级、TMPG 1-2级、TMPG 3级与D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D1时TIMI 1-2级,D0、D1时TMPG 0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D1时TIMI 3级、D0时TMPG 1-2级、D1时TMPG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STR<3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24和48 h 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CI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能减少术中NRP的发生。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NRP 出现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NRP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2012,27(17):1473-147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 mg/d)和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 mg/L、(17.9±2.6) mg/L、(19.3±3.1) mg/L、(13.5±1.9) mg/L、(9.1±1.6) mg/L、(7.9±1.4) mg/L vs单药组(8.1±1.2) mg/L、(19.2±2.7) mg/L、(22.4±3.8) mg/L、(18.3±2.8) mg/L、(15.7±2.1) mg/L、(8.3±2.0) 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陈福生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29-2232
【目的】4g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49例)和10mg(49例)每晚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0d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hs-CRP与PPARγ。【结果】①两组hs-CRP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恢复到术前水平。②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hs-CRP/PPAR7比值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下降(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促进hsCRP、hs—CRP/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72例,随机分成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干预组(A组)、雷贝拉唑口服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住院7d内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26%(5/54)、12.07%(7/58)、21.67%(13/60),C组中出现2例消化道大出血,A组、B组未出现,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0%(2/54)、3.45%(2/58)、3.33%(2/6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有效且安全,而静脉与口服二种给药方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损伤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 172例拟行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及造影结果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UAP常规治疗。在PCI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7天的阿托伐他汀钙(40 mg/d)、阿托他汀钙(20 mg/d)治疗。在术前及术后24小时监测肌钙蛋白I(cTnI),并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术后24小时,治疗组cTnI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TnI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内治疗组有3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13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预防性7天治疗,可以减少PCI造成的心肌损伤,减少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