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凡  李波 《华西医学》2007,22(1):180-18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 tumor.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HBD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也称高位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胆管癌的50%~75%。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率为64.1%。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5例。现就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tumor [1]。手术切除是其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根治切除率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且临床预后差[2]。我科于2012年4月收治一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胆漏,脑梗,尿崩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门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例^[1]。由于特殊解剖关系及生理学特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而且此类患者常有梗阻性黄疸并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3.33%,11例因肝外转移只行简单的姑息减黄手术。根治切除组及姑息减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55.56%、22.22%;9.09%、0、0。结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侵犯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争取一次切除,进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避免肿瘤残留,是提高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经手术病上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超声研究,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以及肝内外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 中块的检出率为91%,对门静脉受侵,肝门部淋巴结,肝和胆囊浸润,腹膜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33%、35%,0%。在行彩超检查的47例患者中,肿瘤浸润肝或胆囊及脐内外转移者24例,转移组采  相似文献   

7.
周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21-2023
肝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门部的肝外恶性肿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胆管癌的发病较少见,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上多见,但国内外胆管肿瘤发病率近年来均有显著上升趋势。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基因组及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癌。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本文讨论的胆管癌主要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胆总管的肝外胆管癌。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万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636-1640
胆管癌是发生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表现出向胆管细胞方向分化的表面分子标志,>90%为腺癌.以二级胆管为解剖标记,胆管分为肝内肝管及肝外胆管,后者又分为肝门胆管及远端胆管.肝内胆管癌(iCCA)发生于二级胆管近端的胆管,肝外胆管癌(EHC)包括肝门部胆管癌(pCCA)及远端胆管癌(dCCA).pCCA定义为一级胆管至肝总管-胆囊管汇合处的胆管癌,dCCA 发生于胆囊管远端至胆胰壶腹部.壶腹癌同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另外归类于壶腹周围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CT对1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肝总管癌8例,肝管分叉部癌10例;浸润型12例,肿块型6例。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CT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86例肝外胆管癌,位于肝门部39例,其中肿块型25例,非肿块型14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诊断正确率为92.3%。位于胆总管47例,其中胆管逐渐变窄型21例,管壁不规则增厚型18例,肿块型8例;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诊断正确率为89.3%。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共77例,诊断正确率为89.5%,漏误诊9例,漏误诊率为10.5%。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桂芳 《临床医学》2008,28(3):11-12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文献.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姑息性治疗或内引流、外引流术.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阻塞肝门,胆总管中段只有1cm范围组织较软,行T型管外引流术.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外胆管癌(EHCC)一般是指发生于自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1/3,男性多发,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临床主要出现进行性黄疸、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肝外胆管癌按病理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以浸润型多见;按发生部位分为肝门型即klatskin瘤、肝外胆管型即胆总管癌、壶腹型,以肝门型多见。  相似文献   

15.
14例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病例中联合肝切除术者14例进行总结。其中联合行左半肝切除10例(71%),右半肝、左三叶、右三叶、全肝切除各1例(各占7%)。结果14例患者无围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7.6个月,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年。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持较积极的手术态度,肝切除是其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治疗中有潜力与前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支架植入方法及疗效。材料与方法:13例肝门部胆管癌并左右肝管梗阻的患者,采用左右肝管同时植入支架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6枚,均起到良好的内引流作用,胆道引流充分,黄疸消退。结论:双支架植入胆道内引流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并胆管梗阻患者减黄效果显著,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外胆管癌(EHCC)一般是指发生于自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1/3, 男性多发,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临床主要出现进行性黄疸、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  相似文献   

18.
将肝动脉内的血流引入到门静脉系统内,即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已经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应用仍存在争议。现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门静脉动脉化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文献并进行综述,从而探讨门静脉动脉化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使用的利弊,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表现,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超声评估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均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示肝门区肿物26例(87%),其中结节型13型(50%),弥散型8例(31%),乳头型5例(19%)。按Bismuth分型判断胆管受累范围,26例中,24例(92%)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门静脉侵袭、肝动脉侵袭和肝脏转移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一般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其发病率为0.01%~0.46%,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以肝门胆管癌的处理较为棘手,约占胆管癌的23.5%~58.0%[1-3]。一、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分类及分期众多学者对肝门胆管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及文献[4-11],总结其主要病理生物学特性为:(1)高分化腺癌占大多数,约为90%,癌组织与残留的正常腺体常于管壁内共同存在;(2)胆管癌细胞主要沿胆管壁向上、下及周围直接浸润,生长缓慢,远处转移发生晚;(3)癌组织常浸润神经,并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手术彻底切除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