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2例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随访2年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2年后2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7.62%。两组患者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经期切口疼痛情况及切口肿块体积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得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腹部手术史及B超检查可早期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来本院接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后均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其中19例患者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7例患者手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手术后随访8~12个月。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为手术联合药物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有效治愈率显著优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应保持手术切口整齐,保护腹部切口以及尽快清洗伤口,避免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期住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门诊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性。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32例,治愈率100%,对照组治疗有效18例,治愈率56.2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复发,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31.25%,两组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有效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疗效好且并发症和复发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患者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间进行剖宫产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对本文所选的90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未完成随访,观察组中有40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出现复发,而对照组中有38例得到了随访,其中20例复发。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52.6%,两组数值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同时进行药物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患者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进行剖宫产后出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运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6例患者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对所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对本研究所选的90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未完成随访,观察组中有40例得到随访,2例出现复发,而对照组中有38例得到了随访,其中20例复发。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52.6%,两组数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同时进行药物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参照组予以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参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则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手术切除辅助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以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病理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类型分组,A组接受保留子宫手术、B组接受保留卵巢手术。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缓解,随访1~5年,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明确诊断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保留卵巢手术者无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特点进行记录。结果:经观察,实验组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8%,其治愈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临床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而对照组中却依然有一部分的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没有改变,甚至有恶化趋势,由此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保证患者被完全治愈,效果显著,在医学临床治疗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加以治疗观察,随访1~5年,无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凭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切除了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经临床手术治疗,3个月2年内内回访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造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医源性原因,剖宫产手术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注意术后处理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2年6月6年间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加以治疗观察,随访1~5年,无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凭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切除了病灶.  相似文献   

15.
周月英 《淮海医药》2013,31(1):49-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生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服用药物3~6个月,随访6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瘢痕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8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明确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80.9%的内膜异位结节位于皮下,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上皮腺体或腺体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服药3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淼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78-279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47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1例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16例采用药物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31例患者均痊愈,治愈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仅治愈4例,治愈率2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效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是治疗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剖宫产率与行剖宫产术时,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黄涛  刘娟  张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8-2889
目的 探讨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4例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79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4.05%);5例为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95%).发病潜伏期1~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83例完整切除病灶,未加用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病灶少见,会阴病灶切除相对困难,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可不加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收治的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单发病灶12例(80.0%),2个病灶2例(13.3%),多发病灶1例(6.7%),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灶多发,累及腹直肌,术后给米非司酮口服,所有病例腹壁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对剖宫产后腹壁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