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中风,亦称中风先兆,即现代医学所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临床特点是:脑部某一区域突然发生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短暂语言、运动或感觉障碍,历时几秒至数小时,一般在24h内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小中风是中风的早期讯号,小中风之发作,有演变成中风的可能。如能在小中风的阶段即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终止病情发展,就可避免发展为中风。  相似文献   

2.
小中风,亦称中风先兆,其临床发病特点是脑部某一区域突然发生循环障碍引起短暂语言、运动或感觉障碍,历时几秒至数小时不等,一般在24h内症状消失,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小中风的防治与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中风的防治与辨证施护闫曙光黄玉琴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关键词:中医/护理/小中风小中风又称中风先兆,现代医学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缩写TIA。TIA主要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引起局限性脑功能障碍。1小中风...  相似文献   

4.
<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伴有局部症状的颈内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王新德:《中华内科杂志》20:(3):182,1981),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言语、运动或感觉障碍为其特点。国内自1962年(《王新德:《中华内科杂志》10(2):90,1962)报告已来,始为人们所重视。中医虽无此名,但远在金元明清时期祖国医学有关小中风的记载和论述就与TIA相酷似。《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指出:“又有小中,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  相似文献   

5.
中风先兆又称小中风 ,现代医学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1 中风先兆与中风的关系中风先兆记载首见于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 ,或不中用者 ,三年内必有中风之疾也。”现代医学于 70年代确认短暂性脑缺血是脑卒中的重要先兆。病人在发生脑卒中之前 ,至少有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部分短暂性脑缺血病人连续发作一段时间后自动缓解 ,部分病人发生梗死 ,部分病人连续不定期发作。因此加强对此类病人的防治与施护对于控制病情向中风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流传度:70000000+1.中风病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病,年纪大的人需要多注意。2.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只有血压高的人才会得中风。3.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所以不用担心。4.小中风无关紧要,无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小中风又名小卒中,是中风之始,亦是中风病之轻者。历代医家对本证多有论述,《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说:“又有小中,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也。若遇小中证,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或至病反引而向里。只须平和之剂调理,虽未必为完全,亦不至有伤性命也,若风病即愈而根株未能悉拔,隔一二年或数年或再发,发必加重,或至丧命”。《河间六书》说:“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一种中老年人多见的、多发的脑血管性疾病,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关于中风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1、中风有几类病人习惯于将中风称为“大中风”“小中风”:瘫痪在床的是“大中风”,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的叫“小中风”。医生却将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溢血(常因高血压引起,是脑实质内出血)和蛛网膜出血(常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表面出血);缺血性出血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风先兆证的病机要点在于“血瘀肝热”,因而采用自拟的具有化瘀通络、清肝和血功效的小中风片处方,治疗中风先兆证301例。与西药对照组101例进行比较,结果前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及实验研究说明,小中风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中风先兆证、防止或延缓中风发病的有效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传统医药叫“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病死率居三大死因第二位。中风先兆,指在尚未形成中风前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医学称为“小中风”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小中风     
1 小中风的概念中西医都有小中风一说,但中医要比西医早近千年。宋·方勺在《泊宅编》中云“风淫未疾,谓四肢,凡人中风,悉归手足故也,而病势有轻重,故病轻者俗名小  相似文献   

12.
中风的预防     
中风的预防王芙英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454550)中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幸存患者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本病预防十分重要。据统计,在我们收住的中风病人中,25%有先兆症状,即“小中风”。“小中风”又称...  相似文献   

13.
王前进 《河南中医》2011,31(7):763-764
目的:观察小中风汤防治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小中风汤口服治疗,日1剂,早晚空腹服,10 d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中风汤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局部脑功能短暂丧失,引起短暂性语言、运动或感觉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该部位脑组织的血管系统供血不足所引起,症状多在24h内完全缓解,常再次发作。中医认为此多为中风先兆,也称小中风,若不及时治疗可演变为中风。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风先兆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王清任《医林改错》详细列出34种中风先兆症状。张山雷《中风斠诠》提出中风先兆是可以治疗的。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明确指出治疗中风先兆用药有别于中风。中风先兆的病因是年老体衰,情志郁怒,饮食失节,劳勉失度等。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虚损,使气血津液紊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腑实积结,形成虚实错杂病变。因此,本病证应治血调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医家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中风先兆证的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诱发因素以及防治等方面的认识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内科摘要》、《医林改错》、《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代表性著作的梳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今后中风先兆证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中风先兆证的概念 明代朱棣对"手足麻痹"等症状称为"小中风",清代沈金鳌对"风之中人……止及手足者"称为"小中",清末张锡纯对中风先兆症状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脑贫血先兆证与脑充血先兆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中风为中风的讯号,以反复发作为其特点。因中风病发,症情较重,轻则致残,重则丧生。尤其是卒中昏迷而程度较深者,预后多不佳,虽经救治,而后遗症多不能短期内恢复,且有复发的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故此,与其治疗于既中之后,不如预防于未中之先、(即小中风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红香 《吉林中医药》2011,31(2):175-176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利用针、灸、药相结合的方法,金医家张子和提出吐法预防中风。清.叶天士详细论述中风先兆症状以及治则治法,至此中风先兆防治理论基本完善,为后世诸多医家所认同。  相似文献   

19.
平肝熄风法为主治疗中风先兆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先兆亦即"小中风",是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积极防治中风先兆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具体体现。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体会到,小中风的多种临床特点与"肝"、"肝风"的关系最为密切,提出从肝论治小中风,进而以具有平肝熄风作用的加味天麻汤化裁治疗中风先兆症58例,初步临床观察显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符合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第2次会议暨全国第6次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主症:发作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语言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昏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瞀。次症:头胀痛,手指麻木,健忘,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中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阳  李宇 《四川中医》2002,20(9):12-14
小中风、即中风先兆症,为中风出现的早期信号,现代医学称为短暂性脑缺血(TIA),其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五志过极,情绪波动,饮食嗜好不节,摄生不慎;或因气候变化,体质不良,或迷于酒色,房事不节等,若出现小中风的相应临床症状,即可通过注意饮食,避免和消除诱发因素,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重视小中风的早期防范及针灸等五项措施进行预防,在治疗上,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其分为外风侵袭,内风上扰,血虚生风,气虚血瘀、湿浊上蒙,痰热生风等类型,选择相应方剂,灵活化裁,即可有效防治小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