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回收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6例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46例自体血回输患者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方便、经济、安全,并有效避免了异体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意义。方法术后采用封闭式血液回收装置,对术区渗血进行回收,把术后6 h内进行引流血回收;并分为两组,实验Ⅰ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实验Ⅱ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再翻修术12例。回顾性资料分析,分别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对照组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不进行血液回收,但6 h内引流量均>400 ml。结果实验Ⅰ组共回输自体血10 600 ml,实验Ⅱ组共回输自体血8200 ml;两实验组手术后均不需输异体血。对照组,引流血共12 820 ml,需补充异体血28例,共输8400 ml。结论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作用更为突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4年6—9月我们对1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胸腔引流血检测,发现引流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及血液质量在某些方面优于库血的结论[1]。1999年6-10月我们采用国产简单回收装置(北京市普惠生物医学工程公司)检测30例胸腔引流血,结果与进口同类产品效果一致[2]。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心脏直视手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胸腔引流血的安全性以及对术后胸腔引流血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血自体回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2~5月间于本科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ontavacTMCBCⅡ自体血液回输器回输术后6h内伤口引流血,根据患者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伤口引流血中红细胞形态评价引流血自体回输的有效性;根据患者有无发热、溶血反应、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脂肪栓塞、全身感染等以评估引流血自体回输的安全性。[结果]平均每例患者伤口总出血量为(946±433)ml,自体血回输(622±313)ml,异体输血(233±348)ml;伤口引流血中红细胞形态完整,血红蛋白含量为99.67g/L,术后第1d较术后即刻血红蛋白显著降低。1例患者出现异常发热,无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h内的伤口引流血为有效血液成分,回输后能够减缓血色素下降速度,节省术后异体血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补充血液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术后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青  张中南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702-70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较多,常需大量输血。尽管目前输血技术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异体血的输入仍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自体输血可以避免上述弊端的发生。术前自体预存血回输国内已有少量报道[1]。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国内仍未见报...  相似文献   

6.
对38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进行切口引流血的回收及回输,给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正确安装回输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调节负压按钮,保证收集罐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适宜的回输时间,严密观察病情等护理措施,能确保术后切口引流血回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对38例脊柱手术后患者进行切口引流血的回收及回输,给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正确安装回榆装置.严格执行无茵操作.正确调节负压按钮,保证收集罐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适宜的回输时间,严密观察病情等护理措施.能确保术后切口引流血回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截骨面大,出血量多,术中和术后的血液补充是恢复患者血容量的基本方法。自体引流血可以保存红细胞的完整性和携氧能力,有效的补充血液成份,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身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科从2002年5月~2007年5月共对378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直视术后胸腔引流血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自体输血受到广泛重视 ,我们采用国产引流血回收装置 ,进行一系列研究 ,为安全回输胸腔引流血提供可靠依据。临床资料和方法 自 1998年 3月 10日至 4月 2 0日 ,随机对 30例心脏直视术后胸腔引流血进行检测 ,其中男 2 0例 ,女 10例。年龄 12~ 73岁 ,平均 (40± 15 )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例 ,升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2例 ,双瓣置换术 7例 ,二尖瓣置换术 10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6例 ,部分心内膜垫矫治术 1例 ,III2 型夹层动脉瘤象鼻术 1例。全部病人于术终放置胸腔引流管 ,并直接与胸腔引流血回收装置 (普惠公司提供 )连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胸腔引流血的安全性和该技术对术后胸腔引流血量及库血需要量的影响。 方法 观察 6 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 ,并将其分为回输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分别测定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结果 两组术后胸腔引流血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回输组患者引流血回输量为 15 0~ 780 m l,平均 2 80± 15 5 ml ,节省库血 40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高热。 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胸腔引流血是安全、经济的 ,并可减少库血需要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引流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55例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三组:引流自体血回输组25例、延迟开放引流组12例、常规引流组18例.各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术后总引流量(包括术中开放止血带止血时的出血量),异体血输血情况,术后第1、3、7天体温,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肢体肿胀情况,伤口愈合质量和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引流自体血回输组平均引流量为(799.2±196.7) ml,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延迟开放引流组平均引流量为(381.7±129.2) ml,明显少于常规引流组(666.1±155.0) ml.常规引流组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平均为(81.33±9.86) g/L,引流自体血回输组平均为(91.96±9.57)g/L和延迟开放引流组平均为(91.50±7.92) g/L,较常规引流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引流自体血回输组与常规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引流组有8例患者(44.4%)术后接受异体血输注,明显多于引流自体血回输组(4例,16.0%)和延迟开放引流组(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自体血回输组与常规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自体血回输组术后第1、3、7天最高体温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肢体肿胀、伤口愈合质量和术后关节功能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迟开放引流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失血,降低异体血输注率,与自体引流血回输相比,降低术后发热和额外费用,带来更大的临床收益,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未洗涤伤口引流血回输在凝血功能上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5~7月间行TKA的患者30例46膝,男7例,女23例;年龄29~75岁,平均56.9岁;骨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4例,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16例。术后常规使用Stryker公司的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予以自体伤口引流血回输,同时检测患者和伤口引流血中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1)患者术后6h静脉血及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均低于术前静脉血,而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也低于术后6h静脉血,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术后2~6h伤口引流血中的纤维蛋白原未测到,术后6h静脉血中的纤维蛋白原低于术前静脉血,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以上所能测出的数值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未见到凝血功能异常及DIC发生;(4)D-二聚体术前多处于正常范围内(<200ng/ml),而术后2~6h伤口引流血及术后6h静脉血中几乎全部大于2000ng/ml。(5)性别、术式及病因对凝血因子的变化无影响。结论TKA术后伤口引流血中凝血因子虽然有显著性变化,并有引起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但未经洗涤的伤口引流血回输给患者,在凝血功能上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洗涤自体引流血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洗涤自体引流血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分析未洗涤自体引流血回输后贫血状态改善不佳的原因。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3月,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32~79岁,平均66岁;骨关节炎17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行单膝置换者6例,双膝同时置换者14例。术前16例预存了自体血400ml,另4例因术前血红蛋白含量较低(<90g/L),且合并其它疾病而未预存自体血。术后均使用CBCⅡConstaVacTM型回输血器进行未洗涤自体引流血回收,并全部回输。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d和第7d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术前、术后1h和6h的静脉血与引流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涂片瑞氏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单膝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和引流血回输量分别平均为208.3ml、910ml和708.3ml,术后1例患者因贫血输入800ml库存异体血。双膝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和引流血回输量分别平均为296.4ml、1718.2ml和1370ml,术后5例患者因贫血共输入2200ml库存异体血,平均440ml。术后第2d和第7d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引流血中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较低,并存在较多的变形红细胞。结论未洗涤引流血中大量变形红细胞的存在是造成回输后贫血状态改善不佳的重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4.
Zhang J  Z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119-1122
目的 对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临床结果.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56例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一组留置引流(27例),一组不留置引流(29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疼痛评分、出院时关节活动度、肢体周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感染、血肿形成、伤口愈合不良等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失血量有引流组为(1250±487) ml,无引流组为(932±332)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77,P=0.006).人均异体血输血量有引流组为(933±487)ml,明显高于无引流组的(510±443)ml(t=3.406,P=0.001).输血率有引流组为88.9%,无引流组为62.1%,明显低于有引流组(x2 =5.364,P=0.021).隐性失血量、肢体周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评分、出院时关节活动度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血肿形成、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无引流组术后失血量小于有引流组,输血量及输血率也相应降低,且在疼痛评分、出院时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两组病例临床结果相似,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常规留置引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本结论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A new intraoperative filtered salvaged blood re-transfus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that filters and re-transfuses the blood that is lost during THA. This system is intended to increase postoperative haemoglobin (Hb) levels, reduce perioperative net blood loss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allogeneic transfusions. It supposedly does not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intraoperative cell-washing/separating re-transfusion systems, such as extensive procedure, high costs and need for specialised personnel. To re-transfuse as much as blood as possible, postoperatively drained blood was also re-transfused.

Method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blinded, single-centre trial was conducted in which 118 THA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an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re-transfusion (ABT) filter system combined with a postoperative ABT filter unit or high-vacuum closed-suction drainage.

Results

On average, 577 ml of blood was re-transfused in the ABT group: 323 ml collected intraoperatively and 254 ml collected postoperatively. Hb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ABT vs the high-vacuum drainage group: 11.4 vs. 10.8 g/dl, p = 0.02 on day one (primary endpoint) and 11.0 vs. 10.4 g/dl, p = 0.007 on day three. Total blood loss was less in the autotransfusion group: 1472 vs. 1678 ml, p = 0.03. Allogeneic transfusions were needed in 3.6 % of patients in the ABT group and 6.5 % in the drainage group, p = 0.68.

Conclusion

The use of a new intraoperative ABT filter system combined with a postoperative ABT unit resulted in higher postoperative Hb levels and less total blood loss compared with a high-vacuum drain following TH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是否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方法60例TKA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术后采用自制组配式抬高支架将手术膝置于大腿抬高60。屈膝45。位;B组:患肢小腿下垫枕抬高伸直位。术后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24h。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负压引流量、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两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术后24h的总引流量,A组为(331.75±55.04)ml,B组为(558.52±94.36)m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A组为(2.8±1.1)g/dl,B组为(3.6±1.2)g/dl,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为(4.9±0.6),B组为(5.1±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现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TKA术后膝关节抬高屈曲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袁义  章海均  张波  杨超  罗浩  陈阳 《中国骨伤》2019,32(1):60-63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不同的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8~76 (67.0±6.7)岁,术前血红蛋白(128.82±8.29) g/L;每2 h开放引流管10 min,直至6 h后一直开放引流管。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0~79 (69.0±7.2)岁;术前血红蛋白(126.55±8.49) g/L; 6 h内持续负压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异体血输血及住院期间局部伤口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分别为(184±56) ml、(1 014±258) ml,对照组为(476±98) ml、(1 390±383) ml,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甲级愈合,术后无感染病例,试验组肢体肿胀和瘀斑数量分别为(3.8±0.9) cm和10例,对照组肢体肿胀和瘀斑数量分别为(3.4±0.7) cm和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5例患者进行了输血,对照组13例患者进行了输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KA术后6 h内间断夹闭切口引流管的方法可减少引流量、总的出血量及输血率,且并不加重肢体肿胀程度及皮下瘀斑,是TKA术后减少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65~90岁,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无长期服用镇静、抗抑郁药,术前沟通、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术后随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乌司他丁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切皮前分别予U1组2 500 U/kg、U2组5 000 U/kg、U3组10 000 U/kg乌司他丁静脉维持1 h,术后第1、2天再继续静滴等量乌司他丁,C组等时静滴生理盐水。记录4组意识恢复时间、意识恢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改良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拔管后躁动评分;术后谵妄评定方法(CAM)评分;术后谵妄发生例数;记录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的白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单位(S-100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一般情况、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AM评分、IL-6、S-100β及BDNF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术后谵妄发生例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U2组、U3组较C组、U1组拔管后躁动评分低(F =34.41,P<0.05)、意识恢复时间短(F =8.45,P<0.05)、术后改良OAA/S评分低(F =7.33,P<0.05);术后3 d,乌司他丁组CAM评分均低于C组(F=8.61,P<0.05);术后C组出现谵妄例数多(χ2=8.76,P<0.05);术后6~24 h IL-6浓度U1、U2、U3组低于C组(F=16.84,P<0.05);术后6~24 h的S-100β浓度U1、U2、U3组低于C组(F =7.613,P<0.05);术毕当时至术后12 h血清BDNF浓度U1、U2、U3组明显高于C组(F =38.54,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5 000 U/kg与10 000 U/kg乌司他丁量,可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减低拔管后躁动的发生,减轻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可能与乌司他丁影响炎症因子IL-6,从而减少S-100β和保持BDNF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波  庞清江  章海均  袁义 《中国骨伤》2012,25(9):788-79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与观察到的出血明显不符,这是由于隐性失血存在的缘故。隐性失血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延长了康复锻炼的时间,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因此,有效地预防隐性失血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性别、年龄、身高与体重、止血带、手术时间与手术创伤、术后抗凝、单双膝置换、自体血回输等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总结老年患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组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工关节患者1650例,出现术后精神障碍67例,发生率为4.1%。分析这67例患者精神障碍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方式、麻醉用药、髋膝手术方式、基础疾病和电解质失衡情况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精神障碍多发生于术后6h~5d内,主要表现有谵妄、定向力障碍、躁动、烦躁不安、神智不清、嗜睡、胡言乱语、昼夜颠倒等。术后3.77%椎管内麻醉和4.10%全身麻醉患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髋关节置换术组出现精神障碍的比例为5.09%,显著高于膝关节置换术组的2.39%。67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42例(62.7%),合并糖尿病39例(58.2%),合并酗酒18例(26.9%)。67例精神障碍患者中术后电解质检查提示低钾(50例,74.7%)、低钠(42例,62.7%)、低钙血症(37例,55.2%),合并低氧血症52例,占77.6%。结论高龄、基础疾病、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和术后疼痛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术前应重视和纠正老年患者各种病理状态,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的管理,防止低血压、低氧血症、脑水肿的发生,术后给予良好的镇痛和人文关怀,尽量消除促使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