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例1] 男,72岁.因低热、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脓血便1天入院.腹痛伴下坠感,每次持续5~10秒,可自行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左下腹深压痛,可触及6.0 cm×3.0 cm×3.0 cm腊肠样肿块,边缘不清,质硬,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2.
苏轮  刘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29-7129
对缺血性结肠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87岁.因入厕时发现大量鲜血样便1h急诊入院,不伴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史10 a余,5a前因病窦综合征、阵发性房颤心脏置入双腔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0.1 g,1次/d.查体:T36.8℃,P60次/min,R 18次/min,BP 125/80 mm Hg,神志清楚,腹软,右下腹轻痛压痛,无反跳痛,腹肌不紧张,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月  李柏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95-2896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性损伤,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早期不易识别。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8年中误诊20例误诊的原因,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colitis,IC)系结肠局限性缺血性病变 ,国内报道较少。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日益增加 ,以及医技检查技术的进展 ,IC发现率增多。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误诊率较高。我们总结了近年诊断明确的 2 6例IC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9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经临床、钡灌肠、电子结肠镜、病理组织学确诊的IC 2 6例 ,其中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4 878岁 ,平均 6 3 2岁。病程 3小时 4个月。其中 2 4例伴随下列疾病的一项或几项 :冠心病 16例 ,高脂血症 10…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 IC)是由于肠壁血液灌流不良所致结肠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早期不易鉴别,易误诊.我院1989年1月~1998年1月收治IC 16例,误诊7例,误诊率43.8%,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期比较集中地刊发了一组肠管缺血性疾病文章。肠管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三类,其中AMI中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塞;CMI中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半个世纪前临床医师开始认识 AMI,由于少见,死亡率高,往往需手术或尸检证实。此前本刊曾散在报道过相关病例,由于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且缺乏特异性,从可逆性局灶性肠缺血至历坏死、穿孔,病情轻重差异性大,极易误漏诊及延误治疗。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组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开辟本栏目的目的在于提醒临床医师加强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0例;18例因腹痛、便血就诊,6例仅出现单纯血便而无腹痛症状;3例痛理学检查显示巨噬细胞有含铁血黄素沉着;治疗2~4周后患者症状均缓解,肠镜检查显示12例肠黏膜完全恢复正常,7例病变部位仅见轻度黏膜充血水肿,3例可见溃疡癜痕;6例因症状好转出院,未复查肠镜.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患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中,部分患者以便血为主要表现,腹痛不明显或无腹痛症状,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为其诊断金标准,内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缺血性结肠炎误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痛在外院诊断为阑尾炎和右侧卵巢囊肿,行手术切除。术后因腹胀、腹痛无缓解,伴心悸、胸闷、恶心,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广泛T波倒置,转我院。入院后相关检查提示低血钾、腹水、血便,肠系膜血管螺旋CT造影示大肠壁弥漫性肿胀;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部分黏膜坏死,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缺血性肠病改变。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给予活血、改善肠道循环、抗感染等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误诊;对于中老年患者,若突发腹痛并随之出现便血症状以及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结肠炎易患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易患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 ,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对照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计算发病相关因素的OR值 ,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易患因素。结果 :便秘、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 12 7,7 4,P <0 0 5 ;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脑梗塞的OR值分别为 4 8,3 4,3 0 ,2 3,但P >0 0 5。结论 :老年患者便秘 ,是缺血性结肠炎不可忽视的易患因素 ,应积极治疗老年人便秘 ,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结肠炎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colitis,IC)是由于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鉴别,常误诊。现将我们所遇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肠病11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肠病或缺血性肠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所致 ,病死率高 ,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缺乏特征性改变 ,病因诊断较为困难 ,尤其是术前诊断更难 ,极易误诊。我院 1998~ 2 0 0 1年收治 11例缺血性肠病 ,术前全部误诊 ,死亡 7例。现就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35~ 70岁 ,中位年龄 5 7岁。 6例 (5 4 5 % )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1例有糖尿病病史 ,并于 3年前因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左足趾坏疽 ,行左下肢截肢手术 ;1例为横结肠腺癌致梗阻引起肠壁坏死 ;3例病因…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常将其他疾病误诊为菌痢。我院1980年~1989年共收治菌痢1123例,其中48例最后诊断不是菌痢,误诊率4.27%,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月~72岁,其中≤12岁25例,13~35岁13例,36~55岁9例,>55岁1例。二、入院 时症状、体征腹泻48例,腹痛32例,发热28例,呕吐14例,里急后重15例,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由于肠壁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亦逐年增高。为提高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水平,对我院1997-01~2006—12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结肠炎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2005-10-2010-04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25例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经临床、结肠镜、病理学确诊的IC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38~76岁。本组均发病急骤,主要症状为腹痛24例,腹泻23例,便血24例,可伴有恶心、呕  相似文献   

15.
青年直肠癌2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生率近年来已跃居第1或第2位,而直肠癌在大肠癌中约占 60%[1]。由于直肠癌易与肛门、直肠的良性病变混淆,病人(尤其是青年病人)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易被忽视而误诊。我院199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1~2001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UC)38例,其中初诊误诊7例,误诊率18.4%.现就此作一临床分析,以提高U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14例(年龄<60岁)。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多数患者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三联征,两组腹痛、血便、腹泻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②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两组间病变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异;③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④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好发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是缺血性结肠炎重要的危险因素。CRP增高提示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自 1998 - 0 1~ 2 0 0 1- 11年间 ,我院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 ,其中 8例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3例。年龄 32~ 6 0岁 ,平均年龄 41.4岁。 8例均以腹痛、腹泻起病 ,其中 3例为粘液便 ,2例为粘液脓血便 ,3例为稀水样便 ,腹痛均轻 ,中度 ,排便次数 4例 ,3~ 5次 /d,2例 5~ 10次 /d,2例 10~ 15次 /d,2例伴里急后重 ,1例体温达37.5℃ ,余均在 37.0℃以下 ,病程 3~ 30 d不等 ,其中 2例有不洁饮食史 ,便常规均 WBC>15 /HP和 RBC>15 /HP,使细菌培养均阴性。本组均收入我院传染科按急性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平均年龄58.8岁;临床主要表现腹痛、便血及腹泻等;病变累及左半结肠27例(75.0%),未见累及直肠、升结肠和回盲部,也无全结肠受累。结肠镜下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2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误诊为结肠癌;结肠镜确诊32例,确诊率为88.9%。根据Marston分型,一过型31例(86.1%),狭窄型5例(13.9%),无坏疽型。病理检查特征性改变为肠壁内微小血管闭塞、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经治疗均临床痊愈。其中19例在治疗后2周~2个月复查结肠镜,8例在原病变部位有轻度糜烂、血管纹理模糊或浅小溃疡,11例内镜下黏膜"正常"。结论缺血性肠炎有其特殊的临床、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分析2003年1月—2008年5月经临床和结肠镜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出现腹痛后10d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和结肠镜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者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43~8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31例,狭窄型4例,坏疽型1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特点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