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汉章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撷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曾 《中医药学刊》2006,24(2):213-214
陈汉章教授,男,广东东莞人,1944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长期致力于皮肤科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性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免疫性皮肤病方面及疑难疾病方面造诣较深。先后主持和参与慢性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参与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外科学》、《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诊疗常规》、《中医生手册(修订本)》、《疑难病证治验精华》和《中医预防医学》等论著,并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8人,均已毕业。工作在教学、医疗、科研第一线;目前正在指导博士研究生。曾参加首届中国岭南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广东、香港、澳门皮肤科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香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第三届中韩皮肤科学术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皮肤学会顾问,《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和《新中医》编委。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5):387-39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起源于《易经》,五行学说起源于《尚书》,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内经》,中医学科学结构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3.
王士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曾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教授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30余年,诊治耳鼻咽喉科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博采众长 重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钧 《山西中医》2000,16(4):39-40
罗国钧 ,男 ,1933年 10月生 ,河南省许昌市人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195 8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6 1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6 3年结业。此后即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主要治疗和研究热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 ,对肝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先后担任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肝病研究室主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 ,以及《山西中医》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编委与《中医药研究》杂志特约编委、…  相似文献   

5.
陈汉章教授,男,广东东莞人,1944年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长期致力于皮肤科疾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疾病、性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免疫性皮肤病方面及疑难疾病方面造诣较深.先后主持和参与慢性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消化疾病的作用,以期为临床上诊治消化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15例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学说进行辨证。结果治疗前后在纳呆腹胀、便溏肢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内脏下垂、食少懒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上,治愈69例,好转3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7.83%。结论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学说符合中医学的局部和整体结合的辨证观点,有助于提高消化疾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崔公让,男,60岁,河南漯河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副主任委负。河南中医学院周围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河南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持完成《中医药综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共(1978牟)、《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获199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专著有《脱疽》、《实用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  相似文献   

8.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专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论述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以及预防、治疗法则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着作。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中医学院副教授、伤寒教研室主任华庭芳,《中医药学报》主编王永庆等,在应邀参加“仲景学说”讨论会以后,于三月十一日到长春中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长春中医学院副教授、伤寒温病金匮教研室主任高世昌,副教授、中医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吉林中医药》主编阎洪臣,以及伤寒  相似文献   

10.
《内经》体质理论的形成与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1962年第6、10期发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腑学说》及《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象经络学说》。18年后,1980年第8期又发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阴阳五行》。文章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的变化是处在深刻的矛盾过程中。这一观点,无疑对活跃中医学术空气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作为“理论核心”——主导中医学术发生、发展的既不是脏腑或脏象经络,也不是阴阳五行。例如在卫生保健学上,《黄帝内经》不但提出“不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院创办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本中医基础正式教材,也被列为高等中医自学考试教材。为了使学者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将其中须加深理解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几个问题学习阴阳五行的内容,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以及五行的特性和对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自信自强拼搏奉献、构筑宏伟事业的人,他就是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中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的编委,《现代中西…  相似文献   

14.
倪宗珈治疗耳鸣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楮贵保  吴云华 《河北中医》2002,24(6):417-417
倪宗珈教授,女,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1978年毕业于云南省第二届中医研究班.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曾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现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其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方面颇有建树,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厦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信息,太极图阴阳鱼没有妨碍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进程,同样,阴阳五行也不应成为中医的缺憾。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辨证施治,整体理论,治未病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细化和体现。辨证医学是对中医理论及医疗保健模式的深化和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意识流,横贯古今,纵横五千年,弃之可惜,留则绵绵流长,造福后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现代医学未能正大光明的登上中医发展主流的大雅之堂,究其源渊“叶公好龙”是其主要原因,对中华古今文化认知的缺失和不重视甚至偏见也难辞其咎,只讲对立,不讲整体和统一,用中医理论把脉中医发展,全面继承整体发展,中西医并重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对蒙医学阴阳五行学说运用的探讨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010020)刘玉书关键词蒙医学,阴阳学说运用,五行学说运用大约从13世纪起,蒙医在原来寒热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吸收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到16世纪末期随着蒙医学体系的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和“三根”、“五...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专家——张继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东 (1 949— ) ,男 ,山东泰安人 ,1 982年山东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师承徐国仟、陈克忠教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胸痹协作组山东组副组长、山东中医心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疼痛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曾赴韩国庆熙大学韩方病院进行学术交流。张老师从医 30年 ,一直工作在医疗、科研、教学第一线 ,他基础理论知识坚实、宽广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尤以对《伤寒论》研究造诣较深。临床擅长内科杂病 ,精于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9.
王克勤 ,男 ,1941年生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毕业 ,我国首批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曾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疑难病科主任等职。现兼任全国中医心理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黑龙江省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及《光明中医》等多家学报、杂志编委。曾获国家局及省级科技进步奖 2项 ,其他优秀科技成果奖 5项。出版专著《中医神主学说》,主编《…  相似文献   

20.
田秉星 《中医杂志》2002,43(1):24-25
李祥云老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教研室主任,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研究近40年,对中医妇科临床诸症、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他在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同时,遣方用药多有特色。正治与反治始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李师认为,正治法是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