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心理应激变化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外来务工人员外伤单侧手外伤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分三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支持和康复指导,2周内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分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及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作业治疗,对30例手外伤术后需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评价治疗前与治疗两疗程后患手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和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结果治疗两疗程后,患者患手、双手及组装运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TAM也明显增加(P〈0.01)。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26.7%),良14例(46.7),中6例(20.0%),差2例(6.3%),优良率为73.3%。结论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作业治疗能极大改善手外伤术后的功能障碍,使患者日...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顾敏  顾旭东 《现代康复》2000,4(1):34-3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伤患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手外伤患60例,分为康复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A组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B组病人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明显高于B组病人(P〈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外伤患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手外伤患者60例 ,分为康复组 (A组 )30例和对照组 (B组 )30例 ,A组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 ,B组病人按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治疗后A组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明显高于B组病人 (P<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程度手外伤均可导致手的功能不同程度丧失或障碍。手外伤手术的目的在于修复或重建手部的解剖结构,而手的功能恢复主要在于术后康复护理,因此,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防止肌腱粘连、组织水肿等。应用训练方法,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丧失的功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视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使患者获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或者减轻术后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程度手外伤均可导致手的功能不同程度丧失或障碍[1]。手外伤手术的目的在于修复或重建手部的解剖结构,而手的功能恢复主要在于术后康复护理,因此,术后的功能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防止肌腱粘连、组织水肿等[2]。应用训练方法,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丧失的功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视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使患者获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或者减轻术后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2003年-2005年共收治各种类型手外伤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手外伤后的实用手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71-5671
目的 观察手外伤后功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的患61例共117指,采用功能训练为主,结合理疗或支具等其他方法训练患手的功能。结果 治疗后手指各关节屈曲活动度及拇指的对掌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合理地以功能训练为主,配合理疗或支具等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有较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例手外伤病人心理学的探索性研究,总结了在临床工作中研究手外伤病人心理变化的方法,进行了心理分型,提出轿正缺陷性心理的措施并提出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为进行手外伤病人心理学研究是拓宽手外伤和康复的一种新途径,具有可行性和实和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手外伤的早期康复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31例手外伤患者在术后2至20天内,用冷光紫外线,微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早期康复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以冷光紫外线、微波预防和治疗25例手外伤患者的感染创面,20例的创面一期愈合,5例在3~4周内愈合。早期行按摩、运动疗法治疗能减轻肌腱粘连,预防关节僵直,对后期康复治疗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种新理疗技术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手外伤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醋疗、静电磁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手功能康复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外伤术后患者结合应用新理疗技术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手外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关艳君,陈旭刚,姜珂,桂昌焕手外伤是常见的损伤。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肢体重建技术的发展,为手外伤功能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手外伤术后常引起肌腱粘连、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直等功能障碍,因此,手外伤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手外伤术后患者手部关节活动能力与手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32例手外伤术后康复患者,评估拇指对指功能评分、前臂旋转角度、腕关节活动度和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采用Jebsen手功能测试量表评定手功能,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拇指对指功能评分与写字、叠棋子和捡小物时间呈负相关性。拇指TAM与翻纸牌和拿大的重罐子时间呈负相关性。前臂旋前角度与拿大的轻罐子时间呈负相关性。 结论:拇指对指功能评分、拇指TAM是影响测试的关键因素。术后康复应以恢复对指功能和拇指活动度为重点。术后固定时,应尽量开放无损伤部位,维持拇指活动度和对指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外伤手术修复后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7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共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进行上肢功能评分(DASH)、Carroll手功能评分(UEFT)。结果治疗后两组TAM、DASH、UE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632,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269,P<0.05)。结论基于康复花园的模拟园艺训练能有效改善手外伤患者手功能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种新理疗技术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手外伤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醋疗、静电磁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手功能康复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结合应用新理疗技术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外伤术后作业疗法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 将6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松动、关节牵伸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作业疗法.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评定上肢和手的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作业疗法可以改善手外伤患者手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88-1289
探讨手功能康复训练对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收治的手外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功能康复训练,采用主动活动度评价方法(TAM)及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MDT)评价功能恢复。观察组T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置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转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功能康复训练能提高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罗英华 《全科护理》2013,(24):2241-2242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康复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手外伤术后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和完善的护理。[结果]100例手外伤病人均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未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肌腱粘连等功能障碍。[结论]系统的康复和完善的护理是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每组探讨手内在肌训练对手外伤术后患儿手部精细动作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外伤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伤后均在6~8 h内完成清创、骨折内固定术和肌腱吻合术,其中试验组进行手内在肌功能训练及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个月后采.用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和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方法(purdue pegboard test,PPT)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个月与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期的MMDT和PPT结果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手外伤术后进行手内在肌训练,可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离不开手,手外伤后其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手外伤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现将我科对手部骨折、肌腱损伤、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程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