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下肢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00-1600
通过对50例脑血管病患进行早期下肢运动训练,观察患下肢肌力恢复情况,了解其下肢运动对脑卒中患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发病6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共治疗8周;试验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30min,每周5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徒手肌力量表(MMT)评估下肢肌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数据反馈系统评估下肢肌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MT评估、Fugl-Meyer评估、机器人客观数据评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T评估、Fugl-Meyer评估、机器人客观数据评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联合水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力训练及陆上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肌力训练及水中步行训练。于入选时、治疗9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徒手肌力评定(MMT)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9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IM、MMT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FIM及BBS评分[分别为(25.4±3.77)分、(99.8±4.86)分和(38.9±4.3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T肌力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水中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对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提出的促进技术,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后两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但训练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训练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Motomed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下肢功能的疗效评定。结果实施Motomed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Motomed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周  刘望萍  罗艳  厉勇  周虹  施加加 《中国康复》2013,28(5):345-347
目的:观察强化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进行运动控制强化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类、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以及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周后,2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下肢运动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BI、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存活患者中约70%~80%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患者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力弱、自主运动控制的丧失、痉挛、深感觉异常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3组病人均进行常规康复,A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B组增加下肢等速肌力训练,C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每周训练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值)、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组内比较,3组患者的峰力矩值、FMA评分、BBS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C组在角速度60°/s、120°/s及180°/s下的伸膝肌及屈膝肌峰力矩值、BBS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方面较两者单独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上、下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等速训练仪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增加ISOMOVE等速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肌力测定进行下肢功能的疗效评定。结果实施ISOMOVE等速训练后,机器人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MOVE等速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BFR联合运动训练组(BRE-ET)(试验组)和运动训练组(ET)(对照组)。患者在每日常规康复基础上,试验组接受运动训练和BFR联合运动训练,对照组接受每日2次运动训练。治疗前、治疗中(10天)、治疗后(20天)采用Brunnstrom分期、肌力(MMT)、肌张力(MAS)、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3次评估。结果:治疗20天后,两组偏瘫侧踝跖屈AROM与髋外展肌力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P=0.048)。两组FMA-LE、TUGT、MBI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试验组TUGT与治疗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结论:BFR结合运动训练较常规运动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对步行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普拉提组(n=30),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普拉提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普拉提系列运动训练,共10周。训练前、训练5周和10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测试、3米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0周后,两组BBS评分、MWS、TUGT时间和FMA-LE评分均改善(t>2.122, P<0.05),普拉提组改善更多(t>2.264, P<0.05)。结论较长期普拉提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澄  朱玉连  刘强  陆蓉蓉 《中国康复》2017,32(2):131-13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辅助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前后检测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测试(MMT),小腿三头肌Ashworth评分,Berg平衡量表和起立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分。结果:治疗5次后,2组MMT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改良Ashworth及TGU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辅助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为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训练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联合组在机器人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家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制定的康复计划实施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动、被动运动训练仪对其下肢进行有针对性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疗效比较。 结果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rt;0.05)。 结论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并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偏瘫侧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步行功能,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测定平均步长、步宽、步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评分、BBS评分、FAC评分、ADL评分,平均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步行、平衡运动功能,并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法对中毒引起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运动再训练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的20名观察组患者进行任务导向法的训练,2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规范化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状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BS、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效果显著。结论任务导向法对中毒引起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