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与肝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与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21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肝癌患者于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正常肝脏、肝硬化与肝癌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肝硬化与肝癌的ADC值,分析三者ADC值范围及不同b值时,ADC值对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当b值为100 s/mm2时,正常肝脏ADC值分别与肝硬化、肝癌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肝硬化与肝癌ADC值之间无差异(P>0.05);当b值分别为300 s/mm2和1000 s/mm2时,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癌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b值为300 s/mm2时,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6%和10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0.4%.当b值为1000 s/mm2时,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6.9%和100%;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5.2%和66.7%.结论 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肝脏DWI,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肝硬化与肝癌ADC值的变化规律,能为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在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进程中,目前认为肝纤维化只有处于特定阶段时经抗纤维化治疗才可以逆转。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有利于抓住抗纤维化时机及时治疗,有望促进病程逆转。慢性肝病病人肝内存在异常铁沉积,MR T2*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能检测铁沉积,可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及诊断肝硬化和肝癌。就T2*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肝硬化背景下肝癌患者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仍然较低。小肝癌早期表现常不典型,易与肝硬化良性结节混淆。MR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能从分子水平检测水分子活动受限情况,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能反映因癌变而产生的水分子信号变化,而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描述不同方向的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和范围,有助于定量分析病灶性质。本文就肝硬化HCC的DWI-ADC成像因素及其在诊断、分化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对比剂功能MR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具有无创、简便快捷及可重复性好等优势,可为MR灌注成像提供补充信息。临床上常用的非对比剂MR成像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等。对非对比剂功能MRI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神经功能、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溶栓疗效等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无需使用外源性对比剂,可以通过探测水分子的扩散特征获取生物组织的物理特征和微观结构.在心血管领域,扩散加权成像相关研究已不断开展,克服技术上的局限性,在急性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和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中体现应用价值,对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预后分析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心肌扩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6.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由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诊断其早期可逆性病变,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诊断脂肪肝和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单纯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反映卵巢肿块的血供特点、肿瘤细胞密度和生物代谢行为。在常规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就上述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及对卵巢实性肿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过程,该过程是潜隐渐进的,且肝纤维化早期阶段是可逆的。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效果、预后评估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功能MRI技术,特别是MR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的无创性定量诊断取得一定进展。着重就MR扩散张量成像对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与分期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检查。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成像技术能够在肝脏应用。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DWI在肝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功能MRI在脑梗死演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技术等,可从分子或细胞水平、物质代谢角度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脑梗死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有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现就该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寄生虫病,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晚期可并发肝功能障碍及肝癌。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血吸虫肝病,对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病变程度和病情发展及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作用。MR成像对血吸虫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常规MRI、动态对比增强MRI及功能MRI在血吸虫肝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CT确诊的5例门静脉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和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门静脉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好发部位为血管交汇处,可伴有其它血管畸形.5例中肝内型3例、肝外型2例.2例合并有肝硬化,其中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另1例伴有原发性肝癌(HCC);3例无肝硬化征象者,1例伴有门静脉双干畸形,1例伴有脾肿大但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1例未发现其它伴发病变.结论:超声、CT和MRI均可对本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SCTA能提供更为直观地三维图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肝脏乏血供病变的常规影像表现相似,故术前对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MRI是肝脏病变诊断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利用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肝胆期可以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的特点,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就多种肝脏乏血供良恶性病变的病生理特点及Gd-EOB-DTPA的MR影像征象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之一,大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均与胃肠道癌类似,易造成误诊.随着影像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如宝石能谱成像、CT灌注成像、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像、PET/CT等在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给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显著影响.就胃肠道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认识,为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增强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9例同组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Gd-BOPTA动态、延迟扫描。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R平扫+Gd-BOPTA动态扫描及联合MRI3种方法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3组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以联合MRI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BOPTA增强MRI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腺瘤(三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细胞腺瘤为一少见肝脏良性肿瘤。本文报道的3例中2例为无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的妇女,1例为老年男性。作者结合文献对其发病、病理和临床表现作了阐述,并着重对其放射性核素扫描、超声扫描、CT、MRI和肝动脉造影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以及本病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findings detected by ultrasonography (U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a 42-year-old patient with a hepatic abscess due to brucellosis. This localization by Brucella (hepatic brucelloma) is quite rare and very often is asymptomatic. A review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shows only 40 cases of an hepatic abscess due to brucellosi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by US, CT and MRI can offer important diagnostic elements, albeit not specific, which should, together with a positive serologic test, confirm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相关小肝癌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合其血供情况,总结小肝癌的MRI特点,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8个肝硬化相关小肝癌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个肝硬化相关小肝癌中,T1WI以稍低、低信号(68.8%)为主,T2WI以稍高、高信号(70.8%)为主,其中10例在T1WI同相位呈等或高信号,在T1WI反相位呈等或低信号影;19例可见假包膜。动态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有5种:无强化、边缘轻度强化、速升速降、缓升速降及速升缓降;以速升速降(35个,72.9%)为主。结论:肝硬化相关小肝癌的血供方式有5种:动脉、门脉血供均减少;动脉、门脉血供正常或略增加;动脉血供增加,门脉血供减少;门脉血供增加;动脉、门脉血供均增加。其中以动脉血供增多、门脉血供减少为主要血供方式,结合MRI信号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近年来MR分子成像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就卵巢癌分子成像的靶点选择及MR特异性对比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进一步对MR分子成像应用于卵巢癌靶向治疗及其疗效检测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