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早期视神经的病理学动态变化及髓鞘轴索损伤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研究.MOG多肽免疫C57BL/6小鼠构建EAE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正常对照组及EAE组小鼠视神经免疫后7、11、15、19 d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EAE组小鼠视神经上述时点正常髓鞘蛋白2、3-环核苷3磷酸二酯酶(CNPase)及轴索损害的标志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蛋白的动态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EAE组小鼠视神经免疫后7、11、15、19 d分别出现了逐渐加重的炎症反应;正常髓鞘蛋白CNPase的表达分别为34.35±3.72、21.40±1.75、18.10±1.35、10.88±1.00从免疫后11 d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04,5.83,P<0.05);轴索损害的标志物β-APP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82.15 ±12.35、110.00±12.14、150.95±10.87、182.73 ±9.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71,5.21,7.11;P<0.05).结论 EAE小鼠视神经在不同发病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其轴索损害不完全依赖于脱髓鞘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小鼠辅助性T细胞17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只, 随机分为LV-Ctrl组、LV-IL-23R组, 每组各6只。两组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LV-Ctrl、LV-IL-23R慢病毒;注射后7 d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主动免疫构建EAU小鼠模型。免疫后13 d开始, 每2天使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眼底并进行临床评分。免疫后30 d, 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23R、IL-17、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IL-10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 (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LV-Ctrl组比较, LV-IL-23R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更重。免疫后13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Myc抑制剂10058-F4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模型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C57BL/6J小鼠(8~10周龄)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U组,每组3只。EAU组小鼠腹腔内注射350 ng百日咳毒素,单后足和脊柱两侧皮下注射含150 μg IRBP1-20、0.8 mg结核分枝杆菌H37RA和弗氏不完全佐剂的乳化剂以诱导EAU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不给予特殊干预。免疫后13 d,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通过小动物视网膜成像系统可视化检测小鼠眼底炎性病灶,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细胞和眼球组织中c-Myc mRNA的表达。将EAU模型小鼠T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0058-F4组,10058-F4组T细胞加入50 μmol·L-1 10058-F4,对照组T细胞不给予药物干预。培养6 h后,洗去药物,将两组T细胞与IRBP1-20(10 mg·L-1)及骨髓来源树突细胞共培养,同时加入20 μg·L-1 白细胞介素(IL)-23(Th17细胞诱导条件)。采用qRT-PCR检测c-Myc、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A、IL-17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17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结果 本研究EAU组小鼠模型建立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EAU组小鼠T细胞、眼球组织中c-My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5±0.37、2.31±0.47,较正常对照组(1.01±0.02、0.99±0.05)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8);10058-F4组T细胞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0.03,明显低于对照组(1.0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10058-F4组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058-F4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为(17.97±0.91)%,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058-F4组T细胞RORγt、IL-17A、IL-17F、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1、0.51±0.06、0.58±0.15、0.75±0.03,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01、1.00±0.01、1.02±0.02、1.0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Myc抑制剂10058-F4可显著降低T细胞中c-Myc表达水平,抑制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及效应细胞因子IL-17A、IL-17F、GM-CSF的产生,负向调控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焦晓玲  彭媛  杨柳 《眼科研究》2014,(4):303-307
背景 米诺环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否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64只和米诺环素组64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用反向镊钳夹小鼠左眼视神经3s以建立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米诺环素组立即以45 mg/(kg&#183;d)的剂量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0.4ml,造模后24 h注射剂量减半,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小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7、11、14天处死并制备视网膜铺片,用4&#39;,6&#39;-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RGCs层细胞密度的变化.取各时间点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面CD11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77.50±2.38)个/0.01 mm2和(70.00±2.94)个/0.01 mm2,明显低于米诺环素组的(88.75±2.36)个/0.01 mm2和(81.00±3.92)个/0.01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6.708,P<0.01;t7d=-4.491,P<0.01);生理盐水组RGCs凋亡数分别为(12±1)个/mm和(4±1)个/mm,明显多于米诺环素组的(4±1)个/mm和(1±0)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12.832,P<0.01;t7d=3.455,P=0.026);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与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77),且两组小鼠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8.312,P<0.01;t7d=5.407,P<0.01),但在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2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70).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早期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而减少RGCs的凋亡,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LXD)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Notch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雌性Lewis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EAU模型组、LXD干预组。EAU模型组和LXD干预组大鼠诱导EAU,免疫后LXD干预组大鼠每天给予LXD灌胃处理,EAU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免疫后12 d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取三组大鼠眼球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后12 d三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及眼组织中Notch1、DL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IL-1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大鼠各组织中Th17、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表明,LXD对EAU大鼠眼部组织结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QT-PCR和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NC组相比,LXD干预组大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组织中Notch1、DLL4、IL-10、IL-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除IL-10外,其他明显低于EAU模型组(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EAU模型组大鼠的各组织中Th17/Treg比例均高于NC组,经LXD干预后,Th17细胞表达水平下降,Treg表达水平升高,两者比例趋向平衡。结论 LXD可有效降低EAU大鼠脾脏、淋巴结、眼组织中Notch1、DLL4、IL-10和IL-1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Th17/Treg细胞比例的平衡,从而有效减轻EAU大鼠的眼部炎症,保护眼部组织结构,调节全身及眼部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7、Th1和调节性T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白内障术 后眼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3月于内蒙古自 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2例JIA患儿(JIA组)和3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先天性白内障组)在白内 障手术前及术后1、7、30、90 d的血清以及手术开始时的房水。采用多组别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 和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23、IL-27、IL-17和干扰素-γ(IFN-γ)的蛋白水 平。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用于定量眼内炎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Spearman相关系数法计算JIA患者血清IL-6、IL-23和IFN-γ水平与房水闪辉值和细胞计数之间的相 关性。结果:JIA组术后1 d血清IL-23 [(612±190)pg/ml]、IL-6 [(305±82)pg/ml]、IFN-γ [(172± 43)pg/ml]、IL-10 [(202±114)pg/ml]、IL-27 [(110±43)pg/ml]和IL-1β [(106±27)pg/ml]均明显升 高,术后90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JIA组术前及术后1、7、30、90 d血清IL-1β、IL-6、IL-23、IL- 27、IL-10和IFN-γ均明显高于先天性白内障组。JIA患者血清的IL-6水平(r=0.085,P=0.002)、IFN-γ 水平(r=0.741,P=0.021)、IL-23水平(r=0.622,P=0.028)与房水闪辉值均有相关性,IL-6水平(r=0.729, P=0.006)、IFN-γ水平(r=0.669,P=0.019)与前房细胞数均有相关性,IL-23水平与前房细胞数无明显 相关性(r=0.646,P=0.051)。结论:Th17、Th1和调节性T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FN-γ在JIA 患儿血清中水平的升高可反映患者眼内炎症活动情况,血清IL-23、IL-10、IL-27和IL-1β的变化也可 以用于评估JIA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魏捷  蒋华 《眼科研究》2012,(2):121-126
背景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可以逐渐降低植片的免疫原性,有利于减轻排斥反应。但目前对于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确切的免疫排斥机制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器官培养法保存大鼠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后,部分Thl/Th2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眼局部和/或全身的表达变化。方法以36只Wistar大鼠为供体,72只SD大鼠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受体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器官培养植片组和新鲜植片组,每组36只;另选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存活时间和排斥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中自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1(IFN-1)、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内CD25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内TNF-dmRNA、IFN-1mRNA、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28亚群的表达。结果器官培养植片组的术后植片存活时间达13.78d,长于新鲜植片组的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5,P=0.000)。术后6、13、24d时,两手术组房水中IL-2、IFN-1、IL-4和TNF-α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于13d时达最高水平,新鲜植片组质量浓度最高(F=324.891、416.416、240.661、364.533,P=0.000)。术后13d时,植片内CD25表达较弱,两组间区别不明显;新鲜植片组中TNF-dmRNA和IFN-1mRNA的表达强于器官培养植片组(t=2.464,P=0.039;t=5.438,P=0.001),两组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2,P=0.457;t=0.712,P=0.497),正常角膜则无表达;3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8亚群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89,P=0.000),两手术组显著升高,但器官培养植片组水平低于新鲜植片组(P=0.016)。结论Thl/Th2因子平衡调节机制和CD28亚群可能在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 C57BL/6及B10RⅢ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其中C57B L/6小鼠免疫后眼部炎症较轻,而B10RⅢ小鼠免疫后眼部表现为典型的后葡萄膜炎病理改变.目的 观察培养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抗原特异性Th1、Th17细胞对小鼠视网膜星形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EAU中Th1及Th17细胞的致病机制. 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B10RⅢ小鼠各10只,尾根部及躯干皮下注射200 μl含有200 μg IRBP1-20或IRBP161-180抗原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共均匀注射6个点以免疫动物.流式细胞仪分析B10RⅢ小鼠模型的眼内浸润T细胞类别.分离培养C57BL/6小鼠淋巴结及脾脏IRBP特异性T细胞,分别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或IL-23以适于Th1、Th17细胞生长.将培养至第5天的Th1、Th17细胞分别加入到经干扰素-γ(IFN-γ)预处理的单层视网膜星形细胞中,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质量浓度. 结果 B10RⅢ小鼠EAU模型眼球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含有IFN-γ+、IL-17+细胞和CD45+细胞,分别占9.5%、5.1%和41.4%.IRBP1-20刺激后6d,含IL-2和IL-23培养基中IFN-γ+细胞分别为44.0%、8.0%,IL17+细胞分别为1.0%、26.0%.Th1、Th17与视网膜星形细胞相互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星形细胞死亡脱落,Th17较Th1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Th1、Th17细胞分别与星形细胞共培养48 h,两种培养基中TNF-α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0±10)、(801±2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P=0.00).结论 Th1、Th17对视网膜星形细胞均有杀伤作用,Th17细胞杀伤作用更强,在葡萄膜炎致病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杀伤过程中既有细胞直接接触作用,又有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收集34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Th2、Th17细胞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γ干扰素(IFN-γ)、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AR组的Th1、Th17细胞百分比和Th1/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h1/Th2比例明显失衡。AR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和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AR组IL-4和IL-17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IL-27和TGF-β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AR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是导致AR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背景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IL-17拮抗剂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其对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抗小鼠IL-17单克隆抗体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8~10周龄C57BL/6小鼠25只和BALB/c小鼠50只,将直径2min的C57BL/6小鼠双眼中央角膜作为供体角膜移植到50只BALB/c小鼠右眼角膜植床上,11,0尼龙线间断缝合8针,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将建立的40只角膜移植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术后腹腔内分别注射小鼠IL-17中和性抗体(IL-17中和性抗体组)或同型对照抗体(同型对照抗体组),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根据Plskova等的标准对受体角膜植片的炎症反应情况进行评分,≥5分为发生排斥反应。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受体植片炎性细胞的浸润;用逆转录PCR法对植片中的炎性细胞进行定量;应用ELISA法分析两组受体小鼠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型对照抗体组相比,IL-17中和性抗体可以提高角膜植片的存活率(P〈0.05)。IL-17中和性抗体组受体植片中性粒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mRNA含量分别为2.22±0.10、1.64±0.04、1.32±0.10,明显低于同型对照抗体组的3.61±0.08、2.69±0.06、2.1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同型对照抗体组受体小鼠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IL-12p40和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741.48±10.51)、(1156.90±69.93)、(366.13±7.93)ng/L,明显高于IL-17中和性抗体组的(529.80±13.83)、(539.58±10.74)、(173.70±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结论中和IL-17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分别采用点杂交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o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相比,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TGF-β/2/3)蛋白表达增加(P〈0.05),mRNA表达变化分别为TGF—β1升高(P〈0.05),TGF—β2降低(P〈0.01),TGF-β3未见显著改变(P〉0.05)。AGEs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细胞表面TGF—β(TGF-β1/2/3)表达上调。结论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上调。AEGs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上调。(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2514)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 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 ml,同时于即刻和48 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 d 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25 d 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 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39,P<0.05),免疫后18 d 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 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干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眼是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在干眼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炎性因子的具体作用尚有待证实. 目的 分析干眼患者眼表组织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1-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患者20例(SS组)、非SS干眼患者20例(非SS干眼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在填写知情同意书后依次进入研究队列.所有患者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问卷进行主观症状评分,并进行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采用PCR-Array法测定3个组患者眼表Th17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包括眼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IL-8、IL-22、IL-23 mRNA的表达,并分析结膜上皮细胞中IL-17A与OSD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SⅠt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SS组、非SS干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的OSDI评分分别为50.00(33.50,66.50)、45.00(35.50,55.00)和3.00(0.00,5.00),SⅠt值分别为2.50(1.00,4.00)、5.00(2.00,5.00)和15.50(10.00,18.50),BUT值分别为2.00(1.00,4.00)、4.00(3.00,5.00)和10.00 (10.00,12.00),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8.50 (6.00,12.00)、5.50(4.00,7.00)和0.00(0.00,0.00).3个组间受检者的OSDI评分、SⅠt、BUT及荧光素染色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28.13、93.66、92.25,P<0.01),其中SS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非SS干眼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72、88.43,P<0.01),而SⅠt、BUT值均低于非SS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87.46,P<0.01);非SS干眼组患者的OSDI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泪液学、眼表组织及Th17/Treg相关指标比较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泪腺注射与静脉回输两种方式诱导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异同。方法 将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泪腺注射组(NSI组)、自体PBLs泪腺注射组(ALI组)、生理盐水静脉回输组(NST组)、自体PBLs静脉回输组(ALT组),每组8只;自体PBLs通过与泪腺上皮细胞共培养以激活;ALI组予泪腺注射激活的PBLs 200μL,AL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同等细胞量的PBLs 1 mL,NSI组予泪腺注射生理盐水200μL,NS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生理盐水1 mL;造模前与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兔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浓度,泪腺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染色检测ROR-γt、Foxp3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后4周,ALI组、ALT组兔眼均观察到SIT降低、BUT缩短、FL评分增加、泪液IL-17浓度上升和IL-35浓度下降(均为P<0.05),泪腺组织HE染色见...  相似文献   

17.
陈小雄  周善璧  唐霞  彭周贵 《眼科研究》2010,28(11):1036-1041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以及对白细胞介素(IL)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胰岛素在角膜碱烧伤后早期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45只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每组15只。应用浸有1mol/LNaOH溶液的滤纸贴附于角膜中央建立Ⅱ°角膜碱烧伤模型,建模后即日起各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胰岛素各75μL/(kg.d),于实验后1、3、7d收集每只动物心脏血3mL和每只眼200μL房水,分别用ELISA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和房水中IL-1β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的变化,并对角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角膜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均可见角膜上皮缺失、基质层严重水肿和角膜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碱烧伤后第3天3组角膜上皮和基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至第7天生理盐水组角膜基质仍水肿,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基质层水肿基本消退。角膜碱烧伤后第1、3、7天,3组实验兔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兔,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实验兔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第7天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血清和房水中的IL-1β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碱烧伤后各时间点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第3天、第7天地塞米松组和胰岛素组角膜组织中IL-10mRNA浓度均明显高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早期胰岛素可以通过减少促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抑制炎性因子含量的机制起到抗炎作用,促进角膜损伤的修复。胰岛素的抗炎作用类似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Both Th17 and Th1 cells contribute to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 (EAU). Interleukin-6 (IL-6) blockade inhibits Th17 differentiation in EAU and potently suppresses ocular inflammation, although its effect on Th1 cells is unknown.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IL-6 blockad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 helper cell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1 and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in EAU of IL-6 gene knockout (KO) mice. METHODS. EAU was induced in wild-type (WT) mice and in mice lacking IL-6 (IL-6KO), IL-17 (IL-17KO), and IFN-γ (GKO) on a C57BL/6 background. Clinical scores of EAU, cytokine levels in supernatants from ocular tissue homogenates, and T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lymph nodes in each mouse were examined. To study the roles of Treg cells, EAU was induced in IL-6KO mice treated with anti-CD25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to deplete Treg cells in vivo. RESULTS. Inflammation was comparable between WT, IL-17KO, and GKO mice but was absent in IL-6KO mice. Th17 and 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 binding protein (IRBP)-specific Th1 cells were increased in GKO and IL-17KO mice, respectively, whereas both populations were reduced in IL-6KO mice. Th1-dominant EAU in IL-17KO mice was suppressed by anti-IL-6R mAb treatment. Treg cell depletion in vivo induced EAU in IL-6KO mice. CONCLUSION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EAU, IL-6 deficiency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the IRBP-specific Th1 response and enhanced the generation of IRBP-specific Treg cells. Furthermore, Treg was needed to inhibit Th1 responses and ocular inflammation in IL-6KO mic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L-6 signaling blockade in EAU involve not only Th17 cell inhibition but also IRBP-specific Treg cell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次剂量给药对兔眼的降眼压作用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兔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结膜下注射100ng/mL或400ng/mL的IL-1β 100μL,对侧眼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0.5、1、2、3、4、5、6h行表面麻醉,采用气眼压计测定眼压。将兔眼按上述B组的剂量和方法,右眼结膜下注射400ng/mL的IL-1β 100μL,左眼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周,并行眼前节、眼底、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IL-1β对眼部的毒性作用。结果100ng/mL及400ng/mL的IL-1β均可有效降低兔眼的眼压(P〈0.05),最大降眼压幅度分别为:(1.9±1.0)mmHg及(3.8±1.8)mmHg,在其有效降眼压质量浓度范围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IL-1β可有效降低兔眼的眼压,局部使用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