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与地塞米松治疗碱烧伤所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研究。24只SD大鼠,体质量180~ 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行单眼碱烧伤造模,造模后排除2只。将18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B、C碱烧伤组,每组6只,A组使用PBS缓冲液作为阳性对照组(20 µl/次,3次/d),B组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作为平行对照组,C组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作为治疗组(20 µl/次,3次/d),D组4只为空白对照组。于碱烧伤后不同时间(1、3、5、7、10、14 d)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前房积血和角膜溃疡发生例数并记录,并取角膜组织(7、14 d各一只)进行HE染色观察角膜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U检验对相应时间点多组或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4天C组角膜基质较B组清晰(U=2.00,P<0.05)。B组、C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7、10、14天均明显较A组小(U=5.00、2.00,P<0.05;U=0.00、0.00,P<0.05;U=0.00、0.00,P<0.05),且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上皮缺损面积第10、14天明显较B组小(U=0.00、0.00,P<0.05;U=0.00、0.00,P<0.05)。全程C组前房积血发生例数最少,无角膜溃疡,B组前房积血例数与A组相当且角膜溃疡最严重。第7、14天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角膜基质炎症细胞浸润和VEGF阳性细胞数目最多,B组、C组均较A组少(炎症细胞:U=2.00、0.00,P<0.05;U=0.00、0.00,P<0.05。VEGF阳性细胞:U=0.00、0.00,P<0.05;U=0.00、0.00,P<0.05)。第7、14天C组较B组角膜基质炎症细胞数目少(U=0.00、0.00,P<0.05),VEGF阳性细胞第7天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C组较B组少(U=3.00,P<0.05)。结论他克莫司对碱烧伤所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有效,且安全性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
沙翔垠  宋莉 《眼科研究》2010,28(7):591-595
目的探讨眼表应用avastin、地塞米松及联合用药对SD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大鼠CNV模型,分为4组:地塞米松组给予质量分数0.1%地塞米松局部点眼;avastin组给予5.0g/Lavastin;联合组给予5.0g/Lavastin+0.1%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裂隙灯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各组CNV的面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第6天时,对照组CNV生长接近高峰,血管粗大、密集,交织成网状;地塞米松组和avastin组CNV较短,血管稀疏、细长;联合组CNV较短,血管较稀疏、细小。实验后3、6、12d,3个组CNV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659,P=0.000;F=296.370,P=0.000;F=148.008,P=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avastin组、地塞米松组及联合组CNV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vastin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对照组角膜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层大量CNV,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地塞米松组、avastin组角膜基质排列趋于整齐,CNV明显减少,腔小且分布稀疏,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联合组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规则,CNV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对照组角膜全层VEGF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CNV区域和上皮全层。地塞米松组和avastin组CNV密度减低,角膜基质层CNV区域的VEGF表达减少;联合组CNV密度明显减低,VEGF表达微弱。结论 Avastin和地塞米松均能抑制CNV,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CNV和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4多肽免疫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As2O3组、低剂量As2O3组、环孢素A(CsA)组和生理盐水组4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5 mg/kg As2O3、0.5 mg/kg As2O3、2 mg/kg CsA及生理盐水0.2 mL。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房炎症情况,第14天时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眼球的病理变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眼球中CD3+T细胞的浸润情况,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的凋亡。结果生理盐水组和0.5 mg/kg As2O3组可见明显的虹膜充血、血管扩张和脓性渗出,5 mg/kg As2O3组和CsA组前房炎症反应程度明显较轻,与生理盐水组比较,5 mg/kg As2O3组和CsA组的临床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s2O3 5 mg=-0.656,P=0.042;tCsA=-1.308,P=0.002)。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97,P=0.00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s2O3组和CsA组的CD3+T细胞浸润明显减少。TUNEL检测细胞凋亡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As2O3可以明显抑制EAU大鼠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CD3+T细胞的浸润,未增加病变部位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S)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120只Wistar大鼠制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2.5μgAS组、5μgAS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2.5μg/0.1mLAS、5μg/0.1mLAS、0.1mg/0.1mL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各0.1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共4次。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裂隙灯下观察大鼠角膜混浊度,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分析角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2.5μgAS组、5μgAS组及地塞米松组在第7、10、14天较生理盐水组角膜混浊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gAS组、5μgAS组及地塞米松组在碱烧伤后第3天起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急性细菌性角膜炎大鼠角膜中的表达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两者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绿脓杆菌脂多糖(LPS)建立急性细菌性角膜炎大鼠模型,模型制作前30min将生理盐水和PDTC分别注射于大鼠球结膜下(分别为炎症组;PDTC预处理组),在模型制作后0.5h、1h、3h、6h、12h、24h、及72h时,分别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部表现并给予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NF-κB的活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角膜组织内ICAM-1 mRNAR的表达。结果应用PDTC预处理后,PDTC预处理组大鼠的角膜炎症状、角膜组织的损害均较炎症组明显减轻;ICAM—1 mRNA的表达也较炎症组明显降低,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DTC预处理组的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炎症组。结论NF-κB及其诱导的ICAM—1在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可有效减轻角膜炎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进而减少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对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视网膜中AREG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周龄健康英国三色短毛豚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组、ARE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右眼配戴-10.0 D透镜,左眼作为自身对照与正常对照组均不做任何处理,戴镜2周后分别测量各组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第3周开始,近视组豚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Linger注射液3 μ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分别注射500 mg·L-1 AREG抗体(R&D:MAB989-500)1 μL、2 μL、3 μL,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不做任何处理,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期间继续配戴眼镜,3周后分别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豚鼠视网膜AREG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豚鼠视网膜AREG mRNA的表达。结果 入组前各组豚鼠的初始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透镜诱导2周后近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豚鼠右眼屈光度下降,眼轴延长(均为P<0.05);各组左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射AREG抗体3次后,与近视组相比,低剂量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剂量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屈光度上升且眼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对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标记法在各组豚鼠眼球后极部、赤道部以及后极部与赤道部之间的视网膜均检测到AREG蛋白,说明AREG主要分布在眼球视网膜组织,且无部位特异性。AREG蛋白在近视组豚鼠视网膜高表达,正常对照组低表达,玻璃体内注射AREG抗体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REG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将正常对照组视网膜AREG mRNA表达量标准化为100%,近视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右眼AREG mRNA表达量分别与标准化后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得到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近视组AREG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正常对照组其次,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REG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AREG抗体后,豚鼠眼轴缩短,屈光度增加,视网膜中AREG蛋白和mRNA呈剂量依赖性表达下降。AREG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角膜铁质异物伤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给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B组不用地塞米松。观察两组角膜修复的时间。结果应用地塞米松组比未用地塞米松组的角膜修复时间缩短。结论地塞米松在角膜铁质异物剔除术后的应用,有利于角膜炎症的吸收和减轻角膜瘢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真菌性角膜炎小鼠角膜瘢痕化的影响。方法 取96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只。两组小鼠同时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雷帕霉素组模型制作前1 d按6.0 mg·kg-1雷帕霉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预处理,之后按0.2 g·L-1浓度在结膜下注射5 μL,持续3 d;对照组注射PBS溶液。造模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角膜临床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造模后各组小鼠不同时间角膜LC-3Ⅱ、α-SMA和 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336 h,对照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LC-3Ⅱ表达上调,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造模后72 h及336 h两组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α-SMA蛋白及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144 h、336 h雷帕霉素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促进自噬作用下调角膜瘢痕化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了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小鼠角膜瘢痕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近年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显示雌激素对晶状体的正常代谢有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雌激素受体(ER)表达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LECs中ERα、ERβ的表达,研究不同的雌二醇给药方法对成年去势雌性Wistar大鼠晶状体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伪手术组、去势组、去势+低剂量雌二醇点眼组、去势+高剂量雌二醇点眼组、去势+低剂量雌二醇注射组和去势+高剂量雌二醇注射组6个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鼠去势模型,每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情况.造模5个月后分别给予大鼠质量分数50%、100%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共6周或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每次0.200 mg/kg、0.400 mg/kg肌内注射,每3天一次,共6周.分别于造模后5个月及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的质量浓度,给药6周后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取其晶状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Cs中ERα、ERβ的表达.结果 大鼠卵巢切除后各组大鼠裂隙灯显微镜下未见晶状体混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ECs及晶状体纤维结构均正常.术后5个月时和用药后6周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90.527,P=0.000);用药前后大鼠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有明显差异(F=943.236,P=0.001).大鼠用药6周后,去势组、去势+高剂量雌二醇点眼组、去势+低剂量雌二醇注射组LECs中ERα、ERβ表达率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而去势+低剂量雌二醇点眼组LECs中ERα、ERβ表达率高于去势组和去势+低剂量雌二醇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高剂量雌二醇注射组LECs中ERα、ERβ表达率均接近伪手术组(ERα:28.04±6.80 vs.31.30±7.11;ERβ:25.38±5.59 vs.27.75±7.13);去势组、去势+高剂量雌二醇点眼组、去势+低剂量雌二醇注射组LECs中ERα、ERβ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伪手术组,而去势+低剂量雌二醇点眼组则较去势组和去势+低剂量雌二醇注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势+高剂量雌二醇注射组LECs中ERα、ERβ平均A值均接近伪手术组(ERα:0.1859±0.0067 vs.0.1833±0.0087;ERβ:0.1686±0.0095 vs.0.1689±0.0059). 结论 LECs 中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有关.雌激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晶状体ER表达的影响不同;低剂量雌激素点眼可能优于其他高剂量雌激素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 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丝胶治疗组给予丝胶溶液空腹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35 d。药物干预后,检测3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结果 各指标三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MDA含量、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145±0.282)mmol·gprot-1、0.232±0.027和0.761±0.058,较糖尿病模型组的(6.813±0.446)mmol·gprot-1、0.334±0.024、0.994±0.084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还原型GSH含量、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8.518±4.317)mg·gprot-1、0.591±0.054和 0.954±0.091,较糖尿病模型组的(59.890±5.932)mg·gprot-1、0.351±0.044、0.585±0.054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肿胀,神经节细胞可见空泡、水肿样改变,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轻度紊乱,病理变化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丝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的损伤,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调节人眼小梁细胞(human trabecular cells,HTCs)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和基质 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过程。方法采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zymography)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经0ng/ml(对照组)、lng/ml、10ng/ml、25ng/ml TNF-α处理24h后,细胞表达MMP-3、MMP-9的量;运用NF-κB的特异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yrrolidine dithocarba-mate,PDTC)抑制NF-κB的活化,观察TNF-α对体外培养的HTCsMMP-3,MMP-9表达影响的改变。结果运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研究均发现经浓度为1ng/ml、10ng/ml、25ng/ml的TNF-α处理的细胞在mRNA和上清液中活性蛋白水平均能增加MMP-3、MMP-9的表达,各组mRNA/β-actin吸光度比值和条带酶解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前30min加入PDTC,MMP-3、MMP-9的表达量分别较未加入PDTC组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可上调MMP-3及MMP-9的表达。PDTC能够下调TNF-α对小梁细胞MMP-3及MMP-9的表达,因此推测NF-κB可能参与MMP-3和MMP-9转录的启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中的闭锁小带蛋白1(ZO-1)对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发生有调节作用,能通过紧密连接结构构成有效的生理屏障,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长,但ZO-1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ZO-1在实验性CNV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的方法构建CNV模型,于碱烧伤后2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组小鼠CNV生长情况,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角膜组织中ZO-1 mRNA的表达.另取鼠龄和性别相匹配同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3个组,均用NaOH滤纸贴附小鼠左眼中央角膜40 s的方法构建CNV模型,造模后分别用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配制的10 mg/L的ZO-1抗体和0.2% HA配制的5 mg/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重组蛋白点眼1周,每日3次.于实验后2周摘除大鼠左眼角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CNV中的表达,鉴定CNV的形成数目和面积;采用RT-PCR法检测3个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碱烧伤角膜中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4/80、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6G的阳性细胞比例,评价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2周小鼠CNV达高峰;碱烧伤15 s组小鼠轻度、中度、重度CNV的眼数分布明显少于碱烧伤40 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2,P=O.049);碱烧伤15s组和碱烧伤40 s组小鼠角膜中ZO-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04和1.1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7,P=0.01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ZO-1抗体干预组和HIF-1α阳性对照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数多于0.2% 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590、-226.820,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组(LPS组)、HPS治疗组(LPS+HPS组)和LiCl治疗组(LPS+LiCl组)。LPS+HPS组腹腔注射400 mg·kg-1 HPS,LPS+LiCl组腹腔注射0.5 mol·L-1的LiCl 100 μL,对照组和LPS组注射等量PBS。2 h后,LPS组、LPS+HPS组和LPS+LiCl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1 mL LPS注射液,N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应用临床评分、裂隙灯照相、HE染色等检查评价炎性反应程度;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虹膜睫状体GSK3-β和核因子-κB(ne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前房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LPS注射后6 h、12 h、24 h、48 h LPS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3±0.2)分、(3.6±0.7)分、(3.9±0.3)分、(3.2±0.4)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为P<0.05),而LPS+HPS组、HPS+LiCl组和N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PS或LiCl预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产生了抗炎效果。经过HPS或LiCl处理,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虹膜睫状体磷酸化GSK3-β水平上调,NF-κB p65表达明显被抑制,前房房水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而TNF-α、IL-6、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受到抑制。结论 HPS或LiCl预处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炎性反应,这一抗炎作用与GSK3-β的抑制性磷酸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在糖尿病性干眼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干眼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干眼组102例 102眼)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84例84眼)。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干眼症状询问及相关检查如: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 in staining,FLS)评分。将两组结膜上皮细胞进行印迹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收集的泪液中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的结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与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654,P=0.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的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趋化因子3(chemokine C-C ligand 3,CCL3)、CCL4、CCL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L-1β、CCL3、TNF-α、TGF-β1等都在糖尿病性干眼患者的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高表达,并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ADP一核糖基化因子(ARF)对肿瘤细胞的增生有调节作用,抑制ARF能抑制血管的形成,但ARF抑制剂对CNV是否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ARF抑制剂在碱烧伤诱导的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龄清洁级雄性BABL/c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S对照组和ARF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30只。所有小鼠采用角膜碱烧伤诱导法构建CNV模型,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于造模后1周腹腔内注射0.5g/LARF抑制剂溶液0.5ml,每周3次,共1周,PBS对照组小鼠以同样方式注射0.5mlPBS。各组分别取24只小鼠,于造模后0、4、7、14d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ARFmRNA和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于造模后14d,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各组另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2、4、7、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CNV形成情况,并于造模后14d,采用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CD31在CNV中的表达。体外实验中应用ARF抑制剂干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Cs),CCK8法和细胞划痕法检测ARF对人RECs增生和迁移的影响。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结果造模后PBS对照组和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ARFmRNA在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在造模后14d达高峰,各组小鼠角膜中ARF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5.17,P=0.00),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P=0.18);造模后14d,ARF抑制剂干预组实验后不同时间点ARF蛋白水平相对表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7,P=0.00)。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发现,ARF抑制剂干预组CNV相对面积为0.45±0.05,PBS对照组为0.72±0.11,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全角膜铺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ARF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角膜组织CD31表达面积明显小于PBS对照组。造模后14d,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ARF抑制剂干预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为1.20+0.21,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2.4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ARF抑制剂质量浓度的增加,ARF抑制剂对人RECs的抑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P=0.02)。细胞划痕实验后24h,100μg/L和1000μg/LARF抑制剂干预组人RECs迁移距离分别为(5.46±1.32)μm和(5.04±1.68)μm,与PBS对照组的(8.49±1.18)μm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91,P〈0.05)。结论ARF抑制剂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发生,可能与其下调VEGF的表达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hymosin β4, Tβ4)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表达的影响和促进角膜愈合的观察。 方法:用1mol/L NaOH浸透的6mm直径圆滤纸片贴于兔角膜中央30s,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低中高剂量(0.1,1,10μg/50μL)Tβ4,对照组给予PBS(阴性对照组)和rh-EGF(阳性对照组)皆2次/d滴眼。烧伤后1, 3, 7, 14d肉眼观察角膜烧伤面积的变化,照相、统计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和IL-1β表达;取烧伤区角膜组织匀浆液提取细胞核蛋白,用ELISA检测NF-κB的p65亚基表达水平。 结果:角膜碱烧伤后Tβ4用药组角膜愈合率最高达到338%,相应阴性对照组为22.8%,Tβ4用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中剂量Tβ4组愈合率高于其他剂量组;Tβ4用药组NF-κB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NF-κB的p65亚基,在Tβ4用药组中表达最少(P〈0.01),IL-1β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组Tβ4促进角膜碱烧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在细胞核内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携带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短发卡式小干扰RNA(shRNA)质粒(pshHIF-1α)的纳米粒转染眼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包载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pshHIF-1α,制备纳米粒,检测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将48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12只眼),分别向玻璃体内注入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纳米粒(1.89mg/mL)、裸质粒pshHIF-1α(0.02mg/mL)和pshHIF-1α纳米粒(1.89mg/mL)。分别在注药后3、7、14、28d观察纳米粒的眼内穿透性和基因转染情况。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注射后第3天眼内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纳米粒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06%和60.2%,平均粒径为284nm,体外释药达4周。体内实验显示,载pshHIF-1α纳米粒定向聚集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GFP表达时间持续达28d。组织病理学检查眼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纳米粒可向眼底递送质粒形式的DNA,是眼部基因治疗安全、有效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理过程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将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注入所有小鼠右眼(注射眼)前房内,建立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小鼠模型。实验组中分别于HSV-Ⅰ型感染前1 d,感染后1、4 d,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2 μl注射于感染小鼠的左眼(非注射眼)球结膜下;对照组则于相同的时间段内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于感染小鼠的左眼(非注射眼)球结膜下,观察两组小鼠眼部的炎症改变并根据有无前房炎症反应、瞳孔和虹膜血管扩张、白内障形成、玻璃体混浊等行临床评分。于病毒感染后10 d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的TNF α含量。 结果 感染后,两组小鼠右眼均表现为急性炎症改变;实验组小鼠左眼炎症反应临床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有12只小鼠左眼表现程度不等的坏死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实验组有2只小鼠左眼表现为轻度的脉络膜视网膜炎,两组间视网膜、脉络膜及睫状体部位炎性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房、玻璃体腔及虹膜部位无明显差别(P>0.05)。ELISA测定结果:实验组脉络膜视网膜TNF-α含量为(60±1.25) pg,对照组脉络膜视网膜TNF-α含量为(305±1.03)pg,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局部治疗小鼠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眼内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减轻眼内脉络膜视网膜炎症反应。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45-2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在泪液缺乏型干眼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通过摘除泪腺的方法制作干眼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实验前1d及实验后1,2,4wk检测泪液的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4wk将动物脊髓离断致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膜及角膜组织中IL- 6和TNF-α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SchirmerⅠ滤纸湿长较正常组缩短(P〈0.01),泪膜破裂时间较正常组缩短(P〈0.01);IL- 6和TNF-α在两组均有表达,在实验组表达较强,对照组表达较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 6和TNF-α在泪液缺乏型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泪液缺乏型干眼的发病机制与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