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方法 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FFA检测的99例(188只眼)糖尿病患者,均经眼底镜检查除外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严重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所有患者在行FFA检测之前,拍摄眼底彩色照片,每只眼获得5张非立体、50°角视野的眼底彩色照片.根据DR国际临床分类法,对从眼底彩色照片和FFA图像获得的DR临床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眼底彩色照像诊断中度NPDR 59只眼(31.4%),重度NPDR 76只眼(40.4%);PDR53只眼(28.2%);FFA检测诊断中度NPDR 50只眼(26.6%),重度NPDR 72只眼(38.3%);PDR66只眼(35.1%).眼底彩色照像与FFA检测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κ=0.601),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即达到重度NPDR和PDR方面,两者的一致性相对较高(κ=0.652).结论 眼底彩色照像(5张50°角视野)可以为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提供有力依据,FFA检测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判断DR病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青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58-259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方法对2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23例(453只眼)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DR的FFA检查结果比检眼镜的检出结果严重。结论FFA在DR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浑浊程度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无相关性 ,以期对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64例有轻度白内障的 2型糖尿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确定视网膜病变分期 ,作为A组。对 10 1例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再行FFA检查 ,作为B组。对两组间糖尿病病史、年龄、晶状体浑浊和视网膜病变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病史≤ 5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5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病史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浑浊程度与其眼底病变程度有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水肿发生率有所增加。这对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129眼DR合并RVO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R合并RVO的患者118例中,双眼同时发病有11例22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66眼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占51.2%,58眼表现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占45.0%,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5眼,占3.9%。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均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复杂,应与单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甄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82例(364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Ⅰ期微血管瘤病变;25只眼Ⅰ-Ⅱ期患者FFA显示更多的微血管瘤及合并黄斑水肿改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1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2007-01/2009-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例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RVO)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高原地区患者行FFA检查的168例DR患者中合并RVO 16例18只眼的眼底图像特征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16例18只眼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出现CRVO有2例4只眼,其余14例皆为单眼,其中CRVO发病率高,有9只眼,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有4只眼,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5只眼.从FFA图像特征发现,RVO的发病或程度与DR无平行关系,同时还可合并分支动脉阻塞.结论 DR合并RVO眼底特征与单发的DR或RVO的眼底表现略有不同,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60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OCT检查。其中54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CT检查糖尿病黄 斑病变患者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14.54±154.13)μm。视网膜水肿者占57.1%,视网膜水肿合并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者占38.5%,合并神经上皮脱离者 占9.2%,合并CME及神经上皮脱离者占16.9%。OCT检查黄斑正常厚度及轻度水肿者,FFA主要呈限局性渗漏;中重度水肿者,FFA呈弥漫性渗漏。CME检出率FFA检查者为28.6%,OCT检 查者为58.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9,P<0.05) 。结论糖尿病黄斑病变者的OCT图像有视网膜水肿、CME及神经上皮脱离3种形态特征。OCT在检测发现CME等方面优于FFA。(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4-186)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心视网膜厚度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眼底血管充盈状态的影响.方法 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NPDR患者248例248只右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部彩色多普勒血液成像(CDFI)检查.排除中心视网膜有明显水肿、出血、渗出的其它眼底病变者.OCT测量距黄斑中心注视点1、1~3、3~6 mm处中心视网膜厚度,将患者按中心视网膜厚度分人视网膜厚度正常、变薄、增厚组.确定中心视网膜厚度正常范围为216.4~304.9 μm.中心视网膜厚度介于216.4~304.9 μm者纳入视网膜厚度正常组,<216.4 μm者纳入视网膜厚度变薄组,>304.9 μm者纳入视网膜厚度增厚组.FFA检查时,观察并记录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视网膜动脉期-静脉期(A-V)荧光充盈时间.CDFI检查时,检测各组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短动脉(PCA)的收缩峰值速度(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对比观察不同视网膜厚度组眼底血管充盈状态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同.结果 视网膜厚度正常、变薄、增厚组患者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分别为(10.42±0.51)、(10.36±0.64)、(12.94±0.46)s;视网膜A-V荧光充盈时间分别为(9.15±1.36)、(6.36±1.15)、(13.56±2.04)s.视网膜厚度增厚组与视网膜厚度正常组间(t=1.93,P=0.04)、视网膜厚度增厚组与视网膜厚度变薄组间(t=4.49,P=0.00)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厚度变薄组与视网膜厚度正常组间(t=2.13,P=0.03)、视网膜厚度增厚组与视网膜厚度正常组间(t=2.49,P=0.02)、视网膜厚度增厚组与视网膜厚度变薄组间(f=5.38,P=0.00)视网膜A-V荧光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厚度增厚组与视网膜厚度变薄组间OA、CRA、PCA的PSV(t=3.290、-5.520、-4.900)、PI(t=-4.310、-5.230、-4.390)、RI(t=4.970、6.160、5.9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NPDR患者眼底血管充盈状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新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5):448-450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45例(48只眼)DR合并RVO的患者的眼底图像及FFA特征。结果45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3例,其余为单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最多,31只眼(64.6%);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8只眼(16.7%);其它分支静脉阻塞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扩张和管壁渗漏,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患眼DR的改变,对侧眼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糖尿病并发RVO是又一特殊体征,也是严重损害视力的因素之一,应与单发的DR或RVO相鉴别,并应长期定时对眼底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FFA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82例DR患者(299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资料。采用按象限、距视盘DD数的分区方法,分别对DR患眼的NP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82例(299只眼)DR得中,有102例(145只眼)存在NP。NP出现在视网膜鼻侧、下方、上方及颞侧的发生率分别为82.76%(120/145)、76.55%(111/145)、62.07%(90/145)、52.41%(76/145);NP出现在视网膜中周部、周边部及后极部的发生率分别为83.45%(121/145)、42.07%(61/145)、13.79%(20/145)。结论 视网膜鼻侧象限,NP出现最多;视网膜中周部是NP最易、最常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 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征.因此研究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在判断DR病程和分期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评估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对判断DR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对比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DR患者136例238眼,所有受检眼先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对5张非立体、50°视野的照片进行拼图,然后行FFA检查.根据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分别对彩色眼底照相和FFA图像进行分析并行DR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38眼中,彩色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非增生型DR(NPDR)者41眼,占17.2%;中度NPDR者48眼,占20.2%;重度NPDR者66眼,占27.7%;PDR者83眼,占34.9%.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48眼,占20.2%;中度NPDR者42眼,占17.6%;重度NPDR者46眼,占19.3%;PDR者102眼,占42.9%.两者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的一致性较好(κ=0.653,P<0.01).在判断非严重威胁视力的DR(NSTDR)和STDR方面,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κ=0.812,P<0.01). 结论 根据5张50°视野彩色眼底照相拼图对DR进行临床分期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替代FFA法进行PRP时机的预测,但在判断无血管灌注区、隐匿新生血管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分期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和黄斑水肿分型。方法对1 058例糖尿病患者的2 097只患眼进行FFA检查,以FFA检查结果对DR进行分期,对黄斑水肿进行分型。分析患者糖尿病病程、视力与DR分期以及黄斑水肿分型的相互关系。并与检眼镜检查的DR分期标准进行比较,提出FFA检查的DR分期和黄斑水肿分型特征。结果2 097只眼中,无DR者124只眼,占5.9%;DRⅠ期826只眼,占39.4%;Ⅱ期563只眼,占26.8%;Ⅲ期262只眼,占12.5%;Ⅳ期254只眼,占12.1%;Ⅴ期60只眼,占2.9%;Ⅵ期8只眼,占0.4%。819只眼发生黄斑水肿,占39.1%,其中局限性水肿311只眼,占38.0%;弥漫性水肿322只眼,占39.3%;囊样水肿112只眼,占13.7%;缺血性水肿25只眼,占3.1%;增生性水肿49只眼,占6.0%。结论根据FFA检查结果将DR分为 6期:Ⅰ期为检眼镜检查分期标准中的1、2期合并;Ⅱ期为检眼镜检查分期标准中的3期;Ⅲ期为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Ⅳ期为视盘和(或)视网膜有新生血管;Ⅴ期为机化增生膜形成。Ⅵ期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为局限性、弥漫性、囊样、缺血性、增生性等5型。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3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类型与视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640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检查结果、病变分型及矫正视力。结果①640只眼中,436只眼(68.1%)未见黄斑水肿,204只眼(31.9%)存在不同程度DME,其中局部水肿型116只眼(18.1%),弥漫水肿型88只眼(13.8%);②患者视力随着DME加重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视力与DME的类型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方法 正常对照组17例 (30只眼 ) ,糖尿病患者 6 8例 (114只眼 )进行矫正视力、眼压、散瞳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 30只眼 P波潜伏期为 2 7.8m s± 2 .5 7m s,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NDR) P波潜伏期为2 7.89ms± 3.2 5 m s,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BDR) P波潜伏期为 30 .90 ms± 3.2 5 m s,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DR) P波潜伏期为 34 .90 ms± 4.18ms,正常对照组与 NDR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 BDR、PD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波振幅密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分期间也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无荧光渗漏的 P波潜伏期为 2 9.82 ms± 2 .34 ms,有荧光渗漏的 P波潜伏期为 32 .98ms± 4.2 5 ms,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无荧光渗漏的振幅密度为 11.2 7ms± 3.6 5 ms,有荧光渗漏者为 8.2 4ms± 3.6 8ms(P <0 .0 5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测 ,特别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眼底无可见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其表现主要为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无灌注等。结论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经济、简便、有效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法.方法 分别采用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美国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小组确立的散瞳30度眼底七方位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对164例(308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一致性一般(k=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0.873).结论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的可靠性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