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目前仍无相关数据描述。目的:了解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项前瞻性随机试验(1999~2005年在美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其中14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18个月或24个月)时进行了系列血管内超声扫描。所有超声分析均在相同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主要观测指标:脂蛋白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的相互关系。结果:他汀治疗期间,LDL—C平均(SD)水平从124.0(38.3)mg,/dL(3.2[0.99]mmol/L)降至87.5(28.8)mg,/dL(2.3[0.75]mmol/L)(下降23.5%;P〈0.001),HDL—C水平从42.5(11.0)mg/dL(1.1[0.28]mmol/L)升至45.1(11.4)mg/dL(1.2[0.29]mmol/L)(上升7.5%;P〈0.001)。LDL—C与HDL—C比值从平均(SD)3.0(1.1)降至2.1(0.9)(下降26.7%;P〈0.001)。这些变化同时伴随平均(SD)百分粥样斑块体积的增加(从39.7%[9.8%]增至40.1%[9.7%])(增加0.5%[3.9%];P=0.001)以及平均(SD)总粥样斑块体积的减小(2.4[23.6]mm^3;P〈0.001)。在单变量分析中,LDL—C、总胆固醇、非H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平均水平和治疗引起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率显著相关,而治疗所致HDL—C变化则与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平均LDL—C水平(β系数,0.11[95%可信区间,0.07~0.15])以及HDL—C升高(β系数,-0.26[95%可信区间,-0.41--0.10])依然为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独立预测因子。动脉硬化显著消退(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减少≥5%)见于治疗期间LDL—C水平低于均值(87.5mg/dL)和HDL—C升高百分比大于均值(7.5%;P〈0.001)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在LDL—C显著降低以及HDL上升〉7.5%时,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这些结果提示他汀治疗的获益源自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降低以及HDL.C的升高。尽管血脂水平的这些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但是后者是否可以转化为临床事件的显著减少,并改善临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总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数量以及斑块总积分分别为(1.21±0.01)mm、(1.57±0.02)个和(5.11±0.05)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65±0.09)mm、(2.71±1.17)个、和(6.65±0.1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82,10.923,9.983,P=0.012,0.021,0.02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2,12.193,10.672,P=0.031,0.019,0.02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52,P=0.072)。结论常规降压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减少颈动脉斑块数量。  相似文献   

4.
5.
杨晖  胡伟  张大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5):451-453
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和调脂外的作用减少了冠心病的发生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对冠脉斑块能够起到延缓、阻止乃至逆转的作用。血管内超声检查是目前可以使用的最主要的检测冠脉斑块手段,系列血管内超声检查测定的参数变化如斑块横截面面积或斑块负荷体积百分数的变化已成为临床试验评估包括他汀类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或药物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试验终点。强化调脂治疗的益处已被整合到目前国际或国内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颈动IMT、斑块面积减小(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CA患者80例,根据瑞舒伐他汀用量分为低剂量组(10 mg/d,40例)和高剂量组(20 mg/d,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TC、TG、HDL-C、LDL-C、FMD、LVEF、hs-CRP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72.5%(P<0.05).结论 对CA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在调节血脂、改善心功能、缓解炎性反应、降低病变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闫伟  王有恒  冯军鹏  陈岚  林小娟 《吉林医学》2013,34(23):4698-46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169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和厚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患者TC、TG、LDL-C、HDL-C、HCY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冠心病终点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邱晓华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31-732,73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给予脑梗死正规治疗,并进行为期9个月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血脂、C反应蛋白和治疗后6个月、9个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或住院患者102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5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病人血管体积、管腔体积、斑块体积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结果 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高励 《四川医学》2010,31(2):194-19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2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回声性质、大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IMT分别为(0.914±0.069)和(1.1±0.141),12个月IMT分别为(0.829±0.076)和(1.114±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数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的大小低于治疗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斑块的厚度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变薄,治疗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数量治疗组较对照组也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隐定和缩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能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有34例患者。我院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阿托伐他汀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9.4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该疗法可减轻患者的心悸、胸闷及头晕等的症状,减少其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DL-C、HDL-C、hs-CRP以及冠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和斑块数量。结果治疗后LDL-C和hs-CR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和斑块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使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明显缩小,数量明显减少,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昭华  钟远伦 《西部医学》2009,21(7):1180-118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晚1次;对照组51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氟伐他汀胶囊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胶囊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8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 mg,1次/d,晚餐时或晚餐后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30-3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以及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水平为(1.22±0.56)mm,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15±1.17)mmol/L、TG为(1.43±0.49)mmol/L、HDL-C为(1.33±0.47)mmol/L、LDL-C水平为(2.39±0.56)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LDL-C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于航光 《中外医疗》2014,(36):106-107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及厚度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