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道强  刘红健 《陕西中医》2009,30(9):1174-1175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用通腑化瘀汤(大黄、厚朴、枳实、牛黄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加常规治疗(血塞通干粉针400m g配合5%葡萄粮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1次,拜阿斯匹林0.1g,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常规治疗,连用14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服用通腑化瘀汤后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具有通腑化瘀,活血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愈显率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愈显率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重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月针灸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效,联合干预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辉 《陕西中医》2011,32(10):1293-129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再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4周后对两组疗效、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其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其显效率与其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巴塞尔指数明显升高(P<0.05)。患者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的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的缺损,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观察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根据具体病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而FMA和BI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MA和BI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熏洗患肢、穴位按摩,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4 d。分别于治疗第14天及随访第28、60天对2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远期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按摩,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弹拨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峰  李珍斌 《陕西中医》2010,31(7):893-895
目的:观察弹拨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KOA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弹拨联合中药熏洗(归尾、红花、苏木、白芷、姜黄、灵仙、羌活、五加皮、海桐皮、牛膝、土茯苓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结论:弹拨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72例,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给予中医康复技术,基础治疗除基础干预外,还增加中药注射剂早期介入,辨证中药汤剂,中药泡洗。西医组为现代康复技术和基础干预。两组各观察14d,观测指标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ADL-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ADL-R量表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干预缺血性中风具有治疗作用,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龙通脑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丹龙通脑汤,每天1剂,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93.3%VS 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与对照组(P0.05)。结论:丹龙通脑汤可明显提高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3.
早期介入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理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7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理疗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24h内)加用中医手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理疗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NIHSS评分,早期中医理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理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万群  闫东升  杜慧萍 《陕西中医》2010,31(10):1359-1361
目的:观察系列中药膏剂防治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0例患者根据症候辨证分为风证、火证、痰证、瘀证、气虚证、阴虚证、神闭证7型灵活组合处方分别采用祛风膏、清火膏、七星膏、丹芎活血膏、五君膏、育阴膏、醒神膏进行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风系列中药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证,降低中风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是预防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治遂汤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神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功能影响分析。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另外还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等相应指标。结论:治遂汤能提高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神经患者的治愈率,而且还能降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卢爱民  尹君  李春峰  龙大伟 《光明中医》2023,(15):2946-2949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中药熏洗,观察组予以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2组治疗前、后肘部疼痛得分,采用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记录2组肘关节功能得分,并随访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2组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增高,肘部疼痛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功能得分增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洗和浮针疗法均可有效缓解肘部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但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梁燕  张保朝  付国惠 《新中医》2021,53(3):60-63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现代医学疗法与康复技术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MAS评分、CSI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3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现代医学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痉挛程度,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巨刺法在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普通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组)、C组(巨刺联合中药治疗组),对比治疗前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值和ESS分值,用Barthe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对比部分血液流变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C组BI指数及ESS分值数最高,NIHSS分值最低,血沉、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为三组最低;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43%,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巨刺法能显著缓解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尚书 《中医杂志》2002,43(8):595-596,60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中药活脑方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7%,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