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肺癌转移的肿瘤微环境与中医痰毒的相关性。提出痰毒产生的病理过程、痰毒的病理特点、转移微环境与痰毒的相似性以及治疗肺癌转移的靶点为痰毒,化痰解毒为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辨析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认为,毒邪是肝衰竭的病因,毒邪的范围应包括外毒和内毒两方面。在我国外毒主要指病毒性肝炎,内毒是因外毒入侵导致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所产生的对机体有特殊而强烈损伤作用的病理产物,可能涉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性“毒”、细胞因子“毒”、炎性因子“毒”、内毒素“毒”、脂质过氧化“毒”等。毒为致病之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瘀、痰为病变之本,并且毒与瘀、痰又可互为因果,“毒”、“瘀”、“痰”胶结为本病基本病机病理,故相对应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解毒、化瘀、祛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痰瘀致毒与中风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痰瘀毒邪引起中风。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虚瘀痰毒病因病机实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淤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与痰浊、毒邪密切相关。从中医痰毒论治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方法。根据酒精性肝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高血压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毒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根据顽固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气虚、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毒邪致病损伤肺络贯穿肺胀的始终而最终成为肺胀神昏发病的重要病机,肺胀神昏发病的毒邪主要有痰毒、瘀毒和热毒,常形成痰、瘀、热毒相互交结上蒙神窍,为临床从毒论治奠定基础。治瘀痰之毒之法可为肺胀神昏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顾乃龙教授认为肺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毒邪,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责之痰瘀毒热。临床治疗肺癌应兼顾扶正与祛邪,以解毒散结贯穿治疗始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顾教授将肺癌分为痰浊蕴肺、气滞血瘀、毒邪蕴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五种证型,随证用药,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9.
痰瘀致毒与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这个病机,阐述了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以及痰瘀毒邪如何引起中风的机理。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时均会产生虚火之证,虽古今医家各从自身阐发的某一物质亏虚进行论述,但均引入了相火概念,并认为潜藏的相火由于某因而致向上妄动,从而形成虚火火热之象。临证虚火需全面辨明寒热真伪,方能正确施治,各家理论在虚火论治上体现了异曲同工之妙,需充分发扬以助高效辨治现代疾病。  相似文献   

12.
李杲"阴火说"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阴火”理论历来有不同解释,经反复分析原文,认为“阴火”是指下焦离位之邪火,乃为病理之火,与元气不两立,又称“心火”。对“阴火”诊治之法,认为病因是脾胃元气,病机是气火失调,治疗特点是甘温益气、升阳泻火。  相似文献   

13.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主要论述了"水、火、气、味"的属性和相互转化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在生理状态时"气"与"火"可以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时"气"与"火"相因为病。本文从"壮火食气"是成人斯蒂尔病病机转化的关键,治疗宜清热泻壮火与补气益少火并举,"壮火食气"是激素产生毒副作用以及对其依赖的主要原因和验案举例等几方面论述了《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中脏腑者,临床以阳闭者居多,病机多属风火上扰清窍,且多兼夹痰热腑实,故治宜泻火通腑,潜阳熄风,化痰活血为主,泻火通腑尤为重要。本证经积极救治,可由重转轻,转为中经络证;若邪大局 衰或失治误治,则可由闭转脱,出现危象。  相似文献   

15.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于心,主神明,总领全身气血阴阳,抑制相火僭越。相火于五脏,在君火的统摄下,支配各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又能抑制君火过及。君火相火是人体生理之火的主要内容,"君火"寄于"心""相火"寄于五脏,君火可以激发相火,又可以抑制其过亢使其归于本位;相火是君火的基础,为君火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代君行令,同时防止君火过及。两者互根互用,互相影响,任何偏颇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火针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CL  Liu QJ  Yang P  Fu AJ  Zhu J  Wang HH 《中国针灸》2010,30(10):819-821
目的:对比火针与毫针针刺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褥疮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4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针刺组,每组27例。火针组给予火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均针刺疮面及疮周阿是穴,观察两组疗效及不同分期患者所需治疗疗程。结果:火针组疗效满意率为91.4%(53/58),针刺组为75.9%(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褥疮Ⅲ和Ⅳ期患者的疗程数较Ⅱ期患者显著增加(均P0.05),火针组Ⅲ和Ⅳ期患者的疗程较针刺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火针治疗褥疮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是治疗褥疮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丽冰  孙晓  王美娜  李岩  黎明修  任明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60-1264
通过解读《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和金元医家对其发挥和应用,总结归纳火郁证的证候特点,从而为临证时治疗火热内郁病证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文章阐述了火性的特点,火郁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以及金元医家对“郁火”致病的治疗大法。临证时无论治疗外感火热还是内伤发热,在了解疾病特点、进展阶段的基础上,明辨火郁成因,根据病位病势进行加减用药,使气机通畅,郁开热散,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李东垣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阴火致消"独创升阳散火法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意义深远。本文从李东垣治疗消渴方剂入手,就阴火理论对消渴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晓辉 《河南中医》2000,20(1):13-14
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非自外入,而是由于脏腑功能活动失调所产生。其为患,在妇科临床有不同见症,治法亦不同:“内风”治疗重点在于滋肾阴、养肝血;“内寒”治宜温补脾肾;“内湿”治疗重在补脾;“内燥”治从滋养肝肾之阴;“内火”治法调补肝肾。  相似文献   

20.
"六气皆从火化"与"六气皆能化火"都是后人根据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概括出来的中医术语,都强调"火热病机"。二者都认为六气之间存在着转化性,而且以化生"火热"为主。"六气皆从火化"一语,既包涵"六气化火",也包涵"火化六气",还包涵"六气互化",基本符合刘完素的本意。而"六气皆能化火",仅仅强调"六气化火"一个方面,虽然突出了火热病机的重要性,但却有失刘完素的本意。二者涵义显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所谓"化"者,都应是病机(理)传(转)化,而不是病因传(转)化。病机或病理产物则常会随病程的发展、病人体质的差异、治疗用药的寒热补泻、护理措施的当否等因素而发生性质的转化。其中病人的体质是影响病机(理)转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