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亢飞  亢奇  张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11-3712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1例胃癌卵巢转移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年龄28-53岁,平均(39±11)岁,多为中青年女性。本组转移灶位于双侧卵巢者10例(48%),单侧者11例(其中右侧3,左侧8例);原发灶病理类型均为胃低分化腺癌,合并部分印戒细胞癌的15例;同时性转移14例(67%),异时性转移7例(34%,转移时间为2个月至2年)。结论胃癌卵巢转移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确诊为胃低分化癌或伴有印戒细胞癌成分时应警惕卵巢转移可能,应及时行盆腔检查以排除;手术是胃癌伴单纯卵巢转移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变化在胃癌诊断、复发与浸润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Ang-2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2周血清Ang-2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2年,检测肿瘤复发患者(复发转移组,38例)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93例)血清Ang-2与CEA含量.分析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术前和复发转移组血清Ang-2含量[(331.8±64.3)、(318.7±72.9)μ g/L]和CEA含量[(42.6±37.3)、(40.5±36.7)μ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4±32.7)、(4.2±3.1)μg/L](P<0.01).术后2周血清Ang-2含量[(211.6±75.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含量[(33.4±30.6)μg/L]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ng-2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EA(P< 0.01).血清Ang-2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均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诊断、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SOX)方案在晚期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转化治疗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及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资料,予以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5例,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症状控制率、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和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6.1%(13/36)、20.0%( 7/35)和77.8%(28/36)、60.0%(2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腹痛、腹胀、腰背酸痛总的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0.6%(29/36)和51.4%(1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随访率为97.2%(69/71).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15/35)、22.9%(8/35)和20.6%(7/34)、5.9%(2/3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6个月和4.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对同步放化疗较敏感,同步放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不良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pT1-3NoMo期胃癌患者120例,应用癌胚抗原(CEA)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的CEA表达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结CEA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P=0.011)、浸润胃壁深度(P=0.027)和淋巴管浸润(P=0.001)明显相关.术后随访(53.14±16.75)个月,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与肿瘤直径(P=0.018)和浸润胃壁深度(P=0.015)明显相关.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ITCs)和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1%(80/88)、86.36%(19/22)和40.00%(4/10),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ITCs(P=0.009)和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P=0.000),而ITCs与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10例胃癌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应划分为pN1期,重新分期率为8.33%(10/120).结论 对于pT1-3N0M0期胃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淋巴结转移数(NLMN)与淋巴结转移率(RLMN)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NLMN及RLMN进行分析,得出各自临界值,并以此临界值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临界值上下的5年生存率.结果 ROC曲线显示NLMN的临界值为5个[敏感度为85.8%,特异度为9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RLMN的临界值为21.5%(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49.3%,AUC为0.69),NLMN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RLMN(P< 0.05).进一步生存分析显示NLMN<5个和≥5个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3.2~ 65.5 (64.4±0.6)个月和53.8 ~ 60.6 (57.2±1.8)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20/23)和62.7%(47/75),NLMN<5个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NLMN≥5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MN< 21.5%和≥21.5%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2.2~65.5 (63.9±0.8)个月和53.8 ~ 63.2(61.1±1.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 (41/51)和55.3%(26/47),RLMN<21.5%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RLMN≥21.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LMN相对于RLMN对胃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术中失血量与术后腹膜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45例,观察术中失血量、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腹膜复发情况,观察术中失血量对术后腹膜复发的影响.结果 腹膜复发者术中失血量(525±220)ml,高于无腹膜复发者(375±255)ml(P<0.05);T3~T4、围手术期输血、术后未行化疗和淋巴结未见转移者术后出现腹膜复发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22±270)、(540±330)、(516±322)、(513±343)ml,显著高于同组中未出现腹膜复发者[(370±276)、(350±248)、(390±215)、(350±245)m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转移、术中失血和术后化疗情况与术后腹膜复发有相关性(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术中失血量是术后腹膜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医疗装备》2009,22(11):37-38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同一处方剂量(45Gy)时的剂量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例胃癌术后患者,分别用常规放射治疗及适形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均匀性明显优于常规照射。双肾23Gy剂量的体积比,适形放疗小于常规放疗。适形放疗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是39.3+2.3Gy,常规放疗的最大剂量是51.7+1.8Gy。结论:适形照射相对于常规照射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鹏  李为  高春  刘震 《中国校医》2007,21(6):692-693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36例)和早期肠外营养(PN)组(32例)。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及各种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病人之间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明显(P<0.05);术后第8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两组病人差异明显(P<0.05);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应为首选,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改善营养代谢,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胃癌病因,我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胃癌高发区胃癌组织P53基因的改变。90例胃癌中有45例P53基因发生改变,其中39例为点突变,6例为缺失和插入突变,P53基因点突变以G→A和A→G突变为主(66.7%),G→T和T→G占15.5%,这些结果提示P53基因改变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根据碱基突变特点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环境致癌物为甲基化致癌物和多环芳烃类致癌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44v6、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胃癌原发灶、38例胃良性病变及28例淋巴结转移灶CD44v6、P53的表达.结果 CD44v6和P53在胃癌与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和20%,52.3%和7%,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CD44v6、P5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和64.2%与未转移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4v6、P53阳性表达同胃癌分化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肿瘤侵袭转移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EN)耐受性影响因素及EN具体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序贯、渐进的方法实施EN,观察EN耐受情况,对患者EN耐受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患者EN期间的消化道症状。结果54例患者中,49例(90.74%)能耐受EN。肿瘤分期(单因素分析:X2=7.287,P=0.007;多因素分析:t=2.559,P=0.014)、手术方式(单因素分析:X2=7.825,P=0.005;多因素分析:t=2.254,P=0.043)是影响EN耐受性的因素。在耐受患者中,EN期间胃肠道症状以腹胀为主(19/49,38.8%)。结论序贯、渐进的EN方法适合胃癌术后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为外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共483例,其中实施根治切除术187例,姑息切除术93例,剖腹探查及未手术203例,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217例,肿大者266例,用SPSS13.0软件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来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姑息切除组、剖腹及未手术组组内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与肿大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7.13±2.66月、19.73±0.62月、10.16±0.96月VS10.83±0.46月、12.62±0.42月、9.34±0.26月,前两者差异显著,后者无显著差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组内姑息切除与剖腹及未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12.73±0.42月VS9.34±0.26月,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组内姑息切除与剖腹及未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19.68±0.63月VS10.16±0.96月,均差异显著。结论不论实施何种治疗,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平均和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好于肿大者;胃癌晚期患者不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否,姑息切除者要好于剖腹及未手术者;实施根治切除时应摘除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与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患病率居消化道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特点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因此,对我们从2000~2002年底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中抽取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至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占收治结核病患者的1.28%,占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4.73%。病变部位以胸腔积液合并腹腔积液病例为多(36%),其次为胸腔积液合并心包、腹腔积液(26%).再其次为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22%)、心包积液合并腹腔积液(14%)。积液均以中量为主,大量积液较为少见。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病例往往存在血行播散性结核和浸润型结核,或并发有肺外结核,结核中毒症状较为明显。结论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多是重症结核的表现,但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故易误诊,在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抽液引流和早期常规应用激素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患病率居消化道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特点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因此,对我们从2000~2002年底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中抽取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出现纵隔转移致上腔静脉综合症及呼吸道梗阻的放射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998年1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了32例食管癌要治术后出现纵隔转移行放射治疗而缓解,剂量40 ̄60Gy。结果:全部患者症状获得了暂时缓解。结论:(1)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放疗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经治疗仍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2)较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应常规行“预防性”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