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胆道外科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胆石病的变迁  过去50年中,我国的胆石病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变。胆石、胆道感染、寄生虫病曾是我国的主要胆道疾病,原发性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病的50%。1983~1985年由中华外科学会组织的全国胆石病11342例手术病例的调查,结果显示52.8%为胆囊结石,11.0%为继发性胆管结石,20.1%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16.1%,因而胆固醇性结石的相对发病率比以往已略有升高。10年之后(1992年)的第二次全国调查,在3911例胆石手术患者中,胆囊结石相对发病率明显上升,达79.9%,原发性胆管结石发病率降至6.1%,肝内胆管结石为4.7%,此种显著…  相似文献   

2.
执着追求胆石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胆石病预防的必要性胆囊结石的类型多数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目前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西方国家的胆囊结石病发病率普遍较高,文献报道为15%~20%[1]。以往我国的胆石病以胆色素结石为主,上世纪80~90年代起开始出现转变。1992年上海地区第2次胆石病调查显示胆囊结石病占全部胆道结石的78.9%,胆固醇结石占83.8%[2]。1986年国内两份大样本自然人群调查,胆石病发病率分别为8.2%(天津)和4.4%(上海)[3,4]。2000年上海地区的人群调查显示胆囊结石病的发病率增加到8.5%,70岁以上年龄组达26.0%[5],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国家水平。胆囊结石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 结果 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者的肌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18.5%)。结论 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道结石属于胆石病范畴,由于其发病率高,引起的并发症多且严重,一直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高度关注.胆道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它们不但部位不同,且发病原因和临床处理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胆石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各种胆道良、恶性病变,在急腹症病谱中其构成比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以胆固醇为主的胆囊结石比例明显提高,以胆道蛔虫症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胆石病组成的特点,自50年代初以来,经历了很明显的转变.50年代期间,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病构成我国胆道疾病的主要特点,而胆石病只占胆道外科手术病人的40%~60%,原发性胆管结石占胆石病手术病人的50%左右.此种状况至80年代初期已有改变.1983~1985年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对全国146所医院11342份胆石症手术病例的调查,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7.
海南地区胆石病的特点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份测定。结果: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的胆汁细胞培养阳性率(18.5%)。结论: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视胆囊结石成因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进行了2次大规模胆石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胆道结石的发生部位与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胆囊结石患病率显著上升,而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数大幅度下降,肝内胆管结石的降低尤其明显。而在胆囊结石中,70%~80%的结石为胆固醇性结石。  相似文献   

9.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黄志强我国的胆石病在近数十年来呈现明显的趋向性改变,从50年代的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病为主的我国胆道疾病,至80年代时胆石病成为主要的胆道疾病。而在胆石病的相对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10.
青岛及胶东地区胆管结石成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是青岛及胶东地区的常见与多发病,在胆石病病种构成比中,胆管结石始终多于胆囊结石;在胆石成分方面,始终以胆红素结石为主,是该地区胆石病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该地区胆道蛔虫病已经极少出现,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我们期望通过定期胆管结石成分调查,观察胆石成分及胆石成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胆道外科中的三大主耍疾病即结石、感染、肿瘤,近年来在研究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均取得较重要的进展。首先是关于胆石病方面。广泛的全国性的临床调查和较大数量的人群普查,都证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结石在我国和世界范围都是常见病 ,发病率高 ,并发症多 ,并且胆石病和胆道恶性肿瘤之间存在间接和直接的联系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按胆结石所在部位 ,临床上主要将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合并性结石[1] 。在对胆结石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胆结石总的发病率平均 5 6 % ,个别大城市可达 10 % ,70岁以上者达10 %~ 2 0 %。在病谱中单纯胆囊结石从过去占 5 2 8%上升至 78 9% ,占据了胆结石发病的主要地位 ,其类型主要是胆固醇结石[2 ] 。在对胆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尽管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但普遍认同该病属多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70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岁以下9.9%,40~59岁53.7%。胆囊结石90.8%,胆总管结石7.6%,肝内胆管结石1.6%。胆固醇结石67.9%,胆色素结石32.1%。结论临沧佤族地区胆石病的结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最多(67.9%),女性多于男性(2.1:1);胆囊结石均高于国内统计资料;高发年龄段为40~59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年来唐山地区胆石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证实胆石症患者6 4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石病患者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其中胆囊结石占85.29%;所有胆石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5,且男女均以胆囊结石多见;胆囊结石发病高峰年龄为41~50岁,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高峰年龄均为51~60岁;在职业构成比中,目前胆囊结石以农民(34.19%)及职员(36.82%)为主,肝内胆管结石则以农民(80.00%)为主;农民胆囊结石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结论:胆囊结石是唐山地区胆石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且农民及职员构成该病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继续重视胆石病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胆石病是常见病,其发病率似乎有增无减。胆囊结石病及其并发症占普外科门、急诊病人很大比例,根据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分析,2001年仅胆囊切除术和胆管探查术就占普外科全部手术的47.7%,2002年因病房调整原因有所下降,但仍有37.1%。然而1985年我国第1次胆石病调查时,胆石病病人只占普外科住院病人总数的10.05%,1992年第2次调查为11.5%。胆石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还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它是重症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与胆道肿瘤有密切关系,导致胆源性胰腺炎以及因治疗胆石病而产生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等。为降低胆石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高龄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8例高龄胆石病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其中胆囊结石9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术后并发症7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胆漏2例,均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其中26例>12个月,无胆道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对于高龄胆石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拓展了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扩大了手术人群。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占全国胆石病人的5%~29%,平均18%。对于胆总管结石,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月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ductexploration,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均获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 ,临床上一般将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 ,前者又以左右肝管汇合部为界 ,将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钙 ,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 ,七十年代以前曾是我国胆石病的最主要类型 ,目前在我国南方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继发性胆管结石 ,是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引起 ,近二十年来 ,随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率上升 ,继发性胆管结石明显增多。社会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使胆管结石 ,尤其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发病例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胆石病作为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在欧美地区发病率为10%~15%[1],1995年第二次全国胆石病调查显示我国胆石病占普外病人的比例上升到11.53%[2],20世纪80~90年代人群患病率为3.5%~6.5%[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西方化以及人口老龄化.估计我国胆石病(主要是胆囊胆固醇结石)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并存在相当比例的肝胆管色素结石.本文着重介绍三种胆石分子病理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环境与遗传方面的发病原因,以及预测胆囊结石危险人群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18 079例胆石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所收治胆石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我院6年期间(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8 079例胆石病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胆总管结石组、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结石组、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 胆总管 肝内胆管结石组,进行分组统计.观察各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应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升高(81.77%),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胆囊结石病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69岁,占胆囊结石总例数的76.8%;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以及单纯胆总管结石的发病高峰年龄为70~79岁,占该两组病人数量的31.29%;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年龄为40~59岁,占该组的55.94%;胆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峰年龄为60~69岁,明显高于全国的统计数字,与饮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不同部位胆石病男女比例明显不同,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结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胆石病的病种构成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胆石病占我院住院病人的比例较高,其中胆囊结石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胆石病患者,所收治患者中在发病高峰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