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天植 《陕西中医》1997,18(10):474-474
<正> 导赤散是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所创制的著名方剂,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书云:“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相似文献   

2.
冯红岩 《国医论坛》2007,22(4):52-53
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等4味药组成,原为治疗小儿心热而设.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故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在组方时体现为清热与养阴之品的配伍.至明代的《奇效良方》,把本方的应用范围扩大,用以治疗小便赤涩淋痛.  相似文献   

3.
任文英 《河北中医》2000,22(4):286-287
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药味虽少 ,但构思精巧。阮诗玮导师善用此方 ,在临床适证应用 ,每获良效 ,现将其立方特色及适证病机探讨如下。1 组方原理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份 ,入竹叶同煎而成。功用 :清心养阴 ,利水通淋。重视扶正祛邪是钱乙制方的一大特色。导赤散虽为泻剂 ,然泻而不伐正气 ,导下而不伤阴液 ,清心与养阴兼顾。表现在药物选择和配伍上 ,尤其是生地黄与甘草、木通与甘草的配伍 ,无论从中医理论 ,还是现代药理研究方面都有其精妙之处。生地黄凉血滋阴以制心火 ,其滋阴作用已被现代药理研究所证…  相似文献   

4.
复方配伍减低关木通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关木通的传统复方导赤散对大鼠的急性、慢性肾损伤。探讨其配伍、剂量、用药时间与关木通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关木通、导赤散水煎液。分别以关木通每日6g/kg、12g/kg、24g/kg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急毒实验)和每日4g/kg连续灌胃给药12周(慢毒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单味关木通药液、导赤散药液及导赤散拆方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作用,且与剂量、用药时间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配伍对大鼠造成的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均较单味关木通轻.且随剂量、用药时间的合理调配而肾毒性显著降低。复方导赤散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药液组。结论:复方导赤散配伍具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复方导赤散配伍和/或竹叶分别具有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勇  邓晓春 《中草药》2008,39(12):1805-1807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的热稳定性和配伍对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影响,探讨马兜铃酸Ⅰ的配伍减毒机制。方法HPLC法测定关木通单煎液、关木通与丹皮共煎液、马兜铃酸Ⅰ对照品单煎液、关木通单煎后药渣和关木通与丹皮共煎后的关木通药渣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结果马兜铃酸Ⅰ在纯水中煎煮后减少,并在其保留时间前又出现一个色谱峰,此峰同样出现在关木通煎煮液中。丹皮与关木通药对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量低于关木通单煎液,并且共煎后的关木通残渣中的马兜铃酸Ⅰ也低于单煎后残渣。结论马兜铃酸Ⅰ在加热的条件下不稳定,部分生成另外一种物质。丹皮与关木通配伍后没有抑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Ⅰ的溶出量,配伍减少关木通煎煮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原因是后者溶出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导赤散与单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关木通的复方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差异.方法用含有关木通的复方制剂导赤散与关木通水煎液,分别以关木通每日6g/kg、每日12g/kg、每日24g/kg、每日48g/kg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急性肾功能减退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使用关木通较单味应用关木通肾毒性低,且随配伍、剂量合理的调配而肾毒性降低显著.结论关木通单味药应用有肾毒性,且随剂量增加而肾毒性显著;复方导赤散有降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导赤散中关木通常规用量无毒.  相似文献   

7.
配伍生地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干燥藤茎,是临床常用的利尿通淋中药,连续被《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年版(一部)所收载。经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证明,关木通造成的肾毒性主要与其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有关,其中又以马兜铃酸A(AAⅠ)为主[1,2]。但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服用关木通中毒的事件,以往其毒性问题并未显现,是否是因为有些医家配伍合理,用量准确?为了深入研究,作者选取生地与关  相似文献   

8.
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含关木通的复方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差异。方法:用含有关木通的复方制剂导赤散与关木通水煎液,分别以关木通每日6g/kg、每日12g/kg、每日24g/kg、每日48g/kg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急性肾功能减退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使用关木通较单味应用关木通肾毒性低,且随配伍、剂量合理的调配而肾毒性降低显著。结论:关木通单味药应用有肾毒性,且随剂量增加而肾毒性显著;复方导赤散有降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导赤散中关木通常规用量无毒。  相似文献   

9.
木通的新生     
正木通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藤茎。功能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等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方,木通与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大黄配伍,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临床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方,木通与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配伍,功能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属心经有  相似文献   

10.
导赤散出自 《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淡竹叶组成,具有清心利水的功效,主治心经热盛之证。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 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干燥藤茎。近年来,关于关木通能够引起肾损害的问题在国际上争议较大,并受到产业界、学术界、政府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为了去除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类有毒成分,利用炮制手段达到“去毒存效”的目的,我们首先应明确其含量。文献中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有TLC扫描法[1,2 ] ,测定马兜铃酸的含量有HPLC法[3,4 ] ,测定马兜铃酸总酸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5] 。本文将报....  相似文献   

12.
关木通与白木通的来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方 《新疆中医药》2004,22(2):35-37
关木通主要功能为清热利水,通经下乳。近年来由于发现该药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导致肾功能衰竭和致癌作用,因此,欧美许多国家把这类草药及其制剂列入禁用范围,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01—06—20宣布终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13种中药产品中,就有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龙胆泻肝丸。  相似文献   

13.
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已公认关木通有毒 ,但关木通中毒的防治尚无良策。 2 0 0 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木通项下注明 :有毒 ,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但关木通临床广泛应用 ,误用或潜在中毒的危险在所难免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选择适当方法对关木通进行减毒增效。我们从有关文献[1 ,2 ] 中受到启发 ,根据中药配伍炮制增效减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首次提出并初步证实用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的研究思路。1 仪器与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 SP8-1 0 0泵 ,Spectra2 0 0紫外检测器。马兜铃酸 、 (aristolochic acid 、 ,简称AA 、AA )、马兜铃内酰…  相似文献   

14.
温枫 《山西中医》2001,17(1):23-23
小儿口腔溃疡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病机为心脾积热或为虚火上炎。导赤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钱氏治疗心热的代表方。其组成是 :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等份 ,研末 ,入竹叶同煎 ,食后温服。方中生地凉心血 ,竹叶清心气 ,木通降心火、利小便 ,甘草解毒和中 ,共导心与小肠之火 ,由小便排出。该方旨在清心热而兼养阴。笔者临床用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口腔溃疡 2例 ,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例 1:田某某 ,男 ,出生 2 3天 ,1999年 4月 17日初诊。近 2日烦躁哭闹不已 ,进乳则吐 ,腹胀 ,小便频数 ,无大便。诊见 :口舌赤红 ,流涎 ,舌…  相似文献   

15.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法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有效古籍文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86部。经考证,古籍中该方的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干燥叶,建议4味药均用生品。药物剂量与煎服方法的关键信息为“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4.13 g,加水300 mL,后加竹叶4.13 g同煎至150 mL,食后温服”。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心经热盛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导赤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导赤散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通的应用和肾毒性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斌  郑锡松  林翠凤 《中药材》2001,24(6):463-464
木通为一种利水通淋药,品种较多,常见的有关木通、川木通、淮木通、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几类。木通苦、寒、人心、小肠、膀胱经,关木通有毒。木通有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等作用,主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遍身拘痛、月经不调等。全国大部分地区所用木通为马兜铃科  相似文献   

17.
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梢四味药组成,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用于治疗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等症。笔者用导赤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中之属心经热盛之证,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草药应用不断国际化 ,马兜铃类中草药如关木通应用不当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 1 999年英国《刺血针》杂志报道了 2名因服用含有关木通的中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病例[1 ] 。 1 993年比利时公开披露了一些妇女因服用含广防己、厚朴等减肥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不幸事件[2 ] ,并被冠名为“中草药肾病” (Chineseherbnephropathy ,CHN ) ;1 96 4年 ,国内吴松寒最早报道 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3 ] 之后 ,陆续有木通肾毒性的个案报告[4~ 1 0 ] 。据初步研究 ,关木通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 (…  相似文献   

19.
木通利水,古今常用,众所周知,但对其名实不一,效用有异,毒性迭起等问题,古有混淆,今有误用。为此,进行有关木通历代的本草学考证,以澄源清流,避免误用,十分必要。 考证表明(见表 1),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药性论》首称木通;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与木通有别,但不明确,《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为毛茛科川木通;宋以降,通草、木通混称;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但李时珍提出复古名仍称通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山木通、小木通、大木通等,为毛茛科木通;而马兜铃科关木通在古书中未见描述,直至《东北药用植物志》一书始有记载,故关木通是近代医药书上应用木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中只收录了马兜铃科关木通和毛茛科川木通,而未收入木通科木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对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对大鼠利尿作用、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对体外肾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选取不同比例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通过HPLC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4%冰乙酸水溶液(42∶58),检测波长318 nm;通过大鼠水负荷动物模型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的利尿作用变化;通过大鼠急性肾损伤试验比较配伍前后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比较配伍前后关木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变化。结果:炮附子-干姜-关木通(3∶2∶1)配伍使用时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9.18%,而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没有影响,对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明显低于关木通生品,细胞活力优于关木通生品。结论:炮附子、干姜配伍关木通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毒存效作用,对解决含马兜铃酸A的中药饮片现有临床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