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GCS评分4-8分的脑损伤病人92例作前瞻性研究,实验组于早期(伤后48小时)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天鼻饲流质,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在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脑损伤早期可安全地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静脉营养配合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目标策略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实施优化流程的早期营养目标策略,对照组41例实施早期留置胃管并每日增加滴注速度的肠内营养方法,两组肠内营养实施24 h仍达不到营养目标量时辅以肠外营养.检测比较两组氮平衡情况、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能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策略,但实验组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实验组达到氮平衡、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胃肠道的不耐受、肺部感染、血糖紊乱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实施优化流程的肠内营养方式能尽快达到营养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36~48h置胃管开始能全力鼻饲,对照组于受伤2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等肠鸣音出现后(5~7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2组在营养支持前及2周后分别测定血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使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获得较多的热能和蛋白质,增加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肠内肠外复合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肠外复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肠外复合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病人的前白蛋白、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肠外复合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60例重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早期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监测指标:入院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营养指标;2周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三头肌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02-2014-02于我院接受颅脑术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于术后24h内开始实施等氮、等热量营养治疗7d。其中肠内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供给营养,肠外营养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血乳酸、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营养支持7d后,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而血乳酸、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前提下,于急性起病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液(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1 kcal/mL,20~30kcal/kg.d),经鼻饲管持续滴注,输液泵控制;对照组:采用鸡蛋羹、牛奶、肉汤、豆浆、米汤、蔬菜汁、果汁等混制成流食,5~7次/d,250 mL/次经鼻饲管给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机体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予肠内营养液连续性匀速泵入鼻饲较普通流食间歇性分次鼻饲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并发症少,同时临床实施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给予益生菌联合肠外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症外伤并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6-03因外伤入住重症医学科的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3周后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3周后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含4种益生菌酸牛奶联合肠外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肠外营养对重症脑外伤预后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40例严重脑外伤(GCS4~7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胃肠外营养组(PN组)和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PN组获得较高的氮平衡,其血清氨基酸、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及CD4细胞均高于EN组,PN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N组,且其伤后三个月时的生存质量优于EN组。  相似文献   

11.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重型TB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所有病人均予以TBI常规治疗,在入院后3 d且病情相对稳定时,观察组病人置PEG管,对照组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至少2周;除喂养途径有差异外,摄入热量、氮量和其他基础治疗均相同。监测营养治疗期间病人胃肠功能变化、并发症及治疗后1、14、28 d血清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氮平衡(NB)变化,治疗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患者早期预后。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1、14、28 d,两组患者血清ALB、Hb、N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营养液返流发生率(17.5%,11/63)和肺部感染发生率(19.0%,12/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3%(27/61)和37.7%(23/61);PP<0.05)。>结论 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早期经PEG途径营养支持治疗TBI,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标准化肠内营养后对神经功能和免疫系统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2例阿尔兹海默病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营养组患者采用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全力、百普力),对照组在入院早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留置胃管(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配置相应的食物),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结果 营养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相对稳定,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营养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是营养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神经功能指标(S-100、NSE、GFAP、MBP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中和对照组比较,营养组患者的S-100B和NSE水平、NIHSS评分显著较低(P<0.05),虽然营养组GFAP和MB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尔兹海默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标准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相关指标(S-100和NSE水平),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把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应用鼻空肠管,对照组200例应用鼻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死亡率、并发症状况。结果置管14天后,实验组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为(7.5士1.1)分,对照组为(6.8士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与置管14天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自(PA)、血红蛋自(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营养支持更有效。实验组发生误吸4例、反流8例、腹泻22例、消化道出血13例、肺感染14例,对照组发生误吸38例、反流45例、腹泻42例、胃潴留24例、消化道出血27例、肺感染59例,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19.8%,对照组死亡率为33.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作用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尽早鼻饲饮食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感染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 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 d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神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及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入院21 d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改善近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6例)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于伤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生元制剂(金双歧,2 g,3次/d)14 d.2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0d、4d、8d和15 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8天,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第15天,研究组CD3+、CD4+的表达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9/27)vs46.15%(12/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观察颅脑创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第7和14天时,血清总蛋白[(62.04±2.09)和(66.04±2.27)g/L]、白蛋白[(37.75±2.86)和(43.43±2.37)g/L]以及前白蛋白[(177.87±13.89)和(199.43±11.01)mg/L]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00);治疗第7天时胃出血发生率(14.29%,4/28)低于肠外营养组(39.29%,11/2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第14天时,肠内营养组无一例发生胃出血,与肠外营养组(14.29%,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3,P=0.12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肺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592)。提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减少胃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卒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3 d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 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 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感染率,随访60 d 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21 d,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0 d,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内压、保护脑细胞、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液恒速(100ml/h)灌注,开始为500ml·d-1,后逐渐加量至1000~2000ml·d-1。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研磨水化后自胃管注入,1260mg·d-1×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14d期间,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5,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疗效较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GCS评分,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或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