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某农村地区伤害流行特征,探索农村伤害哨点医院测模式.方法 选择某典型农村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到上述3家医院所有科室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例查.结果 2年有效伤害监测病例15 033例,其中男性占69.09%,女性占30.91%;前3位伤害原因是跌伤(31.44%)、交通伤(20.32%)和钝器伤(17.43%).结论 需根据不同的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欧  刘庆敏  李莉  宋凯  夏自成  何勇  孙军 《疾病监测》2011,26(2):155-158
目的 对浙江省富阳市2009年医院急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富阳市特有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方法 选取富阳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SPSS 13.0等相关软件对伤害发生的地点、类别、严重程度、患者职业、性别、年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数据均以构成比表示。 结果 全年累计收集伤害卡片5818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9 ∶ 1;年龄构成比以15~44岁为主(48.92%);职业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农/渔业劳动者(57.25%)、农民工(16.21%)和学生(7.92%);发生地点构成比前4位分别为工作场所(38.69%)、家中(34.99%)、街道/城区(9.68%)和城际间公路(5.45%);受伤原因构成比前5位分别为跌伤/坠落(23.22%)、钝器伤(硬物击伤) (23.08%)、动物伤(22.69%)、刺/割伤(7.87%)和交通伤(6.91%);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情况构成比前2位分别为工作时(44.90%)和空闲时(30.80%);伤害的严重程度构成比以轻微的浅表伤(61.30%)和中等程度的伤害(36.60%)为主;伤害意图构成比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5.50%)。 结论 目前,伤害仍是富阳市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并且与浙江省一般情况相比具有明显的乡村特色;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适宜富阳市实际情况的防制措施,减少各种类型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浙江省5县(市)医院急诊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鸣  俞敏  钟节鸣  丛黎明 《疾病监测》2007,22(9):619-621
目的 分析浙江省伤害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浙江省5县(市)的15所医院的急诊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年间共报告病例42 130例,男女性别比为1.99∶1;发生原因前5位为跌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街道/城区、家里和工作场所;发生时活动状态为空闲时和工作(包括去工作的路上);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中度伤害为主,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8~9月和1天中的8~11时和14~16时;伤害性质以软组织系统和骨关节系统损伤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上肢和下肢为主.结论 医院急诊伤害监测是获得浙江省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伤害报卡在全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初诊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要求对报卡信息进行审核后完成网络在线填报。 结果 2年共收集144 039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6 ∶ 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46%),常见职业有农/渔业劳动者(31.19%)、农民工(21.93%)和工人(19.56%);伤害发生地点以家(30.34%)、街道/城区(28.17%)和工作场所(26.45%)为主;主要受伤原因有跌伤/坠落(26.49%)、交通伤(22.71%)、钝器伤(18.46%)、刺割伤(12.58%)和动物伤(9.95%);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构成以空闲(43.79%)和工作(32.68%)多见;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49.85%)和中等程度伤害(46.04%)为主;伤害意图方面,超过90%的病例均为非故意伤害,男性他伤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自伤的比例高于男性。 结论 本次研究揭示了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病例的主要特征。体力劳动者是发生各类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跌伤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居民伤害情况。方法运用辽宁省某农村地区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3年间共报告病例16 641例,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生原因前5位为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落、刀/锐器伤和中毒;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家里和学校;发生时活动状态为休闲活动时和驾乘交通工具;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中度伤害为主,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和1 d中的10:00和15:00-18:0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上肢和下肢为主。结论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辽宁省农村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2012年浙江省新昌县共收集伤害病例10 97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构成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占40.99%。职业以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6.01%、24.55%和24.41%。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包括院子等)最多,占35.90%。受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为主,分别占26.58%、23.93%、22.11%、15.68%和7.79%。受伤部位以上肢比例最高,占29.59%。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98.20%。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96.43%。结论新昌县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切实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成都市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小学(中专)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分层随机抽取一个三甲医院和2个二级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到监测医院就诊首诊为伤害的中小学(中专)学生患者作为监测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类型和特征.结果 调查伤害患者共计3753例,男女性别比为2.09:1,小学生最多(56.62%),其次为高中、中专生(23.79%)和初中生(19.58%).小学生伤害前3位原因为跌落、动物咬伤、交通事故,初中生为跌落、钝器伤、交通事故,高中生为跌落、交通事故、锐器伤.1年中伤害发生时间以7-9月较高,1天中以18:00-20:00点较高.伤害部位以头部较多,伤害动机以非故意为主,但也存在自残、自杀现象.结论 动物咬伤、交通事故已成为影响成都市学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问题,应根据本市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护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8.
周毅恒  陈杨  梅丹 《疾病监测》2014,29(9):744-74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2012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收集伤害病例43 4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其中25~44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42.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3.50%)、跌倒/坠落(28.26%)、刀/锐器伤(18.57%)和机动车车祸(14.0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25.92%)、公共居住场所(23.15%)、工业和建筑场所(17.2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1.30%)为主,大部分为轻度伤害(75.92%)。结论针对不同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特别要对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跌倒伤害以及全人群交通伤害开展积极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全年累计伤害病例22 784例,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钝器伤(40.24%)、跌倒/坠落(16.46%)、动物伤(13.28%)、刀/锐器伤(11.43%)、机动车车祸(10.51%),发生地点主要是工业和建筑场所(40.80%)、公路/街道(22.65%)等;以非故意伤害事故(83.97%)和轻度伤害(76.30%)为主,机动车车祸是造成重度伤害的主要原因(55.26%);总病例在各时间段分布无明显高峰,不同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段不同(2=998,P=0.00),大部分伤害事故发生在08:00-22:00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5.51%,一天中17:00-20:00为学龄前儿童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7.43%),16:00-19:00为在校学生伤害事件发生的相对高峰时段(36.91%),00:00时段(12.85%)、20:00时段(8.38%)、21:00时段(8.38%)为自残/自杀意图伤害事件发生的3个高峰时段。 结论 职业伤害、动物伤害及交通伤害是干预重点,对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控制伤害事件发生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的流行特征,为该地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在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医院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采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绍兴市新昌县共报告伤害首诊病例9694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6∶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占37.11%;职业构成以农/渔业劳动者(29.54%)、农民工(25.06%)和工人(22.74%)为主。伤害发生地点构成前4位的依次为家中(33.41%)、工作场所(28.19%)、街道/城区(19.25%)和城际间公路(12.54%)。受伤原因前5位的依次为跌伤/坠落(26.82%)、交通伤(25.02%)、钝器伤(19.26%)、刺/割伤(17.80%)和动物伤(7.22%)。受伤部位前3位的依次为上肢(31.30%)、下肢(27.85%)和头部(27.11%)。99.72%的监测对象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97.92%的监测对象伤害意图为非故意伤害。结论浙江省新昌县伤害发生状况不容乐观,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业,亟需建立伤害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5-200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质量,探讨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力度。方法收集2005-2007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对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的数据, 并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的问题。结果 2005-2007年全省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142 969、140 014、161 991份,合格率依次为91.10%、90.71%、91.22%,总合格率为91.02%。3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sup2/sup=1.644, IP/I>0.05)。3年间市、县、镇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3.59%、93.94%、 89.34%,有统计学意义,呈市、县级别的合格率均比镇级高的趋势。监测项目中,以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率97.62%为最高,其次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95.98%和灭菌医疗用品95.6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90.67%,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3.25%。经比较各类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36768.34,IP/I<0.05)。结论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镇以下医疗机构是今后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市梅毒报告发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舟山海岛梅毒报告发病监测结果。 方法对监测数据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海岛2004-2007年累计报告各类梅毒3818例,其中Ⅰ期占30.17%,Ⅱ期占22.86%,Ⅲ期占0.37%,胎传占4.92%,隐性占41.67%。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8.62/10万,4年中年均上升率为19.84%,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47.65%。海岛地区梅毒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病例性比1∶0.87,其发病主要在20~29岁、30~39岁、40~49岁3个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5.72%,其中男性以30~39岁段最高28.05%,女性则以20~29岁段最高34.48%。早期(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的病例年龄分布,女性高峰年龄段均比男性小10岁以上,其中隐性梅毒两性相差20岁左右。梅毒发病职业构成,以家务(政)及待业者最多41.27%,其次是渔(船)民14.60%,尤其是隐性梅毒中渔(船)民占22.12%,对梅毒传播扩散构成潜在威胁。结论梅毒发病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需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共同遏制急剧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3.
张建宏 《疾病监测》2009,24(8):566-568
目的评价2000-2007年浙江省云和县鼠疫监测结果。方法在原鼠疫流行地区设立固定和流动监测点,开展室内外鼠密度、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监测;并对监测中捕获的活鼠采集脏器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同时采鼠血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3.50%、3.60%;平均染蚤率为8.55%、总蚤指数为0.130;室内、外主要鼠种分别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体蚤主要为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本地未检获印鼠客蚤。细菌分离培养3551只活鼠,未分离到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血清6511份,结果均为阴性;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法和金标法检测鼠血清11份,检出1份放射免疫沉淀试验阳性鼠血清。结论通过8年的系统监测,虽未分离到鼠疫菌,但检出放免阳性鼠血清1份,提示云和县可能存在鼠疫的疫情隐患,要加强对鼠疫的监控工作,以防止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磐安县野鼠、牛、猪、鸭和青蛙钩端螺旋体带菌情况.方法 对野鼠鼠肾、牛中段尿、猪肾、鸭肾和青蛙肾等进行钩端螺旋体菌株的分离培养.结果 2007-2009年磐安县共分离培养到钩端螺旋体菌8株,经鉴定均为黄疸出血群.野鼠分离培养到7株,带菌率为2.13%;青蛙分离到1株,带菌率为0.33%;牛中段尿、猪肾和鸭...  相似文献   

15.
胡永勤  唐爱奇  王来根 《疾病监测》2009,24(12):954-955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8年布病疫情和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生布病病例16例,共监测重点职业人群1143例,感染率为4.4%。16例患者发病均集中在1-5月,主要分布在仓前镇,占75.0%。接触不同宿主动物职业人群感染类型存在差异。接触不同类型地区的羊感染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感染与发病主要集中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有地区和时间集中趋势,传染源主要为外省输入病畜,传播途径则主要为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6.
陈忠兵  雷金宝  兰峰 《疾病监测》2012,27(8):644-64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龙游县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游县2007-2011年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例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鸭、猪肾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集鼠、蛙肾进行钩体聚合酶链反应(PCR)监测。 结果 龙游县2007-2011年钩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40/10万,患者以中年农民人群为主,女性高于男性,病例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农忙夏收季节是钩体病的高发期,全县多个乡(镇)有发病,以庙下乡发病最多;病原学监测检出钩体菌12株,以秋季热群为主,占83.33%;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1%,以黄疸出血群及秋季热群为主,分别占51.22%和39.02%;宿主动物PCR监测阳性率为28.07%。 结论 农忙夏收季节为钩体病高发季节,中年农民为重点人群;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与所检出的患者血清抗体菌群不完全一致,应继续加强对宿主动物和人群的监测,注意菌群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