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高,血压测量有一定的难度,一般以测量健侧肱动脉血压值作为常规。但在某些情况下健肢测量欠方便时,测量患者的血压是否有参考价值呢?本组对25例患者健肢与患肢的血压进行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25例病人为我院康复医学科2001年1~9月的住院病人,男13例,女12例,年龄41~83岁;脑出血8例,脑梗死17例。均为CT确诊,均为偏瘫,患肢肌张力低于BrummstromⅣ的病人。全部患者均采用上海生产的玉兔牌台式血压计。取坐位或卧位,处于安静状态,同一血压计对患者同一体位,测量患者健侧及患侧肱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手臂与健侧手臂血压测量有无差异及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1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两侧肱动脉血压,并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是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其健侧与瘫痪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无肢体动脉血管病变、患肢肌张力低于Ashworth 3级,测量任何一侧的上肢血压都能代表被检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手臂与健侧手臂血压测量有无差异及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1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两侧肱动脉血压,并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无论是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其健侧与瘫痪侧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无肢体动脉血管病变、患肢肌张力低于Ashworth 3级,测量任何一侧的上肢血压都能代表被检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62例脑梗死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患侧组81例和健侧组81例,两组均选用上肢浅静脉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健侧组静脉置管时间长于患侧组(P <0.01);健侧组输液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患侧组(P <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采用健侧静脉留置针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吴小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3-2553
目的 研究健侧代偿对偏瘫患上肢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49例颅脑损伤所致四肢瘫和偏瘫患的患侧上肢按同样的康复训练课程和技术治疗后,比较四肢瘫和偏瘫之间在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轻肌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改善方面,四肢瘫双上肢都远较偏瘫患侧上肢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偏瘫患上肢受到健侧上肢代偿的不良影响,造成习惯性弃用所致。结论 健侧代偿是影响偏瘫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宜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随机将66例脑卒中偏瘫伴吞咽障碍需插入胃管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健侧卧位加健侧鼻孔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患侧卧位和患侧鼻孔置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用时。[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置管用时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侧卧位并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是一种适合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在心电监护中健侧与瘫痪侧手臂的体温、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60例患者每天测量患侧及健侧手臂体温、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值,连续监测30d,比较患侧及健侧手臂体温、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值。结果60例患者健侧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患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的体温及收缩压分别为(36.2±0.2)℃,(142±13.9)mmHg,与患侧的(36.1±0.2)℃,(125±12。2)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45,11.200;P〈0.05)。结论老年偏瘫患者在心电监护中健侧与瘫痪侧手臂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差异;而体温、血压存在差异,建议测量体温时用健侧上臂;首次测量血压时先测量双上臂血压,若双上臂血压差值≥10mmHg时,以血压高的一侧上臂为测量肢体。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准确的测量,以保证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与抢救。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健肢功能的维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脑血管病常致肢体偏瘫,由于疾病引起精神行为的退化,极易造成健肢功能减退。作对6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同时进行健侧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使健侧肢体功能完好率选100%;而对照组健侧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脑血管病患健肢功能的维持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侧代偿对偏瘫患者上肢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所致四肢瘫和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按同样的康复训练课程和技术治疗后,比较四肢瘫和偏瘫之间在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减轻肌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改善方面,四肢瘫双上肢都远较偏瘫患侧上肢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偏瘫患上肢受到健侧上肢代偿的不良影响,造成习惯性弃用所致。结论健侧代偿是影响偏瘫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健侧组和患侧组,各64例。分别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和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7天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患侧组静脉渗漏发生率为23.4%,健侧组为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6%,健侧组为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输液较健侧输液更易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宜采用健侧肢体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MIVC状态下,肘屈曲时肱二头肌健侧的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5),肱三头肌健、患侧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伸展时肱三头肌健侧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iEMG明显大于健侧(P〈0.05)。肱三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明显大于健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有大于健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屈肌收缩还是伸肌收缩,患侧的峰力矩均明显小于健侧(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痉挛以屈肌为主,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应以训练伸肌侧肌力和抑制拮抗肌协同收缩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对静脉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 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x<'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x<'2>=4.90,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时重心的偏移对其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站立时重心的偏移情况分为重心偏向健侧组(即非瘫痪侧组,简称健侧组)和重心偏向患侧组(即瘫痪侧组,简称患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进行评测。结果健侧组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患侧组;健侧组住院时间比患侧组显著缩短(P〈0.001)。结论患者站立时重心的偏移与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相关,可作为功能恢复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偏瘫病人恢复独立行走后患肢和健肢的肌力、屈伸肌力比,探讨膝关节不稳定的原因.方法采用CybexNORM系统对1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膝伸、屈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3种角速度60、120、180(°/8)向心和60°/s离心伸屈肌峰力矩平均值健侧均高于患侧,伸肌120°、180°/8和屈肌60°、180°/s健侧峰力矩显著高于患侧(P值均<0.05),离心伸肌60°/s时(P<0.05);离心收缩大于向心收缩,峰值比(H/Q)均在40%~70%范围.60°/s膝10°位向心和离心伸肌力矩健侧显著高于患侧(P均<0.05).结论偏瘫病人伸、屈肌肌力不足是造成行走时患膝不稳(膝过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秦燕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7-50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和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输液组和健侧输液组,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则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比较两组输液10d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渗漏发生率患侧组为25%,健侧组为10%,χ2=46.75,P<0.001;静脉炎发生率患侧组为15%,健侧组为3.3%,χ2=4.9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2例老年偏瘫患者进行步态分析。结果老年偏瘫患者的双侧下肢站立相百分比增大,健侧较患侧明显,摆动相百分比减小,步频减小;步长、跨步长及步速减小;头部前倾,躯干基本保持直立位;患侧上肢较健侧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角度变化范围缩小(P<0.05);患侧肩关节屈曲内收、肘关节屈曲角度较健侧增大(P<0.05);患侧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较健侧缩小(P<0.05)。结论老年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降,上肢痉挛,步行时出现视觉代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sEMG信号的特点及规律。方法:17例偏瘫患者分为两组.A组9例均为BrunnstromⅣ期的患者,B组8例均为BrunnstromⅤ期的患者,在进行踝关节背屈最大自主收缩的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和健侧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收缩的肌电信号,并对两组的积分肌电值、协同收缩率等观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组患侧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明显高于A组(P〈0.01),B组患侧协同收缩率则明显低于A组(P〈0.01),而两组的患侧腓肠肌、健侧胫骨前肌、健侧腓肠肌积分肌电,以及健侧的协同收缩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的患侧与健侧胫骨前肌积分肌电、患侧与健侧协同收缩率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1或P〈0.05),而两组患侧与健侧腓肠肌积分肌电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恢复后期的偏瘫患者踝背屈主动肌的收缩功能及对拮抗肌协同收缩的控制能力明显好于恢复前期的偏瘫患者。sEMG作为一种简便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评价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93-199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患侧组,健侧组,每组60例,患侧组采用瘫痪上肢进行静脉输液,健侧组采用健侧上肢静脉输液。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输注7d两组间相比,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输注20d两组间上肢运动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 患侧肢体输液不仅加重患肢肿胀发生,更影响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VIBRANT动态增强MRI及其减影对乳腺癌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强  段阳  陶黎 《磁共振成像》2011,2(2):129-13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 MR减影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乳腺 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评价胸廓内、外动脉、乳腺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对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血管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侧乳腺、患侧乳腺两组的胸廓内、外动脉的I级分支和乳腺穿支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20.
<正> 多年来,一直将脑卒中偏瘫病人躯体分为患侧与健侧,但近来称“健侧”的多改称“非瘫痪侧”。其背景是对于“健侧”是否真正健康存有疑问,再者,它与患侧(瘫痪侧)是互相关连的。现就Bobath技术的理论发展来阐述上述观点的形成以及有关的治疗内容。1 刻板运动模式的形成 患脑卒中后,由于来自左、右半身不同的感觉传入,引起了患者的混乱,这意味着双侧脑半球出现了整合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