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光  周颖  张琼丹 《北方药学》2011,8(10):50-51
目的:探讨药源性肾损害的治疗,促进合理使用药物.方法:总结我院对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停用对肾损害的可疑药物,对症治疗.结果:药源性肾损害的患者基本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永华 《北方药学》2016,(12):143-144
目的:探讨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特点,为合理处置院内药源性肾损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2015年161例住院诊断为药源性肾损害病例,分别从入选患者的性别、导致肾损害种类以及导致肾损害的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药源性肾损害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占20.50%、磺胺类药物占7.45%、非甾体抗炎占9.32%、抗肿瘤药物占21.74%、利尿剂占15.53%、中草药及其组方占8.70%、抗结核药物占10.55%、其他药物占6.21%.结论:医师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警惕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同时需要加强药源性肾损害的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殷志萍  方忠宏 《上海医药》2005,26(8):360-361
目的:归纳药源性肾损害防治的研究资料,以寻求减少其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防治药源性肾损害应重视合理用药,如防止非甾体抗炎药在止痛、退热等方面的滥用;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或进行造影检查时要进行充分的水化治疗等。结论:要尽可能避免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在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应充分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药物肾损害的机制及相关因素分析,进一步提高药源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药源性肾损害的致病药物,并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96例患者中,引起肾损害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及抗病毒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脱水药类等;其中静脉给药63例,口服给药23例,其他途径10例.结论 合理用药可预防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408例药源性肾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  贾萍  徐埏  徐埏  吴斌  唐尧 《中国药业》2010,19(9):41-43
目的分析药源性肾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1999—2009年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个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及分析。结果导致药源性肾损害的药品涉及23大类121种,分布较广,居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43.63%)中药(14.71%)和泌尿系统用药(9.56%)。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09,5(12):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10,5(1):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绪玲  张永扬 《中国医药》2010,5(7):636-637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药源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肾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肾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可欣  管玫  严郁  徐珽 《中国药师》2015,(3):476-479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而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关注用药中的安全性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阐述抗菌药物药源性肾损害的病理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示临床重视抗菌药物肾损害的分布和特点,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儿童药源性血尿的药物分布及一般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1999~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儿童药源性血尿不良反应涉及23种药物,其中以抗微生物药物(204例)、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90例)为主。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儿童药源性血尿的药物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盛 《广东药学》2014,(6):444-446
目的分析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的原因与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3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案例126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90例)显著多于女性(36例);年龄段以21~50 a的青壮年发生率为最高,占76.19%;所致肾损害中以引发肾功能衰竭为最多(104例);出现ADR时间呈多样性,以1~2 d为多;出现ADR停药后并做应对处理,预后均良好。结论临床应用莲必治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注意用药前后患者尿常规和肾功能的监测,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一旦发生ADR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08例药物性急性肾损害涉及的药物、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59.3%)、非甾体类抗炎药(16.7%)、脱水药(10.2%)、抗肿瘤药物(5.6%)及其他(8.3%);86例临床痊愈,22例转为慢性肾损害。结论:要严格规范用药,早期干预,预防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药源性肾损害(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随着多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药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源性肾脏损害屡见不鲜。由于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又由于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肾脏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因而药物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所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用药,尽量避免毒副作用及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是临床医生的职责。1药物的肾脏转运大多数药物吸收后,需经肾小球滤过,近端小管分泌、远端小管重吸收和小管上皮细胞降解等代谢过程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肾脏对这…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药物使用的不断增多,药源性肾脏损害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常会出现蛋白尿、水肿、腰痛等症状出现,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肾损伤和肾衰竭。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出现药源性肾脏损害?日前,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谢院生教授追古溯今,引用循证医学证据,从药源性肾损害的机制及诊治和预防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学药品的应用日益广泛,滥用药物现象的普遍存在,使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有资料显示,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3%-5%,急性肾衰的患者中,20%-25%由药物肾损害引起,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徐航  张海霞  葛卫红 《中国药业》2011,20(2):80-80,I0002,I0003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近期药源性肾损害的文献,就其发生原因、常见药物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药物警戒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生素等药物所致的肾损害.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发生的药物所致肾损害,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导致肾损害、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13/28),NSAIDs(6/28)、抗肿瘤药物(2/28),抗高血压药(4/28)、其他(3/28);全部病例人院后,治愈10例,好转11例;转为慢性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 要做到合理用药,早期干预,预防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415例药源性致死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药源性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年~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致死个案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以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药源性致死发生率最高,占43.85%;抗微生物药、中草药、抗肿瘤药、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的致死率位居前5位;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较高比例,约31.81%。结论:严格用药指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是减少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致死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析我国药源性损害救济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药源性损害救济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分析药源性损害因素,探讨我国药源性损害的法律依据及面临的困境.结果:药源性损害事件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但我国的药源性损害救济制度尚不完善.结论:在完善药品责任立法和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建立我国药源性损害救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