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舒尼替尼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6—2021年6个中英文数据库关于舒尼替尼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7篇,涉及156例患者,283例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31~180 d的比率最高,ADR累及器官/系统以血液及淋巴系统(17.67%)、胃肠系统(15.55%)、皮肤及皮下组织类(10.60%)为主。结论:舒尼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不乏严重致死病例。在临床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情况,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减少或停止给药,以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35):4932-4935
目的:为舒尼替尼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舒尼替尼""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2006年1月-2017年3月Pub Med、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于舒尼替尼致不良反应(ADR)文献的个案报道和病例系列报道,筛选后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疾病信息、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7篇,涉及66个病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15例;患者中男性34例(51.52%)、女性32例(48.48%),男女比例为1.06∶1,平均年龄(63.4±10.5)岁。舒尼替尼主要用于治疗肾透明细胞癌,占65.15%;其次是胃肠间质瘤,占21.21%。用药8~14 d和22~28 d时ADR发生率最高(27.27%、22.73%)。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内分泌系统为主(25.76%),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1.21%)和血液淋巴系统(16.67%),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症(以4度骨髓抑制为主)。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9例,很可能57例。舒尼替尼致ADR停药后自然好转的有14例(21.21%);停药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的有27例(40.91%);需经手术治疗,严重延长病程或治疗后仍有后遗症的有17例(25.76%);死亡的有8例(12.12%)。结论:舒尼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不乏严重致死病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监测,及时处理ADR,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舒尼替尼治疗肾细胞癌(RCC)时引发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ADR监测中心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集到的北京地区医院抗肿瘤药ADR报告中筛选出使用舒尼替尼治疗RCC的ADR报告128例,按患者性别、年龄、ADR程度、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进行分类,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0岁以上男性患者是发生ADR的主要人群(85例);最常见的ADR是引发手足综合征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4例),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41例)和血液系统损害(40例);最严重的ADR是肝肾和呼吸系统的衰竭所致的死亡,共24例。结论:临床应正确认识舒尼替尼治疗肾细胞癌引发的ADR,对易于出现ADR的主要患者群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对ADR的宣传教育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1):1493-1495
目的:分析达沙替尼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公开报道的达沙替尼致ADR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纳入达沙替尼致ADR共63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用药1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25.4%);患者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53.9%);达沙替尼致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呼吸系统(40.1%)、消化系统(17.5%)和血液系统(11.7%)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腔积液(23例)、肺动脉高压(15例)、呼吸困难(8例)和腹泻(8例)等。结论:在临床使用达沙替尼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和防治其ADR,避免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跨膜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建立跨膜硫酸铵[ammonium sulfate,(NH4)2SO4]梯度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包封率,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粒径。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大于96%,平均粒径为107.5 nm。结论:以(NH4)2SO4梯度法制备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含量。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游离药物,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中苹果酸舒尼替尼的包封率。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在430 nm处有最大吸收,4.0~1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7);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1.8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6日,加拿大卫生部向医务人员发出安全警告:苹果酸舒尼替尼可能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皮肤反应~([1])。苹果酸舒尼替尼被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2])。苹果酸舒尼替尼致严重皮肤反应的潜在风险是基于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回顾而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文献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提取文献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过程和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9±17.5)岁。7例ADR在用药后4个月内发生,10例患者用药后心率均降至60次/min以下,其中6例患者心率降至45次/min以下,最低降至24次/min。10例患者的心动过缓均与克唑替尼相关,其中7例患者为严重的ADR,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虽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目前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严重ADR,需引起临床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并对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建立跨膜乙二胺四乙酸铵(triethylamine-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Et3N-EDTA)梯度制备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定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结果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大于98%,平均粒径为120.2 nm。结论以Et3N-EDTA梯度法制备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吉非替尼ADR报告,总共60位患者66例ADR,分别对其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不良反应中,61~8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最多(58.33%);62.13%的ADR在用药1个月内发生;消化系统ADR占28.79%、皮肤及其附件ADR占31.82%、呼吸系统ADR占18.18%;死亡9例。结论:吉非替尼ADR多数表现轻微,采取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需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防止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分子激酶抑制剂(small molecule kinase inhibitors, SMKIs)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接受SMKIs治疗后发生ADR的住院患者病历,从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情况、ADR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215例患者发生SMKIs相关ADR,男女性别比为1.29∶1,平均年龄(58.91±13.75)岁;涉及17种SMKIs,按照ADR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药品依次为厄洛替尼(20.47%)、吉非替尼(16.74%)、舒尼替尼(14.42%)、伊马替尼(12.56%)和索拉非尼(12.09%);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35.62%)和消化系统(31.05%)损害最为常见,多为一般ADR,亦有严重而导致停药的情况。结论 SMKIs相关ADR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监测,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提高靶向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2015~201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阿帕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从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ADR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1篇,涉及151例ADR病例。ADR多发生在46~60岁的患者(41.72%)。151例ADR中,给药剂量250 mg·d-126例,500 mg·d-1 64例,750 mg·d-1 7例,850 mg·d-1 54例;联合用药18例。发生ADR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 d,最长的为用药后10个月;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后1~3个月。ADR累及器官 系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46.35%),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19.20%),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第三是消化系统(17.23%),主要为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急性左心衰竭、快速性房颤、甲状腺功能减退为阿帕替尼新的ADR。 结论: 重视阿帕替尼所致新的,严重的ADR,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对病例中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54篇,涉及ADR共61例;ADR主要集中50岁以上患者(93.44%);ADR以心血管系统(16例)、泌尿系统(11例)和消化系统损害(11例)较为多见;严重的不良反应57例(93.44%),新的不良反应14例(22.95%),死亡4例(6.35%)。结论:仑伐替尼相关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且其中不乏新的、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ADR,应加强对仑伐替尼ADR的认识,以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3):391-396
目的:分析甲磺酸奥希替尼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8月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网上收录的甲磺酸奥希替尼ADR的案例报道,对案例中患者年龄、性别、国籍,甲磺酸奥希替尼的用法用量,ADR发生的时间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案例报道20篇,合计21例患者。患者年龄32~82岁,其中57~7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80.9%);女性(14例)多于男性;患者来自5个国家,其中日本最多(13例,61.9%)。1例患者用量为160 mg/d,其余均为80 mg/d的常规推荐剂量;用药3个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16例,76.2%),尚无用药12个月以上发生ADR的报道;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呼吸系统(11例次,45.8%)和消化系统(6例次,25.0%)为主,此外还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全身性反应、皮肤和眼部。在21例患者中,3例较轻微而继续以原剂量和频次给药;1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调整用药频次为隔日1次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剩余17例通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其中2例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临床应用甲磺酸奥希替尼前3个月应特别注意ADR的发生,尤其应注意呼吸、消化系统的AD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黑色素瘤致皮肤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相关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文献31篇,共38例次,患者年龄主要为31~80岁(89.47%);ADR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60.52%);主要临床表现为痤疮样皮疹(18.42%)、肉芽肿性皮炎(13.16%)、脂膜炎(10.53%)、纹身并发症(10.53%)及结节性红斑病变(10.53%);34例患者皮肤ADR痊愈或好转,其中2例永久停用了达拉非尼与曲美替尼,10例继续联合治疗,12例暂停联合治疗,其中11例患者好转或痊愈后重启联合治疗。在重启或继续使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中,10例再次出现ADR。结论:本研究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致皮肤系统ADR表现出不同的发生率和特征,且免疫治疗后进行靶向治疗可能增加严重皮肤ADR发生风险。临床在联合使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及时发现ADR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同时严密监测重启或继续用药所致ADR,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选择性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转移性和(或)不能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改用舒尼替尼(一日50mg,服用4周,间隔2周,一个治疗周期共为6周),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至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延长,约为安慰剂组的4倍以上.初步评价显示,舒尼替尼作为晚期肾细胞癌(RCC)一线治疗用药比干扰素α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转移性肾癌采用舒尼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54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舒尼替尼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总体生存期为2.5~66.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5±14.8)个月,患者1年存活率为72.2%,2年存活率为63.0%,3年存活率为57.4%。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ECOG(体力状况)评分、临床症状、骨转移、舒尼替尼1M-RDI(首月相对剂量密度)等,其中存在临床症状患者生存期短于无症状者(P<0.05),发生骨转移患者生存期短于无骨转移者(P<0.05),舒尼替尼1M-RDI<50%患者生存期短于舒尼替尼1M-RDI≥50%者(P<0.05),各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临床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考虑患者实际病情和首日用药剂量等多方面因素,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4月~2019年8月CNKI、WanFang Data、VIP及PubMed数据库,对收集到的恩替卡韦致ADR文献报道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国籍、原患疾病、用药剂量、合并用药,ADR出现时间、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恩替卡韦所致ADR病例46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29例,63.04%);男性35例(76.09%),女性11例(23.91%);用药剂量多为0.5 mg·d-1;用药1个月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24例,52.17%);患者主要来源于东亚国家和地区(37例,80.43%);恩替卡韦所致ADR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最多,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新的严重的ADR为视力减退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ADR关联性评价:很可能35例,可能9例,肯定2例。结论:临床应重视恩替卡韦所致ADR,尤其应关注易发生ADR的高风险人群,早期发现,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舒尼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用于既往伊马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二线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基于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结合我国相关药物和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建立Markov模型,对两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 806.19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和20 330.79元/QALM,计算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超出意愿支付阈值,舒尼替尼为优势药物。国产药组大剂量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 855.50元/QALM和15 101.70元/QALM,伊马替尼为优势药物。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一致。结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进口药组舒尼替尼治疗比大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在国产药组中大剂量伊马替尼比舒尼替尼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奥希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奥希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奥希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13例次;其年龄分布以61~80岁年龄段较多(8例,61.5%);多发生在用药后的90d内(10例,76.9%);奥希替尼致ADRs累计系统-器官主要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9例,69.2%);ADRs好转后,9例(69.2%)再次给予奥希替尼治疗,均未观测到ADRs再次发生。结论:临床使用奥希替尼时应加强用药监测,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应慎重评估再次给药后的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