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组伴周围神经病变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总结综合征型听神经病的遗传学和表型特征。方法对课题组2003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听神经病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记录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特点,并进行标准化的听力学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蜗电图(ECochG)、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 2003-2018年共收集听神经病患者531例,伴周围神经病变者69例,占12.99%;其中男性32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为1:1.16;发病年龄在0-26岁,平均14.85±5.23岁,其中婴幼儿期(≤3岁)发病4例,占5.79%;儿童期(3-12岁)发病10例,占14.49%;青少年期(12-18岁)发病36例,占52.17%;成人(≥18岁)发病19例,占27.54%。44例(63.77%)患者首发为听神经病,另25例(36.23%)首发为视力下降、四肢麻木、走路不稳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54例(78.26%)伴有耳鸣,7例(10.14%)伴有眩晕或前庭功能障碍。纯音听力图以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为主,占66.92%;听力损失程度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占68.46%。结论听神经病可伴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多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麻木、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视力下降等。综合征型听神经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听神经病,也可以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其听力学评估结果符合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听神经病患者听力转归与病程的相关性,为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1995年7月至2017年12月之间连续就诊的听神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纯音听阈变化与病程的相关性由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听神经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显著,男性占50.9%(198/389)。起病年龄0-40岁,以3岁以内和青春期前后发病最为常见。92.5%(360/389)为双侧AN。初次测听结果以上升型听力曲线最常见,占50.6%(379/749),其次为不规则型(24.3%),全聋型和平坦型占比接近(分别为10.9%和8.8%),下降型仅为4.8%,尚有0.5%为正常听力。轻度及以下听力损失最多(39.3%),其次为中度听损(32.7%),重度和极重度听损各占13.9%和14.2%。经过随访,患者的听力转归呈现较大差异,56.0%(51/94)出现听力恶化,23.1%(23/94)听力保持稳定,20.9%(20/94)得到改善。进行曲线拟合后发现,病程与AN患者听阈并非简单的直线相关性,转折点出现在病程3-4年时,在此之前AN患者听阈维持相对稳定,在此之后则表现为逐渐变差的整体趋势。结论听神经病患者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听力曲线和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阈的转归有较大个体差异。随着病程延长,整体趋向于听力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5月共收集到2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例。总结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鼓室曲线图、镫骨肌声反射、言语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特点。其中10例患者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3例,发病年龄为10~20岁,表现为进行性双耳听力下降,7例患者伴有耳鸣,最突出的表现是言语识别率差,无噪声接触史和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无家族史。22例患者听力曲线包括上升型13例,平坦型7例,高频听力下降型2例;鼓室曲线图均为A型;镫骨肌声反射均消失。所有听神经病患者ABR不能引出;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但不能被对侧白噪声抑制。耳蜗电图显示17例患者-SP/AP〉0.4,5例患者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发现。结论听神经病患者听力学检查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青少年发病,言语辨别能力甚差,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多为轻度到重度,少数为极重度,纯音听力大多为低频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一部分表现为平坦型、甚至高频下降型;②声导抗为“A”型鼓室曲线,镫骨肌声反射引不出;③DPOAE均可引出,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消失;④ABR引不出或严重异常;⑤影像学检查无任何阳性发现。听神经病的确定目前仍停留于功能性诊断,尚不能确定其病因、病变部位,详尽的听力学检查、典型的听力学表现有助干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及其听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20年6月广州开发区医院耳鼻咽喉科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统计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比较单侧听神经病和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纯音听阈,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内听道MRI检查。结果 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患者中单侧听神经病16例(3.27%),右侧9例,左侧7例;男6例,女10例;年龄9~32岁,平均21岁;平均病程为2.6年。单侧听神经病纯音听阈多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16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12例,中重度平坦型听力损失3例,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1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者与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纯音听阈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Hz频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双耳均能引出,但患耳对侧声抑制效应消失;ABR结果显示14例患耳100 dB nHL强度刺激下未引出任何波形,2例患耳90 dB nHL强度刺激下仅引出V波;VNG结果显示3例患耳单侧半规管功能减退,2例患耳出现对侧优势偏向;8例行内听道MRI检查中3例患耳听神经缺如。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临床并不罕见,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纯音听阈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完善全面听力学检查,特别是完善影像学MRI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尽量避免单侧听神经病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听力学特征,为听神经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394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患侧听力正常者54例,轻度听力损失58例,中度63例,中重度45例,重度45例,极重度31例,全聋者98例;高频听力损失最多见。24.7%患者言语识别率和纯音测听下降不成比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波形正常者8例,波形缺失者228例和其他波形异常者158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的敏感度:内听道内肿瘤85.7%,内听道外98.5%。结论 听神经瘤的听力学表型多样,听力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听力损失程度不能预判肿瘤大小;纯音测听与言语识别率不一致应警惕蜗后病变;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敏感度随肿瘤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初步调查4例神经系统遗传病合并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听力学特征等。结果 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别为: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例、Friedreich共济失调2例和Refsum病1例,听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他们均同时合并听神经病。结论 听神经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听神经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中可先后发病,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间隔感知测试是一项反映受试者听觉灵敏度的临床测试。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听力损失伴耳鸣患者进行间隔感知测试,包括在噪声中的间隔测试及500Hz、1000Hz、2000Hz频率的间隔阈值测试,并探索听力损失及耳鸣对间隔感知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听力正常者20例(40耳),听神经病患者15例(30耳),其中有耳鸣患者18耳,无耳鸣患者12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6例(45耳),其中有耳鸣患者28耳,无耳鸣患者17耳。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并对其中的耳鸣患者进行耳鸣评估测试。结果①AN组间隔感知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聋组(P<0.01)。②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听损程度≤60dB患者的间隔感知显著小于听损程度>60dB的患者(P<0.01)。③将500Hz、1000Hz、2000Hz频率下的间隔感知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对听神经病患者和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分析,时域和频域间隔感知测试结果显示,有耳鸣组和无耳鸣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不同类型的耳鸣声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的间隔感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隔感知测试结果与有无耳鸣无关,与耳鸣声类型无关,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听神经病患者(Auditory Neuropathy,AN)的听力学特征,总结不同发病年龄AN患者的听力转归情况,并对随访方案进行优化.方法 门诊确诊为AN的30例(60耳)成人患者和54例(108耳)青少年患者,分析其首诊及复诊的听力学特征.检测项目包括: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声导抗、听性脑...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病临床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63例听神经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地域分布及纯音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3例听神经病中双侧发病占95.24%(6063),单侧发病占4.76%(363)。11~20岁发病率为77.77%(4963)。女性占71.43%(4563),男性占28.57%(1863)。该病呈散在发病,但农村患者占88.89%(5663)。听力损失程度以轻、中度为主,男女间听力损失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升型和匙型纯音听阈(PTT)图的耳数占60.83%(73120)。镫骨肌声反射(AR)引出率为21.95%。言语识别率为9.94±11.89%.听性脑干反应(ABR)引不出或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或基本正常。结论听神经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农村患者高发。主要为双侧耳发病,听力损失程度呈轻、中度,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听神经病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资料、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结果 27例患者中,25例表现为双耳渐进性听力减退,1例表现为渐进性左侧听力下降,1例为查体发现。其中23例伴间断性或持续性耳鸣,3例伴头晕。纯音听力图示上升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1例患者镫骨肌反射同侧及交叉声反射均未引出,6例镫骨肌反射阈值提高。27例听神经病患者听性脑干反应53耳自波Ⅰ起全部未引出(〉100 dB SPL)。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全部可引出。结论听神经病是一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变部位可能位于听神经传入通路,或伴有脑干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传出神经通路病变;听神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