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瓣”技术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瓣”技术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注水治疗完毕后维持扩张1个月。第2期设计扩张的耳前皮瓣和未扩张的筋膜瓣,应用“双瓣”技术进行耳廓再造术。于2004~01—2008—12共应用扩张的耳前皮瓣和未扩张的耳后筋膜瓣的“双瓣”技术实施耳廓再造1427只。结果:扩张的耳前皮瓣能够清晰显现再造耳廓表面细微结构;未扩张的耳后筋膜瓣形成良好的颅耳沟,再造耳廓立体感强。结论:“双瓣”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具有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效果的方法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7-2012.12由笔者完成的204例(245耳)采用耳后皮肤扩张法完成的耳廓再造患者资料,根据再造耳廓的逼真性及双侧对称性进行Ⅰ-Ⅳ级效果评定。结果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54.7%(134/245)、42.0%(103/245)、2.9%(7/245)、0.4%(1/245)。感染、耳廓支架外露、切口裂开各2例,耳后血肿、皮下瓣部分无菌性坏死各1例,经过及时恰当处理后均顺利愈合。结论耳后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解决外观问题的良好方法,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或消除其产生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畸形小耳的残耳组织在耳廓再造成型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耳廓再造术治疗,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顺利完成耳廓再造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00%,其中1例(3.45%)出现组织皮瓣坏死及血运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利用残耳组织实施耳廓再造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总结"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经验,并探讨该方法的适应症。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根据患者年龄、耳后乳突区皮肤厚度及松紧度差异,选择年龄大于8岁、耳后皮肤松弛的患者共220例采用"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术。手术分三期完成,一期耳后扩张器置入术,二期全耳再造术,三期再造耳修整术。结果 2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196例(89.0%)患者及家属对再造耳廓形态满意,21例(9.5%)认为再造耳廓可以接受,3例(1.4%)对再造耳形态不满意。216例(98.2%)患者胸部瘢痕均未超过4cm,最短只有1.5cm,未出现明显的胸廓畸形;扩张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再造耳并发症发生率5.0%。结论"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理想术式之一。患者年龄大于8岁、耳后乳突区皮肤松弛,是"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再造耳廓位置的定位方法(苏氏定位法[1])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收集89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实验组,在耳廓再造中应用苏氏定位法对再造耳廓进行定位;以28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耳廓再造中应用目测测量法对再造耳廓进行定位。术后半年测量再造耳廓与健侧耳廓的前后、上下位置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两侧耳廓前后、上下位置差值(0.55±0.18 cm、0.43±0.15 cm)小于对照组(0.71±0.22 cm、0.63±0.19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氏定位法应用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手术中,能使再造耳廓位置更准确,优势明显,是目前耳廓再造手术中较好的定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在耳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9年1月—2022年9月武警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155例(162耳)耳廓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155例(162耳),其中5例术后出现再造耳术腔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或穿刺抽血肿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拉拢缝合、带蒂皮瓣转移或带蒂颞肌筋膜瓣覆盖外露软骨支架局部植皮修复等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均获得满意效果,再造耳廓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廓皮肤颜色正常,耳廓细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耳廓畸形患者外耳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的方法并总结6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对146例(155耳)小耳畸形患者行耳廓再造术,手术分Ⅱ期进行。Ⅰ期:采用“U”形切口,切除残耳,在耳后分离合适的腔隙,置入肋软骨耳支架,耳垂向后转位衔接于再造的耳廓下方。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掀起耳廓,耳后置入软骨块,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结果 146例患者中141例(150耳)Ⅰ期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5例(5耳)Ⅰ期术后4~6d出现皮瓣尖端坏死,范围约1.0 cm×1.5 cm,经换药后痊愈,未出现软骨外露、感染等;139例(147耳)Ⅱ期术后耳后移植皮片成活良好,7例(8耳)Ⅱ期术后出现耳后移植皮片部分成活不良,换药1周后愈合。146例患者随访94例(97耳),失访52例(58耳),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病例均无感染、软骨吸收等并发症,再造耳廓结构清晰,耳颅角稳定。结论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是耳廓再造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通过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完成全耳廓再造术,术后观察耳廓外形变化,耳廓的精细结构及双耳对称度,了解I期耳廓再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前来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外形、影像学及听力学评估,行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耳廓再造术,部分患者还同时或分期行听力重建术。术后2周起,定期观察患者耳廓外形恢复情况,了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病例102例108耳,术后随访3个月到10年,平均16个月。再造耳廓恢复良好,外形逼真,精细结构显示良好,双耳对称度佳,行听力重建手术对再造耳廓外形没有影响。结论 用该方法进行I期耳廓再造术,具有疗程短、并发症少、临床效果佳等优点。该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3D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材料支架,对照组采用常规需术中拼接的成品耳支架,均行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转移的一期全耳廓再造术,伴或不伴同期听力重建。记录手术耗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行耳廓对称度、精细结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听力重建者听力得到改善,术后言语识别阈平均改善38.6 dBHL,术后最大言语识别率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耳廓对称度和精细结构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最终每项平均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3D个性化定制耳支架植入耳再造术安全有效,可同期行听力重建,临床效果优越,可成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耳模矫形器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疗效.方法 使用耳模矫形器对61例(85耳,年龄3天~9岁)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进行矫正,其中,垂耳21耳、猿耳8耳、隐耳5耳、复合畸形耳23耳、杯状耳2耳、耳轮畸形10耳、环缩耳14耳,另外2耳属于结构畸形M arx分型中的Ⅰ度耳廓结构畸形,按初始矫正天龄将对象分为三组:≤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分子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21年6月诊治的小耳畸形患者1 057例(1 063耳),分别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耳廓的对称度、耳廓精细结构显示、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1 063耳手术均成功,耳廓形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对耳廓的7个对称度指标进行评分,均在5分以上;对耳廓的14个精细结构进行评分,945耳(88.90%)≥10分。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00%(978/1 063耳)。同期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高密度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耳再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同期行听力重建术,在再造耳廓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也可以使再造耳廓在形态上更加逼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第8肋软骨发育不良的儿童小耳畸形肋软骨支架雕刻。方法小耳畸形患者常规进行术前胸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选择第8肋软骨发育不良的患者,针对传统的肋软骨支架雕刻方法进行改进,应用全扩张皮瓣法行耳廓再造术。结果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1例小耳畸形患者为第8肋软骨短小,采用第7肋软骨进行耳轮构建,完成耳廓再造术。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4例;左侧8例,右侧3例。再造耳廓耳轮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经1年观察支架稳定,无变形和吸收,远期随访仍在观察。结论应用第7肋软骨进行耳轮构建行全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形态IU Liu,LI Huizheng,CHENG Xingjian,YANG Lei(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 Jiazhuang,Hebei逼真。  相似文献   

14.
耳廓再造术后继发缺损的手术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耳畸形是影响容貌的常见面部先天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耳廓再造术。我科主要采用扩张器法结合白体肋软骨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耳廓再造术后,由于外伤、感染等造成再造耳廓继发性局部缺损,如不及时处理,一旦出现感染,往往造成软骨支架软化、吸收、甚至取出”,导致再造手术失败.2001年1月-2005年5月期间,我科利用局部皮瓣法或颞浅筋膜瓣结合中厚植皮的方法修复了32例再造耳廓继发缺损,维持了再造耳廓形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耳模矫正的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按患儿开始治疗的日龄将其分为3组:109例(181耳)<14 d的患儿为1组,75例(117耳)14~42 d的患儿为2组,17例(20耳)43~89 d的患儿为3组;分析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治疗的显效及治愈率为93.4%,佩戴时长平均(32.4±10.8) d,并发症发生率45.9%。3组的治疗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96.7%、90.6%、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9,P=0.005);3组的矫正时长分别为(30.2±10.4)、(35.2±10.8)、(35.5±9.7) 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40,P=0.000);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59.8%和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0,P=0.001)。结论 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通过耳模矫正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4 d内开始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蒂扩张皮瓣加带蒂筋膜瓣“两瓣法”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郭再造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712例(756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全部采用“两瓣法”行耳郭再造。 结果 术后随访1~6年,712例(756耳),其中15例(15耳)术后出现钢丝外露,经及时处理,拆除钢丝后治愈;10例术后出现再造耳郭皮下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后,血肿消失;3例因术后患者保护不当,再造耳郭受压、碰伤导致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皮肤拉拢缝合,带蒂筋膜瓣覆盖表面植皮,及时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效果均满意,再造耳郭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郭皮肤颜色正常,耳郭软骨支架无外露及吸收,细微凹凸结构显示清晰。 结论 “两瓣法”耳郭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郭再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就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重建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出院计划管理对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耳畸形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107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于全麻下行耳畸形再造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出院计划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再造耳郭优良率分别为100%(57/57)、88.0%(44/50),观察组再造耳郭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7.246,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2/57)、20.0%(10/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75, P=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0.76±0.22)、(1.72±0.4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3, 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睡眠评分分别为(6.49±2.85)、(9.19±3.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2, P=0.014)。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积极性、责任心等均明显提高,可运用品管圈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论 基于品管圈的出院计划管理能促进耳畸形再造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疼痛与睡眠障碍症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耳廓模型进行全耳廓再造术的精细化优势,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方法对40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行全耳廓再造,对再造耳廓的外观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再造耳廓14个解剖结构效果评分总分为28分,医师评分大于20分的达70%,与健耳比较患者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造耳廓与健康耳的相关测量数据的相关性更好,其立体感强、个性化、自然逼真,再造耳廓14个解剖结构存在。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结合3D打印行全耳廓再造,较精细,个性化强,是耳廓较理想的再造方法,该量化的评价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