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颖 《中国药业》2014,(13):54-56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 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应用的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整群抽取国家基本药物相关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院3年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相关ADR报告1137份,占报告总数的19.65%,其中新的ADR报告为442份,严重的ADR报告77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8.21%);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高(48.72%),中成药为4.9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3.52%);94.28%的ADR对原患疾病无影响;99.47%能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ADR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姜攀 《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32-34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百色市ADR监测中心2011年406例儿童ADR报告中涉及国家基本药物所致的237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类型、基本药物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岁以下儿童ADR发生率最高,占44.7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0.89%;以抗微生物药引发ADR最多,占66.67%;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8.5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致儿童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江勋  杨学军 《中国药业》2013,(19):82-83
目的了解地区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该市收集的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表现、主要涉及品种、原因、剂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收集的27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无死亡病例,44.06%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过敏样反应,17.83%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系统损害。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在该市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2011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部ADR报告中,筛选出抗茵类药物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多发于年龄低于14岁的人群,ADR高发于原惠疾病为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患。ADR报告的主要损害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损伤,全身性损害位居第三。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2010年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锡亮  修佳 《中国药房》2011,(44):4190-4191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郑州市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各级医疗单位、经营企业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0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完整报告共计10252份,其中国家基本药物所致ADR报告共计3021份(占29.47%);注射剂及静脉滴注最易引发ADR,各占62.31%、51.5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随着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尤其应加强基本药物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建蓉  陈孟林 《中国药业》2012,21(21):34-3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由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例数最多,抗微生物类药中又以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地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荆门地区2011年各报告单位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1 166份,分别统计报告单位、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项目并分析。结果:1 166例中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8.8%;ADR患者男女比例相当;静滴引起的ADR占86.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9.1%,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发生的ADR最多;消化系统的ADR最多,占33.2%;评价结果为可能的ADR最多,占44.5%;百万人口ADR的发生率为393例。结论:各报告单位要不断提高报告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施新华 《北方药学》2013,(1):100-10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17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90例(占50.8%),女性87例(占49.2%);静脉给药有165例(占93.2%),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是消化系统,占39.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至2012年988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RD)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门诊药房收集的9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988例ADR中,女性发生率(57.80%)明显高于男性(42.20%);ADR涉及12类药物223个品种,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84例(43.3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28例(15.49%)和中药注射剂108例(13.8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8例(40.28%)和消化系统损害242例(24.4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收集到的该院2011年91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915例患者中男406例(44.37%),女509例(55.63%);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285例(31.15%);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799例(87.32%),口服给药次之为93例(10.1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为346例(37.81%),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00例(10.93%),第3位是中药注射剂95例(10.38%)。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为328例(35.85%)、290例(31.6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蒋坤 《中国医药》2011,6(9):1124-1125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ADR报告中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高[69.4%(25/36)],且主要分布于41~60岁人群[58.3%(21/36)];静脉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61.1%(22/36)];ADR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9%(14/36)]和全身性反应[38.9%(21/36)].结论 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本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128例ADR中,主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雅安地区2008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了解A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的关系以及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医师进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雅安地区207份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207例,涉及8大类,共35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分别为46例(22.2%)和38例(18.4%)。结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医务工作者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15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物分布、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5例ADR报告共涉及78种药物,抗菌药物导致ADR最高(55.13%);静脉滴注引起ADR占78.60%;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52.56%)为主;严重的ADR有22例(10.23%)。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减少ADR的主要措施,同时医师、护士、药师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