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甲状腺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β1,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技术,研究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1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8例乳腺不典型性导管增生(at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24例导管原位癌(due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组织及10例健康成人女性乳腺组织中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乳腺组织、UDH、ADH、DCIS和IDC中,TRβ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0.0%(0/10)、16.7%(2/12)、37.5%(3/8)、62.5%(15/24)和80.0%(32/40),正常组织TRβ1基因甲基化率与DCIS和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正常组对DCIS=0.001,P正常组对IDC=0.000);UDH与DCI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9);UDH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TRβ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乳腺增生病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6例,乳腺导管普通型增生(UDH) 11例, 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 7例,导管原位癌(DCIS)23例(其中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4例)及浸润性乳腺癌(IBC)11例中ERα和ERβ的表达。 结果ERα的表达在UDH、ADH及Ⅰ级DCIS中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在Ⅲ级DCIS及IBC中的表达降低,ERα的表达在UDH与 DCI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乳腺组织到UDH、ADH、DCIS至IBC的发展过程中ERβ的表达逐渐降低,ERβ的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与ADH、DCIS和IBC中以及UDH与DCIS和IBC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ERβ之间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从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到浸润性癌的发展过程中ERα和ERβ的表达各不相同,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10 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基因(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进行染色,检测3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UDH)、30例不典型增生(ADH)、30例导管原位癌(DCIS) 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和PTEN的表达.结果:(1)PPARγ在UDH、ADH、DCIS及IDC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呈递增趋势,依次为16.7%(5/30)、43.3%(13/30)、50.0%(15/30)、60.0%(36/60);PTEN呈递减趋势,依次为73.3%(22/30)、63.3%(19/30)、40.0%(12/30)、35.0%(21/60).(2)PPARγ在UDH组与ADH组、ADH与IDC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ADH与DCIS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PARγ和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23 6, P<0.05).结论: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PARγ、PTEN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laudin-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9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中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H组和ADH组比较,Claudin-1在DCIS和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消失(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非典型性导管增生-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可用于乳腺良性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但不能用于区别UDH和ADH;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测序研究122 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外显子5~8 的突变情况。结果经HRM筛选,14 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经测序分析,其中13例出现外显子突变。35例UDH 中均未发现突变,10.7%(6/56)ADH 和22.6%(7/31)DCIS 发现至少1 个位点的点突变,其中1 例DCIS 发现2 个位点的突变。结论突变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在病理、生物学行为、治疗原则等方面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有较大区别,本文总结了经病理证实的184例DCIS的超声表现,并与IDC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病变组织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杞英  牛保华  俞智君  王建军 《医学争鸣》2000,21(10):1283-1285
目的 观察 Bcl- 2 ,p5 3蛋白在浸润前系列乳腺病变(包括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小叶增生、导管原位癌 )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18例导管增生、10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10例小叶增生 ,45例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 Bcl- 2和 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  Bcl-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ADH、小叶增生组织中均阳性 ,而 p5 3蛋白染色阴性 .DCIS病例中 ,Bcl- 2蛋白表达阳性 34例 (76 % ) ,而 p5 3蛋白阳性 11例(2 4% ) .Bcl- 2蛋白表达与 DCIS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0 .0 1) ,6 7% DICS病例表现为 Bcl- 2 + / p5 3-表达表型 ,还有33%不同于正常的表型 (包括所有 Bcl- 2 - / p5 3+表型 )多代表差分化病例 .结论  Bcl-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ADH、小叶增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高于乳腺 DCIS.大部分DCIS病例表现为 Bcl- 2 + / p5 3-表型 ,与正常乳腺上皮、良性增生病变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 ductal carcinom a,IDC)和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 lasi-a,UDH)病变中DKK3基因甲基化状况,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运用MALD I-TOF MS检测50例IDC和20例UDH样本中DKK3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DKK3基因各CpG位点平均甲基化率范围在IDC和UDH组中分别为8%~26%和10%~24%;各CpG位点甲基化率在IDC和UDH病变中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K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乳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具有进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ADH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导管原位癌(DCI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升高和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等在基因水平上对细胞生长失去正常调控,促进ADH的形成.染色体异常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都可能引发ADH的形成,其中16p、17q染色体异常和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ADH形成的早期事件.研究证实,ADH是低级别导管内原位癌(LG-DCIS)的前驱病变,分子生物学特点和遗传学表现相似,可通过LG-DCIS阶段进展为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LG-IDC);ADH不是高级别导管内原位癌(HG-DCIS)的前驱病变,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HG-IDC)具有不同的发生机制.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细胞外基质产生大量的基质蛋白酶使细胞间黏附性降低,降解基膜,促进ADH向IDC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57KI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IDC、15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15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结果IDC、DCIS、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8%(22/64)、66.67%(10/15)、80.00%(12/15)、86.67%(13/15),在IDC与DCIS、IDC与乳腺良性病变、IDC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IDC中,p^57KI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多少、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p^57KIP2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乳腺癌组织中,p^57KIP2蛋白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郑国文  王俊安  何磊  魏士雄 《西部医学》2020,32(9):1337-134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cyclin D1蛋白表达与浸润性癌的关系。 方法 选取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首诊确诊存档的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样本共180例,其中癌旁组织24例(癌旁组)、浸润性癌组织74例(浸润性癌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82例[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DH)20例(UDH组)、柱状细胞病变(CCL)15例 (CCL组)、非典型导管增生(ADH)22例(ADH组)、导管原位癌(DCIS)25例(DCIS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各组组织中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与DCIS组和浸润性癌组相比,癌旁组、UDH组、CCL组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阴性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cyclin D1阳性组,两组Kaplan Meri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yclin D1阳性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表达水平高可能为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cyclin D1表达水平越高,浸润性癌风险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CDFI)对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体检女性病人90例,均采用HCDFI进行检查,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导管不典型增生组(ADH组)和早期乳腺导管癌组(DCIS组),各45例,另选取45例导管一般型增生病人(UDH组),比较3组影像特征.结果:随着病情进展,UDH组、ADH组及DCIS组病灶边界规则性及清晰度逐渐降低,低回声衰减和高回声晕增加,病灶周围血流逐渐增加(P<0.01).结论:依据HCDFI检测结果可对乳腺病变情况进行良好诊断,且其检测成本较低,可作为常规检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B-1、p63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收集乳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非典型性增生(ADH)组24例、乳腺原位癌组(DCIS)20例、浸润性癌(IDC)组45例,乳腺普通型增生(UDH)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进行MIB-1、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p63在UDH、ADH、DCIS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ADH、DCIS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与UDH组相比,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在IDC组中p63几乎不表达;MIB-1主要表达于增殖细胞中的核抗原,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MIB-1标记的增殖指数PI在UDH、ADH、DCIS、IDC组分别为2.25±0.54、4.08±0.57、5.50±0.56、30.22±2.41,从UDH到ADH、DCIS,再到IDC,PI显著升高,p63表达呈逐渐减弱。MIB-1在IDC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子分型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其个数无关,临床分期越晚(Ⅲ、Ⅳ期)、分子分型为HER-2型、三阴性患者,其PI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早(Ⅰ、Ⅱ期)、分子分型为管腔型A或B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p63、MIB-1可以较好地反映乳腺增生性病变的程度,正确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通过检测MIB-1的增殖表达水平可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浸润程度及整体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探讨CK5/6、CK14、SMA、P53、Ki67、ER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s,IDP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11年存档的乳腺IDPL病理标本146例,其中病灶旁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TDLU组)35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UDH组,其中2例伴大汗腺化生)32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组,ADHⅠ型55例、ADHⅡ型31例,其中5例伴大汗腺化生)86例、导管原位癌(DCIS组,低级别DCIS 20例、中级别DCIS 3例、高级别DCIS 5例)28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组标本CK5/6、CK14、SMA、P53、Ki67、ER的表达情况。结果 ADH组、DCIS组CK5/6、CK1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DLU组、UDH组(P<0.05或P<0.01),TDLU组CK5/6、CK14阳性表达率与UD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DH组、ADH组、DCIS组SMA阳性表达率与TDL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组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UDH组(均P<0.01),DCIS组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UDH组、ADH组(均P<0.01)。UDH组、ADH组、DCIS组Ki67、E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DLU组(均P<0.01)。结论 CK5/6、CK14、SMA、P53、Ki67和ER在TDLU、UDH、ADH(ADHⅠ型和ADHⅡ型)及DCIS之间的表达率不同,其表达率有助于TDLU、UDH、ADH(ADHⅠ型和ADHⅡ型)及DCI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冰冻检查结果及CK5/6、CK8/18、34βE12、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DCIS患者中症状为乳腺肿块或乳腺局限性增厚23例、单独或伴发乳头溢液5例、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的乳腺疼痛1例、没有任何症状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阳性符合率为66.7%,X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6.7%,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检测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阳性符合率(90.0%比66.7%,χ2=4.812,P<0.05)。术中冰冻DCIS检出率为66.7%。CK5/6在DCIS及乳脉导管不典型增生(ADH)区域几乎为阴性,仅1例增生导管上皮CK5/6及CK8/18呈阳性;4例34βE12在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均有表达;15例CK8/18在常规组织学病理中明确的DCIS区域及ADH区域中呈阳性表达;Ki67在DCIS区域中的表达较ADH区域略有增高趋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钼靶、术中冰冻检查、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DCIS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诊断各有优点及局限性,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有利于DCIS的诊断,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女性乳腺增生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导管原位癌、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RT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SIRT1在乳腺良、 恶性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SIRT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与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普通型导管增生两组之间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x21=25.13,x22=8.54,x23=25.13,P<0.05),UDH、DCIS、IDC两两比较中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1=1.14,x22=2.78,x23=1.19,P>0.05),SIRT1蛋白的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PR性质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x21=4.56,x22=4.94,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无显著相关性(x21=1.68,x22=0.43,x23=0.26,x24=0.60,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SIRT1蛋白高表达可能起促癌作用,低表达起到抑癌作用,IRT1蛋白的表达可能会成为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浪  李伟强 《广西医学》2003,25(8):1452-1456
乳腺导管内癌 (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在病理、生物学行为、治疗原则等方面与浸润性癌有较大区别 ,尤其由于保留乳房手术的逐渐展开 ,愈来愈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将研究概况作一介绍。1 认识问题乳腺导管内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 ,未突破管壁基底膜的非浸润性癌。Westbrock等 (1) ,将 64例 DCIS与同时间同例数的浸润癌作对比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DCIS病人平均年龄 5 4 .7岁 ,浸润性导管癌平均年龄为 5 7.9岁 ,意味后者发生较晚 ;DCIS的病史较长 (平均时间 1 4.1个月 ) ,而浸润性癌的病史较短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H1启动子基因甲基化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遗传背景、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和分子亚型),分析CDH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意义.结果 250例乳腺癌患者共发现113例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5.20%,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36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H1基因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在腋窝淋巴结转移(x2=19.086,P<0.01)、肿瘤组织学分级(x2=8.487,P=0.01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x2=9.475,P=0.002)和分子分型(x2 =25.482,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引起基因mRNA表达下降,CDH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疾病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404例女性乳腺组织石蜡标本分为5组,其中浸润性乳腺癌组220例、导管原位癌(DCIS)Ⅲ组39例、DCISⅠ~Ⅱ组33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组64例、正常乳腺组48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T1-MMP蛋白的表达。结果(1)浸润性乳腺癌、DCISⅢ、DCISⅠ耀Ⅱ、UDH、正常乳腺组中MT1-MMP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73%(149/220)、25.64%(10/39)、6.06%(2/33)、4.69%(3/64)、18.75%(9/48);浸润性乳腺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DCISⅢ、DCIS玉耀域、UDH和正常乳腺组(均P<0.01);DCISⅢ组阳性率显著高于DCISⅠ耀Ⅱ和UDH组(均P<0.05)。(2)MT1-MMP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孕激素受体(PR)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T1-MMP蛋白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腋窝淋巴结转移(OR=0.213,95%CI=0.084~0.544,P<0.01)和PR表达状态(OR=1.927,95%CI=1.049~3.542,P<0.05)。结论MT1-MMP蛋白表达自UDH和DCISⅠ~Ⅱ、DCISⅢ至浸润性乳腺癌显著升高,且其MT1-MMP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相关,提示其在乳腺癌进展的全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